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教与家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63&run=13

  家教家规,是家族长辈对幼辈子女进行教育所形成的习俗,包括育德、育才、
育美几个方面。乡间对此十分重视,普通乡民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惯子
如杀子”等。乡下责人之语“少了教训”也极流行,从正面从反面都说明了家教的
深入人心。
  育德的家教,受数千年封建道德的影响,有很多“忠、孝、节、义”的内容规
定,这一点在世宦人家、“书香门第”尤其突出,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家
教的形式处处可见。府中修建了“忠恕堂”,是为了让世代子孙记住先祖孔夫子学
说的主导思想,府中的“安怀堂”的命名,又是为了使家族成员学习孔夫子要使“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更惹人注目的是孔府宅门里前上房前面
的影壁墙上的一幅彩色图画,画上画的是一个貌似麒麟而非麒麟的怪兽,孔家的人
传说这是天界中的一个神兽,生性饕餮,贪得无厌,名字叫“ ”。画上“ ”的
周围,画满了彩云和宝贝,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各种法器都归它所有了,它还是
不满足,恶狠狠地张开血盆大口,又在追逐太阳。把这样一幅画画在住宅中很醒目
的地方,目的是使家族中的人时刻都能看到,以警戒自己不要像“ ”那样贪得无
厌。不管对这幅画的解释是否确有根据,这个传说的存在反映了孔府家教的部分内
容。
  普通人家的家教不免受大户人家的影响,如孟母择邻、断机的故事、“二十四
孝”的故事,在旧时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这自然也就成了家教的部分内容。但是在
普通百姓之家更多地是通过讲故事、讲往事,引导孩子们树立以勤劳、勇敢、诚实、
善良为荣,以懒惰、怯懦、撒谎、做恶为耻的思想品德。又多的是言传身教、从细
小事情入手的方式,例如曾在农村中广泛流行的要求孩子吃饭节约、掉了饭渣要拾
起来这样的教育,使很多人在成人闯四方之后,仍然保持俭朴的生活方式和尊重别
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由于人们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当代的家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全
新的内容与形式。例如一些地区开展的创造“五好家庭”的活动,在一些家庭中遇
事共同商量的做法,都为建立新型的家教开辟了道路。
  育才是家教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各阶层的家族都有自己育才的传统,幼儿、少
年、青年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各不相同。
  幼儿阶段,往往通过儿歌、童谣、谜语、故事,启发子女智慧,灌输基本知识,
培养认识事物的初步能力等。许多“拍手歌”、“磕棍歌”,都寓数字教育于娱乐
之中。乡间教育,重在实践,带孩子到山野间,春天拔食茅草的幼穗(名为“谷谷
嘀”)、挖茅草的根来嚼甜味(名为“甜根草”),摘地丁的花,从底部可以吮出甜
汁来,名为“甜酒”或“一口蜜”,摘酸模的叶吃,名为“酸醋”,掐米口袋的嫩
荚吃叫做“小棒槌”,到秋天又会采到各种各样的果实。家在海岛和大海边的孩子,
早早地随大人走进了海滩,认识了各种门类的鱼虾、贝蛤,刚刚学会走路接着就学
会了游泳。
  少年阶段的育才,在民间就是家庭职业教育的阶段了。一般农家的男孩,这时
渐次学会了割草、搂草、放牛、放羊、采药等一般为少年所从事的活计,并且开始
学习田间农活和作些辅助的劳动,如牵牲口、打滚轮、拔草、掰玉米穗等;女孩此
时则渐次学会刷锅、看小孩、喂鸡、剜菜、剪纸、绣花、打花边、作简单针线活,
成了母亲比较得力的小助手;若在匠人、艺人之家,这时就开始“打下手”、学徒
学艺了,许多世代相传的木匠、铁匠、染匠、机匠(织布)、绣工、杂技艺人、民间
戏曲艺人都是在这阶段为一生的技艺打下了基础的。
  一入青年阶段,家庭育才就接近成熟了,在农家可以独立操作,在艺人、匠人
之家就可外出闯荡,许多人在这时超过先人,创出了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