六、家祭与家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64&run=13

  建国前,山东民间有家族祭祀祖先的古老习俗。建国后,政府领导人民破除迷
信,祭祖风俗虽有存留,但已不再举行繁琐的祭神仪式,而是于春节、清明节、中
元节以及祖先忌、诞日或家庭喜庆之日,在家中或祖茔进行简单的祭奠活动,以示
纪念。
  家祭又分家祭、庙祭、墓祭、年祭四种形式。
  家祭,家祭远祖设族谱(又名“影子”),宽长一大张,填写辈辈祖先名字于其
上,悬挂墙上;近祖设牌位(或称“神主碑”),以木刻成圆头或方头碑状,高尺余,
镶木座中。简单的“碑身”即一木板,讲究的“碑身”为两重,内外皆粉为洁白,
正面写“显考×(姓)公讳××(名)之神主”、“显妣×(姓)太君之神主”等字样,
下款写立“神主”人儿或孙之名,背面写祖先生卒年月日。“神主碑”用黑墨写定,
最后一个“主”子,空出上面的“、”,另择吉日请先生“点‘主’”,用朱笔在
“王”字上加一点,且在“神主碑”两侧用朱笔画耳。“写‘主’”、“点‘主’”
在从前都是极隆重的事。盛“神主碑”的木匣,名曰“神主匣”或“神主房”,以
木雕为房屋状,漆成紫红,描金装饰,祭时亦供“神主碑”于其中。族谱与“神主
碑”平日收藏于壁龛之中,遇有家祭,取出供祭,名为“请‘主’”。族谱悬壁上,
“神主碑”则以辈份环列于供桌上,长辈居中,后辈在侧。家祭的地点,富人家在
客房里,一般人家就在居室的明间。富户有专用供桌,绣花桌围,一般人家往往就
以饭柜为供桌,过年时亦不过买一张白纸彩印的“桌围”贴在柜门上以表隆重。家
祭的时间、次数、方法,各地不同。1936年修成的《东平县志》记载:“每年朔望
及先人忌日,于神主前设祭品,焚香、奠酒,家主率其家属,向神主行四叩首礼,
祭毕,家主述其先人行状,诏告子孙,以示不忘。”大多数地方,通常只在春节、
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冬至和祖先忌日举行家祭。
  家祭与庙祭共用的一种礼仪叫“荐麻谷”,从前曾流行全省各地,民国30年《
潍县志稿》记载:“中元(按:道家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先期十四日夕祀
祖先于堂,有家祠者则于家祠。祭品外并列麻、谷,祭毕,将麻、谷抛向临街屋上,
盖以麻为织者所需,谷乃耕者所获,以之敬献祖先之前,系告秋成有象,无饥寒之
虞。”
  庙祭,庙祭在家庙中举行。家庙又称祠堂、宗祠,烟台市区内明代所建的奇山
所城内的人,则又称家庙为“社房”。民国《莱阳县志》记载:“士庶皆有家庙,
藏其先世遗像、谱谍、木主,以时祭。”从前庙祭的习俗是,“每年春秋致祭,多
以春分、秋分二节,即古人春祠秋尝之礼。届期扫除庭宇,清理豆殇,设果品祭席,
焚香奠酒,由族中长者,率族众一体行四叩礼。祭毕,在祠中燕饮,以敦旌谊。”
后来通行的是年间庙祭,族中新娶之妇,在认亲族之日往拜家庙认祖宗。福山一带,
结婚之日,女婿必往岳家亲迎,亲迎时必先至岳家族中家庙设供拜祭,岳家祖长同
往,告诉祖先之后,方可娶之以去。
  墓祭,墓祭场所在先祖营葬之地,其地称为坟地或茔地。葬后的封土称坟头、
坟、茔、茔 堆、 堆。旧时富裕之家,还要在坟前设石碑、石供桌、香炉等,坟
周围还要再划出一方土地,称为茔盘,茔盘上植松、柏,或种合欢树,因合欢树俗
名芙蓉花,可谐音为“富贵荣华”。更阔气的人家,在墓地周围修造围墙,附带修
盖房屋,着人守护,名为“看茔房子”。至于象曲阜的孔林(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那样,占地3000亩、围墙近7.5公里、种树10万株,当然是一个特例了。一般称近
支祖坟为“祖坟”,称始祖、远祖的坟为“老茔”。墓祭的习俗各地不同,较普遍
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合族至祠堂祭祖之后,族中男子集体往老茔拜祭,在坟头上
压一张黄表纸,于坟前设供焚香、烧纸、奠酒,全体叩头拜祭。农历正月十五和十
六日傍晚,至近支祖坟“上灯”或“送灯”,以面或萝卜、胡萝卜做成各式灯盏,
一一送至各先祖墓前点燃,必等灯都燃尽之后始拜祭。清明节扫墓,先一日往坟头
上加土,名曰添坟,至日设供祭墓,名为上坟或上春坟。农历十月一日又上坟,俗
称上秋坟。还有的地方,族中青年娶妻后,必由家中长辈带领新妇往祭祖坟,名曰
上喜坟。上喜坟时,坟头压纸用红纸,坟前焚化的“锞子”(“锞子”,迷信用品,
用两张椭圆形小纸糊为中空一体,状为银锞,上面贴小块金银箔,以线穿为长串,
穿时,每个“锞子”之间都间以纸卷细筒,名为“柱儿”)也易白纸为红纸。另外,
莱州、长岛等地都有在农历除夕与七月十五日午后,到祖坟请“祖宗”回家过年、
过节的习俗。长岛地方至时往祖先坟地鸣锣、放鞭炮,大声呼唤祖宗回家,气氛颇
为阴森。
  年祭,年祭属家祭的一种,但特别隆重。民国25年《东平县志》记年祭较为详
细:“期年,扫除屋宇,清洁几筵,恭请先人神主。按昭穆位置,有供三代宗亲纸
牌位者,亦有买纸画一轴,备列高曾祖考某某之位,悬诸壁间而供之者,俗谓之‘
家堂’。除夕,奉祀子孙至郊外焚香叩首,迎先人之神回家,复在神案前行礼,上
茶奠酒,设果品,午夜备设祭席。元旦,家主率家属向神案前,以次行四叩礼,三
日内每服必祭。至上元节后,神主、纸牌位、纸家堂,均敬谨收藏。”1929年修成
的《泰安县志》记当年的年祭情景是:“年终彻木主,悬家堂轴,或写牌位,家家
祭祀,称为‘服事’。大半持斋茹素,较往日诚敬。其礼,除夕,家长率子弟奉香
向大门外出迎,引至祭室,奉茶献果。午夜设鸡、鱼、肉、肝、肺、蔬菜、米饭、
饽饽、黄白米糕、水饺祭之。男妇挨次行礼,礼毕,然后子弟妇女给尊长叩头。启
明,族人邻里拜年者,先向家堂桌前行礼,次及活人。拜家堂,主人陪礼。有初一
日日夕送者,有初二日日夕送者,不敢曰神,称为‘家亲’。”年祭供品除上述饽
饽、米糕、菜肴之外,有的地方用“圣饭”,大米、小米混合,蒸半熟,放水中再
捞入供碗内,米上竖插筷子,共3碗。有的地方供大面饼,数层,作莲座式样,上
饰许多花果与“圣虫”(似盘蛇之状),染色,名曰“太阳饼”。有的地方(如莱州
一带)以面塑全猪全羊为供,大约是古代全牲为祭的遗风。祭祖用的蜡台、香筒、
祭壶、香炉,以锡制为佳,香炉中实以插香的充料,有用净沙的,也有用麦、用五
种粮食(称为五谷)的。祭祖所烧黄表纸,必用一铁制或木制的“纸凿子”打上一串
串制钱纹印,名为“打纸”,打纸必由家族中长子或长孙为之。
  家庆,通常包括家庭成员的诞生礼、冠礼(即成年礼)、婚礼、寿礼等项。除此
之外,一切为家庭添喜的事,都可构成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