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冬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213&run=13

  寒衣节。十月一日为三冥节之一,因多上坟烧寒衣,故俗称“寒衣节”,或称“十月一”
。山东这一天普遍上坟添土祭祖。蓬莱从霜降后开始扫墓,没有固定日期,但至迟
不能超过十月一日。莱阳、招远于当日五鼓上坟祭祖,鄄城等地在傍晚扫墓。这天
上坟除了烧纸外,还有彩纸剪作衣帽,焚于墓前,叫做“送寒衣”。庆云称十月一
日为烧衣节。寒衣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祭祖节日。鄄城的祭祖活动往往以族为单位,
由族长率领祭祖坟,祭祠堂,尔后大摆宴席,公布帐目,商议事宜。鄄南刘氏宗族
每年举行庙会三天,唱大戏,祭祖坟,这一习俗至今不衰。即墨节前一天,家长领
着儿孙上坟添土,一律用衣服兜土,据说谁兜的土多谁的后人兴旺。节日凌晨,家
长又率儿孙带着丰盛的供品上坟,焚香烧纸,奠酒叩头。有的人家因经济条件限制,
只带两碗饺子上坟祭奠,叫做上小坟。早饭后,族长带着大家,带着大摆供(30个
大碗)上大坟,在坟地添土压纸(俗称挂纸钱),同时,由族长向大家介绍死者的名
字和主要生平事迹。淄川除了上坟祭祖以外,还于傍晚到野外路口,为没有后人的
死者祭祀,添“御寒衣”。邹平民间在这一天做小馒头,傍晚抛撒荒野,然后焚化
纸钱,俗称“祭孤魂”。儿童于祭时争抢馒头,俗传吃了这种馒头可以长寿。泰安
把十月一日作为闺女给娘家父母上坟的日子,一般都是外孙到外祖父家上坟。外孙
是晚辈,平常日子从来不能坐上席,唯有这天例外,外孙坐上席,心安理得。
  惠民、滕州等地,在十月一日,高举城隍神像,在仪仗队的引导之下,前往厉
坛,叫做城隍出巡。庆云从这天开始,举行庙会,商人争相兜售商品。据说,可以
根据十月二十五日的阴晴占卜一冬的寒暖。“一天阴,一冬温;一天晴,一冬冷”,
卖冬服的商人往往以此定价。
  旧时,乐陵、惠民、临沂等地有辞场的习俗。因为农事结束,地主设酒肴犒劳
佣工,叫做“辞场”,俗称“打散场”。长工都在这天与东家清帐回家。齐河从这
天起开始收场,如果地里还有棉花未收,任人摘取,不得禁止。邹平从这天开始,
收场蓄菜,妇女开始织布做棉衣。

  冬至。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民间以中午门前的日影为测标,说“过了冬,一
天长一葱”。所以又称这天为“长至”。汉唐以来,宫女冬至后的女红,每天要多
用一根线。这也就是民间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就“入九”
了,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
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冬至馄饨夏至面”,山东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这天要吃馄饨或者水饺。有的
还要喝酒,据说喝酒是为了暖身子,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饺儿”谐音“胶耳”。
临沂、邹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习俗。临沂用五谷杂粮面蒸窝头,邹城蒸饽饽,传
说蒸冬是为了祈祷来年扬场时有风。民谣说:“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古代蒸冬
是为了庆贺阳至,冬至以后阳生,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冬至阳生春又来”。人们用
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团圆子或冬至团,以象征团圆。饽饽和蒸窝头是团圆子的演
变。
  曲阜的妇女于节前做好布鞋,冬至日赠送舅姑,这种习俗早在汉代就开始流行。
《中华古今注》中写道:“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表示妇女从此
开始做针线,同时也是为了图个吉利,所以,曹植的《冬至献袜履表》中有“亚岁
(冬至)迎祥,履长纳庆”的句子,女红试线,践长至之义,因此,冬至又叫履长节。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
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
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
日歇市,学生放假,民谣说“冬至大似年”,所以旧时利津、夏津等地又称冬至为
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济南、济阳、福山等地,官府
庆贺如同春节,读书人也相互赠送贺片。莒县的士大夫阶层举行酒会,叫做“消寒
会”,画“消寒图”。邹城则画九九图,同时亲朋之间互相赠送御寒用具,农家儿
童则做“拿寨”、“打瓦”的游戏,少年开始学武术,叫做“看冬”,但是没有拜
贺的习惯。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山东
其他地区普遍有学生拜老师和晚辈拜长辈的习俗,农家有祭祖的习俗。临沂民间认
为,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户户用火纸剪制衣服,焚于墓前,
尔后添土。莒县则祀祖于祠堂,仪式十分隆重。崂山县旧俗,冬至分两天过节,第
一天叫“鬼冬”,摆供祭祖,吃水饺;第二天叫“人冬”,吃包子。临沂、历城、
临朐等地的妇女,习惯回娘家,庆云、无棣从这天开始窖菜,妇女开始做针线。邹
城开始筑地窖、织席和纺线。日照民间传说冬至日如果云迎日出,云迎日落,则来
年大吉。即墨民间根据冬至日期在当月的月初、中旬或下旬来预测当年冬天的寒暖,
民谣说:“冬在头冻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冻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