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198&run=13

  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原济南府所属地区,称为青龙节或春龙节、龙头节。
山东其他地区多称为二月二,梁山称龙头节。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节,中唐时
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动在川陕之地流行,时称“挑菜节”、“迎富日”。
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联系惊蛰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以驱虫害
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山东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
鼠、炒豆报捷等风俗活动,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见。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填仓”,从前流行比较普遍,现在多已被打灰
囤之类代替。元代欧阳玄功的《渔家傲》词中有“二月都城春动野,引龙灰向银床
画”之句,后一般人们是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引龙,
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引龙的目的,一说是增加财富,故谓引钱
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郓城和临朐一带,这天要在房子周围
撒一圈草木灰,叫做“打围墙”,据说穿山甲(领水之兽)害怕草木灰,不敢进宅子,
“围墙”有阻挡洪水的妙用。房内再撒上一正方形的钱柜,中放一枚制钱或银元。
然后老太太用木棒敲打门砧和门框,边敲边唱:“二月二,敲门砧,金子银子往家
滚。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此即引龙填仓之意。
  文登昆嵛山区于二月二用花纸剪铜钱大小并草结成串,下缀花纸条,名为“龙
尾”或“年年尾”,插挂屋中、猪圈等处,说是可消灾。又剪红纸为龙,贴窗上,
沿屋内、院中撒草木灰或放鞭炮,说是可驱蛇。二月二日日未出时,早起于院中、
街上行走,俗传如此可免当年遇见毒蛇。
  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
廪状的图案。早在宋代陆游就有“处处遥闻打囤声”的诗句,元初赵孟 也有“散
灰沿旧俗”的说法。打囤要在二月二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
灰,用一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
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粮食有的放在地上,也有在圈中挖一
小坑,把粮食放在坑内的,还有的在坑上盖一石块、砖头或瓦,第二天看什么种子
先扭嘴发芽,就说今年收什么。招远和单县还在灰囤的外沿撒下梯子,含义是囤高
粮满,预兆丰年,故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之谚。旧恩县画套囤,
谓之双囤,天晴无风为收囤,预示着年成好,能安住囤,如果灰囤被风刮散,则为
不收囤。此俗现在不少地方仍有流行。
  曲阜城内于二月二日玩龙灯。玩龙灯的前一日要到城东南的龙王庙前举行“取
水”仪式。旧日为孔府挑水的“水夫”,要到孔府领一封香、一表纸,到南门外拉
水的甜水井旁祭井。微山湖区人家于二月二日将做了元宵留下的豆面龙灯用刀切碎,
杂在饭中吃掉,俗传,不如此做会招灾病。
  从前这天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习俗。煎饼熏虫就是这天人们都吃煎饼,
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的,叫做煎糕熏虫。这是因为时在惊蜇前后,各种毒虫都
开始活动,意在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
寄托着人们虫的心理。击梁辟鼠就是在这天敲敲房梁惊吓老鼠,据说这样做了老
鼠就再也不出来了,现代辟鼠已不多见,而多是辟害虫的,有的老太太在这天早上
用木棒敲敲房梁和床沿,边敲边唱:“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蚰蜒无处藏。”也有
的敲一破瓢,唱道:“二月二,敲瓢碴,蝎子蚰蜒双眼瞎。”
  现在这天还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谐音爆
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郓城等地称作“炒蝎子爪”,孩子们边吃
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
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吃
蝎豆不仅可以辟蝎,还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现在除
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
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二月二日的节日风俗,许多都与龙抬头有关。郓城等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石
磨的上扇支起来,这就叫作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
吃穿不发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春龙起蛰。滕州等地这天蒸馍馍,名为“
蒸龙蛋”;吃面条,名为“龙须面”。有的地方吃饼,名为“龙鳞饼”;吃菜团子,
名为“龙蛋”。但也有的地方这天不吃面条、不喝小米饭,因为面条叫龙须,小米
叫龙籽,吃了怕影响龙的健康。旧时多在龙抬头这天理发,小孩子这天入学谓占鳌
头,以图吉利。海阳等地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龙,谓神虫,放在粮囤和面缸里,祝
愿粮面用之不尽。威海、龙口等地,以成串的圆形色布挂在小孩的帽子上,称小龙
尾;有些地方还有耍龙灯等娱乐活动,以应节序。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各地不尽相同。除上述的煎饼、面条、馍馍外,有的吃花
糕,意味着步步登高。龙口等地则是把年下蒸的糕留一块这天吃。有的吃烙饼,郓
城等地认为烙饼可铺囤底,盖囤尖,防鼠防蛀,确保粮仓。枣庄、单县的人们这天
休息,改善生活,说:“二月二,不干活,坐下来,吃大馍。”
  从前在二月二日有不少忌讳,最普遍的是妇女不准动刀剪针线,怕戳了龙眼。
滕州忌推磨,怕压了龙头。武城忌在日出之前出屋门,否则谓之“踢囤尖”,砸了
一年丰收的希望。郓城等地忌妇女回娘家;与此相反,邹城等大多数地方,人们却
倒要把女儿接回娘家来住几天,说说知心话,就象俗语所说:“二月二,龙抬头,
家家接女诉冤愁。”
  过去人们一般把春龙节作为年节系列的终止,从此停止各种娱乐活动,开始恢
复常业。扛活的长工开始上工,谓之上工日;一般农家开始试犁。海阳等地习俗,
扶犁人先拜犁具,并唱喜歌:“犁破新春土,牛踩丰收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
籽。”然后牵牛到田间象征性地耕一耕。龙口的风俗是二月二日起农作,事先择毋
仓试犁。传说二月二日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地方这天要祭土地神,大约也与春季
生产即日开始有关。鲁西北地区还有二月一日接太阳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