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他民间传统舞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258&run=13

  山东民间其他传统舞蹈形式很多,仅蓬莱市统计就有《龙舞》、《狮舞》、《
霸王鞭》、《跑驴》、《旱船》、《小车》、《花灯》、《跑竹马》、《绸舞》、
《串黄河》、《大头》、《抬竹杆》、《贴梨膏》、《老姜背老婆》、《猪八戒戏
老婆》、《双拐》、《瞎婆观灯》、《封灯官》、《土地佬过生日》、《四个大妞
跳地蹦》、《双龙戏珠》、《走花盆》、《雷鼓》、《泰易三》、《老柴婆》、《
腰鼓》、《马大保借闺女》、《傻柱子痴老婆》等30余种。
  流行广泛和有代表性的节目有如下数种:
  (一)龙灯。也叫跑龙灯、耍龙灯、耍活龙。流行于山东各地。“龙”用竹、木
分节扎架,节数不等,但必须是单数,外面用布或纸糊封,每节内燃烛一支。舞时,
一人持彩珠戏龙,二龙盘旋交错起舞。从前乡间有在天旱祈雨时耍龙灯的,也有在
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日”耍龙灯的。后来,多在年节间,特别是正月十五日左右
表演。民间许多龙灯,从道具到技艺都是代代相传。垦利县胜利乡佛头寺村,一架
龙灯辈辈传接,每年耍灯,先至黄河取水,自称“黄河一条龙”。鄄城什集村的龙
灯,相传始于明代,成为村中传统的娱乐项目,他们的龙灯,每“龙”13节,用26
人为舞,舞法有行进式、龙扫尾、龙钻尾、串树行、龙窜桌、龙上蟠、二龙戏珠等。
伴奏除打击乐之外,更用多人弯曲手指含口中打呼哨,作龙吟、龙吼之声。
  (二)旱船。也叫跑旱船、采莲船。船用竹、木或高粱秸扎框,外饰以花纸绸布,
套系在女舞者的腰间,如乘船状,更有的做假腿于船面,与舞者上身配合,如盘坐
船上。另一男舞者,手持船桨,作划船动作。两人合舞模拟水上行船之状,边舞边
歌,一般多表现劳动与爱情场面。
  (三)跑驴。用竹或高粱秸扎成杠架,外饰剪纸,做成道具驴。驴分前后两部分,
演妇女的角色处驴中间,另一人饰赶驴男子,演种种骑驴、赶驴动作,生活气息很
浓。海阳县凤城镇农民王玉义,演小媳妇骑驴走娘家的故事,有骑驴上山、骑驴下
山、骑驴过河、失蹄卧水、毛驴抖水等舞姿。
  (四)抬鼓舞。流行于栖霞城东北部山区,以庙后乡最为普及,是一种古老的民
间艺术。抬鼓直径3尺,扁平形状。舞者头扎红色、白色英雄巾,紧身长裤,束褡
布腰带,蹬黑色布靴,左肩斜披彩色绸带,系大鼓于胸前。舞时,左手叉腰,右手
执带红绸穗的木制大鼓槌,击鼓时,手腕转动,鼓槌飞舞,绸带翻飞。舞队一般为
4人、6人或8人,舞步多呈“八”字形,“×”转身,队形变化俗传为“八卦图阵”
,进退穿插,有章有法,舞重声威,换步、变阵都由领舞人击鼓边为号。
  (五)跑竹马。以昌邑县宋庄乡西小章村表演最为著名,号为“小章竹马”。以
竹扎马为道具,整个舞队最少六七十人,多则可过百人。马队由9人9马组成,4男4
女,骑马分列两队,中间一匹黄膘马,由一个身穿元代官服的“督军”押后,俗称
“老座马”。男骑手作古代兵卒打扮,扎手巾,穿兵服,后身有“兵”字或“勇”
字,画小生脸谱,手提马缰,身佩刀剑。女骑手头戴珠翠,身穿红绿缎袄,扎彩裙,
作古代闺秀打扮。舞队最前一便衣青年,挑“马”字大旗,随后是化妆武士,四个
抛马叉的,接两个滚马叉的。然后是两个耍单刀的,两个耍双刀的。再后是两个耍
拐子枪的,两个耍梢子棍的,耍钢鞭的,耍绳鞭的,最后是20个扛扎枪的。武士队
之后才是马队。马队前是一个化妆成马僮手提马鞭的指挥,俗称“马牌子”。马队
男左女右为伍,后面是“老座马”,“座马”后是一个挑着“龙”字督军旗的士兵,
最后是18个扛蜡杆子的护马武术队员。马队进村之后,男马女马插花排列成一队,
护马队员手持蜡杆子分列两侧,挡住拥挤人群,保护竹马。进入场地后,舞队围成
圆圈,四对竹马分开站在四个角上。“马牌子”引“老座马”在正面安营,把督军
“龙”字大旗高高竖起,锣鼓“急急风”煞住,开始表演,有念,有唱,跑阵式与
武术表演穿插进行,其阵式有四门斗、梅花瓣、十字梅、双沟、二龙戏珠、别杖子、
龙掉尾等。
  (六)商羊舞。古代祈雨的舞。相传商羊是一种知雨的鸟,盼雨的人,扮成商羊,
手拿一对彩绘商羊鸟的“响板”,模仿它的动作跳舞祈雨。今鄄城人民将这一古老
舞蹈改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进行表演。舞队12~16人,男女各半,上身穿
彩褂,下着彩裤,腰系铜铃一对和红缨彩结一朵,舞者脚脖上各系一对铜铃,藏于
彩裤之内,在乐队伴奏下,演员模仿传说中商羊的样子,作跳、蹦、踢、甩等动作,
不断变换队形。伴奏乐器原来只有鼓、锣、钹、梆等打击乐,后来又加入了笛、笙、
二胡、坠琴等管弦乐。
  (七)耍老虎。流行于郓城县潘渡、杨庙等乡村。用纸浆成型做虎头,黄布画黑
纹为虎身,一身披挂扮虎,有武松打虎、二虎相斗等节目。
  (八)跳花灯。流行于栖霞、招远山区一带,相传始于明代。舞者各手持一木制
贴彩的四方形花盆,花盆朝外的一面大书“喜”字、“福”字,盆中偏后,扎栽四
季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等),中心点燃红烛。舞者持盆,边舞边唱《对十二
月花》。舞蹈队形有剪子股、四门斗、八字图等名目。此舞多于元宵节之夜作广场
或沿街表演,盆花烛光相映,光彩闪烁,歌声丝竹相发,歌舞并佳,节日气氛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