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柞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24&run=13

  与林业生产直接相关联的蚕业生产,在山东由来已久,柞蚕生产更是起源于山
东半岛。关于柞蚕的起源,《古今注》上有这样的记载:汉“元帝永光四年,东莱
郡东牟山,有野蚕为茧……收得万余石,民以为蚕絮。”据此,则山东人利用野生
柞蚕丝,已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柞蚕放养、缫丝织绸的技术,到明清时已臻于完
善,清末民初更有一个兴盛的时期,关于柞蚕生产的古风古俗流传下来的颇为不少。
  柞蚕是在山上野外放养,因又称为山蚕、野蚕。
  放柞蚕必先植柞。柞有多种,胶东牟平、乳山、栖霞一带蚕区统称之为“朴栌”
,因柞树冬不落叶,故又称“不落”。柞树种子,俗名橡子,蚕区人们取种种植山
间。自下种,到生长成丛可放蚕,约七八年,至此,即呼为老树,老树当年不砍,
称老树头。老树头春天出芽最早,蚕苗初出,放在这种树上;秋后将柞树毛枝砍去,
只留一梢。这种树俗名二芽头;柞长四五尺高,将树头砍去,使再发萌蘖,向外扩
长,成大伞状,名为桩子;将桩子齐根砍去,使来春再发新芽,则又呼为芽棵。种
种柞树可放养不同眠龄的柞蚕,何树宜放何蚕,蚕民们无不烂熟于心。
  植柞成林之后,俗称为柞岚,柞岚可供放蚕,因又称蚕场。蚕民们因时因地选
岚,亦有细致入微的经验。春日放蚕,天还冷,蚕尚小,多放在向阳岚子里;三眠
以后,阴坡岚子柞叶发出,叶片嫩旺,最宜放蚕;放秋蚕时天热,阴坡岚子可避骄
阳,若遇阴雨天还是放在阳坡为好。此外柞岚多大,放蚕多少,亦都有周到的算计。
  养柞蚕的人,时时离不开一把短而厚的剪子,俗称蚕剪。剪枝移蚕用剪,修枝
修条用剪;除虫除害亦用剪。因此蚕民有谚语曰“不离蚕剪”。许多活动也以“剪”
为名:破蚁叫头剪子,自蚁场搬蚕叫二剪子或翻二剪子,再搬到窝茧场叫三剪子。
连柞岚的大小,也以“剪子”计,一般春蚕放200蛾,秋蚕放1000蛾的岚子就是“
一把剪子”。
  放养柞蚕,分春秋两季,两季喂养方法不尽相同。蚕丝质量,织绸花色,春蚕
不如秋蚕,因此,山东养蚕户向来放春蚕少,放秋蚕多,俗以春蚕为“放种”,秋
蚕为“放丝茧”。春蚕的传统放养习俗:
  收种,由秋茧中拣种,注意雌雄搭配适当,雌茧更多一些。雄茧小而尖,雌茧
大而平。拣毕,摊在高梁杆穿成的盖串上,吊挂在屋内高处。
  温种,又称烘种、暖茧。冬季将“出九”时,把茧种穿成大串,用竿子挂在向
阳屋内,屋内设炕,不时烧炕,保持室内温度,俗称为烧火暖茧。
  拾蛾,从来蚕民熟知,每天申(下午三时至五时)、酉(下午五时至七时)、戌(
晚七时至九时)三个时辰出蛾。出蛾先后六至九天,头两三天出的蛾叫苗蛾,亦称
始蛾,最后两三天出的蛾,叫末蛾,一般都不用,用的是中间三四天出的蛾。拾蛾
拾在带盖的篮子里,雄蛾一篮,雌蛾一篮分别盛着。
  配对,每日晚上将雄蛾与雌蛾纳于一篮中,使自然交配。遇有雄蛾少时,清早
将雌蛾篮盖揭去,悬挂屋外,即有雄蛾飞来觅配,此则称为风蛾。
  摘对,也称拆对。配蛾第二日,把雄蛾摘去。然后用两指轻捻雌蛾腹部,使它
排尿,称为把蛾。之后,仍放篮内,或者用苇席光面朝里卷成席筒,两头加小盖,
放种蛾进去产卵。
  出蚕,柞树渐次发芽时,将蚕子挪入暖屋内,六七日出蚕。初出之蚕,有毛,
小而黑,名蚕蚁、蚁子、黑孩、黑黑。“黑黑”既出,即用蚕刷扫入铺着席子的筐
里。
  插墩,把柞树枝插在河滩上,供养“黑黑”,名为插墩。因为蚕初出时,山上
柞树没有普遍发芽,所以先从向阳处砍来早发的树枝,埋在河滩沙子里饲养“黑黑”

  坐墩,又称收蚁。把蚕筐放在原来插在沙滩上的柞树枝下,另砍新鲜柞枝竖在
筐内,将蚕引过来。
  立幛,在河滩内挖沟,密插生芽柞树枝,名为立幛。这是为移蚕所做的准备。
  上幛,柞蚕出7天便一眠,要在头眠之前,将墩上枝头的蚕,连叶剪下,挪于
幛上,食尽一幛之叶,再移他幛之上,直至上山为止。
  进场,又称破蚁、拉筐分破、开蚁子、破蚕。植柞山岚,名为蚕场,简称为场。
柞叶长成之后,将幛上之蚕,连枝剪取,挪放山中树上。
  守场,柞蚕进场之后,敌害极多,蚕户必搭窝棚于场边,日夜守护。蚕户行话,
称蚕之损失曰漏,白天造成的损失叫上漏,夜间造成的损失叫下漏。造成上漏的天
敌有土蜂、马蜂、草蜂子、钠嘴子(椿象中的一种)、土脚蛇、鸦、鹊、保姑子(斑
鸠)、螳螂、叫乖子、老鹞子、土乖子、蛤蟆、刺猬、狗等;造成下漏的敌害则有
蝎子、蚰蜒、“草鞋底”(虫)、臊蚁蛘(蚁)、“黑鳖”(虫)、百脚虫、老鼠、獾、
狐等。守场人想尽各种办法,制有各种猎具,与伤蚕的种种敌害日夜周旋。
  挪蚕,即剪移,俗称翻剪子。蚕自出生至做茧,要蜕四次皮。每蜕皮前头身似
肿,不食不动,名为“眠”。蜕皮之后,重新吃柞叶,名为“起”。通常一眠一起,
一起一挪。蚕小时,连叶剪取,蚕大可手摘。叶多蚕少或蚕多叶少之处,要及时调
整,调整之举名为“匀蚕”。“匀蚕”最要及时得当,叶多蚕少,不能充分利用柞
林资源;蚕多叶少,嫩叶食尽,蚕即在树枝间往来爬动,俗名“流”,“流”之既
久,百病皆出。故蚕乡有谚曰“春蚕一流,秋蚕无望”。为了防“流”,蚕民经验,
不可使蚕眠在“半叶树”上(叶被食为一半者,俗名半叶树),而在蚕刚见眠时即行
剪移,使其上树后不等吃破嫩梢就眠下,俗谓“眠满叶”。另有挪蚕选树的经验是:
破蚁时,放在老树头,因老树发芽早;二眠以后搬在芽棵与二芽头,因这两种树的
叶嫩秀茂密,蚕最爱吃;待老眠之后,称为“吃老食”,仍搬在老树头,因老树头
所发之叶,日久质厚,蚕食之做茧结实。
  摘茧,亦称下茧。蚕做茧成,自泻白浆浆茧,过三天,浆才干,必待浆干后始
可摘。蚕茧做在树叶上,茧连叶的地方叫蒂,有丝包在茧外,名为衫。下茧时,去
蒂易伤衫伤茧,故必连叶摘下。
  剥茧,摘下的茧,晒干了连带的树叶,再从叶上剥茧下来,剥茧时要顺蒂自上
而下剥来,否则仍要伤茧。
  秋蚕放养的习俗:
  选种,由春茧中选秋种,选茧之中响而重的。选毕,摊在箔上,悬挂在清凉屋
内,与春蚕的“温种”不同,重在防伤热。
  穿种,又名穿茧。用针引细滑麻绳,穿种茧小头成串,挂在风凉屋内或凉棚下,
要透风,不要见日。
  拴蛾,又称绑蛾。秋蚕之拾蛾、配蛾方法与春蚕相同,唯出蛾时,种茧是挂在
室外的。拾蛾之后,放在蛾筐内配对,上面再用筐盖着,切不可“惊蛾”,惊动了
容易开对。配蛾一天一夜,即揭开蛾筐,将蛾对拉开,随拉随拴。拴蛾的方法是:
预先将三棱草用针破分成草线,长约一尺多,贴着蛾的身体,拴着它的小翅,一根
线两头各拴一个蛾,上山系在柞树枝上,远近相等,数枝一束,称为蛾把子。一个
把子可拴二三十蛾,倒悬在有荫凉的地方,即产卵其上。拴蛾时就要注意树之大小、
叶之稀密。
  选场,场有蚁场、茧场二种。一般蚁场选在凹处有小树的地方,因为小蚕喜潮
润,爱吃小树嫩叶;茧场一般选在高处向阳地,因为蚕老至眠,天气渐寒,非暖不
能成茧。
  浇子,天旱时,怕炎热伤幼蚕,在树下浇水、树叶上洒水降温,名为浇子。
  打铺,秋蚕大时,天气凉了,懒蚕渐多,从树上掉下来,往往不能再上树,这
时便在树枝间缚草做“铺”,蚕掉在“铺”上,就容易重新上树了。
  其他挪蚕、匀蚕、摘茧等,与管理春蚕的办法相同。
  柞蚕生产习俗中,有许多避忌。例如,蚕屎不叫蚕屎,因“屎”与“死”同音,
而改称为“蚕沙”;蚕的长度不说“长短”而称“高矮”。又有忌“蚕工不和”的,
说蚕工不相和好,蚕即不收。至于忌老妇、产妇入场,说入场蚕必变,则属于迷信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