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民俗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280&run=13

  山东系齐鲁故地,礼仪之邦,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民国年间,便有有
识之士从事山东民俗资料的搜集调查工作。其中最有成就的是30年代初期,由山东
省立民众教育馆发起的山东庙会调查。俞异君在《山东庙会调查集·序》中指出,
发起庙会调查,目的是为了破除迷信,“请不要忽略了那迷信背后的症结所在,只
治标地来破坏一些事物,而不从根本上想办法,是不但不能收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而且要遗患无穷的”。这种目的性明确、在一个省范围内进行的庙会调查,深为后
来的民俗学工作者所称道。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在从事民间文学、民间曲艺、民间戏曲
和民间舞蹈的调查和研究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民俗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实地调查
所得,有些成果已公开发表。
  1985年,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民俗学研究室(1987年改为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在山东各地聘请了120余名“风俗调查员”,对山东近、现代民俗进行考察。这些
调查员来自各市地县文化、史志、教育等部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
并且熟悉当地风俗,有些人本身就是当地的“风俗通”。民俗学研究室编写了“民
俗调查提纲”下发给调查员,供调查时参考。除组织全面普查外,还组织了岁时节
日习俗专题调查、婚嫁习俗专题调查、生育习俗专题调查、丧葬习俗专题调查、民
间信仰专题调查。不到两年的时间,分布在全省各地的风俗调查员提供各类风俗调
查报告近400篇,约100多万字。民俗学研究室从调查员提供的报告中,选择有代表
性的内容,编印成《山东省民俗调查资料》(共编印三册),供学术研究和调查员参
考。调查员的调查成果,部分发表在《民俗研究》上(该刊曾专门辟有“风俗调查
员”栏目),在公开出版的《山东民俗》、《齐鲁文化大辞典·民俗篇》等书中也
吸收了部分调查成果。这些调查员全部被山东省民俗学会吸收为会员,成为山东省
民俗学调查和研究的骨干力量。
  山东大学的民俗学研究人员,除组织全省的民俗调查外,还进行了胶东民俗考
察(以招远、掖县为主)、沂蒙山区民俗考察(以平邑、蒙阴、费县为主)、齐故地民
俗考察(以广饶为主)、曲阜民俗考察等,均获得了可观的第一手资料。
  1987年11月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以后,每年召开学术讨论会,都有一批调查报
告提交会议交流。学会还曾把饮食习俗、信仰习俗作为年会的主题,要求会员撰写
调查报告或论文。山东省民俗学会的会员已进行的调查有:黄河口民俗考察、泰山
民俗考察、山东海洋渔俗调查、微山湖民俗调查、沂蒙山区民俗调查、山东境内运
河沿岸民俗调查等。这些调查的成果有的已经在杂志上公开发表,有的即将撰写成
书出版。还有部分会员对当地民俗状况进行全面普查。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民俗学研究室组织风俗调查员进行的民俗调查活动,是山东
省第一次有组织的、系统的民俗调查活动,为此后山东的民俗学研究活动奠定了基
础。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以后,作为群众性学术团体,对全省的民俗调查作了整体
规划和学术引导工作,使山东的民俗调查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