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192&run=13

  立春。俗称“打春”,为夏历的正月节,有时也在腊月,约当公历的2月4日。
传统的算法,大寒后15天,斗指东北准为立春。这时日行黄经315度,气温开始上
升,春季即由此开端。从前鲁西北地区流行一种以鹅毛或鸡毛“试验春来”的有趣
活动。这一天,人们把一根竹筒埋入地下,在露出地面的筒口上放一根鹅毛,立春
时刻一到,鹅毛就会飞起,证明地气萌动,春已来临,俗称“春来鹅毛起”。
  立春为四时之始终,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开始,所以古时认为是个重要
的节日。据《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以立春之日亲率公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
行布德施惠之令。《汉书·郊祀志》也记载:迎春祭青帝、勾芒,百官衣皆青。郡
国县官,下至令史,服青帻。此风山东至今还有流行,这天人们要到野外走动,谓
之“迎春”,或称“接春”。德州一带,人们三五成群,出了村庄往东走,不拘多
远,只要遇到穿红衣、戴红帽、披红围巾或者提红包袱的人,就算迎着春了。
  旧时,迎春之外还风行“打春”,即鞭打泥塑的春牛。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
年)修《济南府志》中载:“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接于
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读诸戏剧,
结 为青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
日,官吏各具彩杖,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
  立春这天,山东各地都有“咬春”、“尝春”的习俗。无论咬春还是尝春,都
用带辣味的蔬菜。“咬春”就是立春时吃生萝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萝卜为上,最好
是绿皮红心的“心里美”。俗传立春日咬一口生萝卜就可以消除春困。临沂地区有
些地方,这天人人手拿一个生萝卜,待立春时刻一到,不约而同地咬下去,据说谁
在立春那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能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尝春”类似咬春,吃
的是春饼和春盘。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宁津一
带用葱、蒜、椒、姜、芥切而调食之,称为五辛盘,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
为礼物相互馈送。也有馈送青韭、黄柑的。春饼是用面烙制的薄饼,有的就着萝卜
吃,有的在面粉里加进葱花,烙成葱花油饼,最讲究的是把饼里卷上青韭肉馅,称
为春卷。现代春盘春饼之俗已不多见,一般习尚吃饺子、面条,谓之“迎春饺子打
春面”。
  立春这天,鲁北和鲁西南一带,年轻的母亲用彩色碎布头缝制成“春公鸡”、
“春咕咕”、“春娃娃”等小玩具,给孩子作为节日饰物。春公鸡钉在孩子的左衣
袖上,以鸡谐“吉”,象征孩子吉祥如意,鸡项下穿一串辣椒种子,用以避邪。春
娃娃类同年画上的娃娃,寄托着母亲对孩子迎着春风茁壮成长的殷切期望。滕州、
滨州等地,凡是没有种牛痘的儿童,春公鸡的嘴上还要叼一串黄豆,几岁叼几粒,
以鸡吃豆来隐寓孩子将不再生天花、麻疹等病的意思。这种习俗至今仍盛行不衰。
  山东大部分地区立春日没有什么禁忌,但个别地方还是有的。莱阳忌讳挑水和
掏灰,据说挑了水一年精神不振光打瞌睡,掏了灰一年的好运就被掏跑了;郓城则
忌讳儿童在家过节,不满10岁的孩子要到邻家度过立春的时刻,称为“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