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拜堂合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167&run=13

  花轿到男家的村头,先是鸣锣吹号,男方接客的出村迎接。这时花轿在街心徐
徐而行,抬轿者卖弄精神,稳稳地颤动着轿子,谓之压街、晃轿、踏街。粗细乐翻
着花样地吹奏,看热闹的男女老少簇拥着花轿来到男家的大门口。迎亲的人首先对
着花轿放一挂鞭炮,或者是三声响炮,然后花轿面对喜神所在的方位落定。此时,
男家的大门紧闭,要让花轿在门前停一会儿,谓之勒性、憋性、顿生性,目的是使
新娘的性格绵软,进门后服婆婆的管教。许多地区这时还要“燎轿”,或者“燎车”
,由两个小男孩或者小女孩,手持麻杆或者苘杆扎成的火把,绕轿或车对头燎3次。
在临清,花轿落地,婆母上前送上红纸包的织布机“剩花子”,要新娘抱持,表示
婆媳共同纺织。在德州,老公公过来将一个筛子扣在轿顶上,谓之“天罗地网”,
表示妖邪跑不了,还要在轿下泼一盆水,谓之“泼汤”。在蒙阴、费县,为了吉庆
欢乐,也为了试探女子的才能,男家往往在轿下放些易碎的石头,落轿压碎石头,
做公公的便故意板起面孔,声称新娘要说几句吉利话才能下轿,有那乖巧的新娘便
顺口念道:“新人压得石头破,儿孙辈辈有官做。”于是皆大欢喜,马上便有人端
上两碗宽心茶,新娘并不喝,浇在轿前即可。龙口此时有祭门的仪式,将猪头、鸡、
鱼三牲摆在大门口的供桌上,由新郎的伯父带领叩头祭门,祭过门后,方可开门。
  新娘下轿前,一般由两个姑娘或者两个有夫的妇女掀开轿帘。泰安一带是先由
两个姑娘“递手盒”,再递一包麸子、一包盐塞在上轿鞋里,新娘手捧手盒,踏着
一块蒙有红布的大方糕走下轿来。鄄城是新娘下轿后,由两个小孩分别拿一包麸子、
一包盐,塞在新娘手里,盐和麸子取“贤惠”、“有福”的意思。有的地方,下轿
前要用熨斗盛火炭烤烤新娘的脚;有的地方轿内放一把斧头,婆婆要去“兜福”,
新娘从在娘家穿上上轿鞋后,脚就不许沾地,直到入洞房脱鞋坐帐为止。因此,下
轿时脚下要踩着红毡走,谓之“倒毡”。新娘头盖蒙头红子,由两个有夫的女人搀
着,怀里抱着瓶、花等,有的左右有两人打着火把,前面有一人挑火盆,来到大门
口。门口放着一块捶布石,石上放一马鞍,鞍上放一串制钱,新娘从上面迈过去,
谓之“前进平安”。二门口放一火盆,新娘迈过去,象征以后的生活红火、旺盛。
胶东和鲁北都有在门旁放两束草,上披以女孩衣服的习俗,谓之“狮王”、“草姑
娘”,临淄则在门左右束薪 之。泰安、淄博、滨州、济宁等地区,这时新娘一过
门,都要在门上压一对红砖,下压一双筷子,有的还必须属龙虎的二人去安放,据
说可以避邪。在新娘向院内走时,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杂粮、彩色纸屑、草节、
麸子、栗子、枣、花生等,目的在于驱邪。有些地方还同时撒火烧和饽饽,人们争
抢为乐。
  新娘被搀扶进院内,即开始举行拜天地的仪式,这是婚礼告成的主要标志。天
地桌摆在堂屋门前,上放升、斗各一个,装满高粱,蒙上红纸,斗中插一杆秤,斗
前的升内烧一束香,升前再竖一面铜镜。新郎、新娘站在桌前的红毡上,女东男西,
跟着司礼者的喊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泰安是在香台子
前拜天地的,香台上摆着供品,点燃香烛,香台子下铺上红毡,放一块糕,新郎磕
头拜天地,新娘站在糕上不动。有的地方在拜天地时,人们抓起斗内的高粱往新娘
头上撒,谓之“撒穗”,实为“撒祟”。莱阳羊郡乡一带,花轿到门口,由公公向
前搭轿帘,搀人客在搀新娘下轿前要用火炉为新娘烤脚,而此时新郎正躺在洞房的
炕上,俗称“压炕头”。搀人客搀新娘至大门前,连呼新郎乳名三声,新郎闻声而
至,陪新娘跨马鞍,进大门。拜天地之前,由公公先于天地桌前磕头,拜天地之后,
进屋门,由公公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挑下的红盖头要立即甩上屋顶,甩得越
高越吉利。日照等地在拜天地的同时,由管家或轿夫于洞房门上挂门帘,边挂边诵
吉语:“上八仙,下八仙,请下八仙挂门帘。上挂门帘生贵子,下挂门帘出状元。
两手一齐挂,一个状元一个探花。”仪式结束后,新郎要用一条红绸牵着新娘走向
洞房,过屋前的滴水檐时,新娘要一步迈过去,据说“踩了滴水檐,还待十二年”
才能生孩子。到了洞房门口,新郎用供桌上的秤,将新娘的蒙头红挑下,然后新娘
才进入洞房。用秤挑盖头,是因为旧秤一斤为十六两、十六个星,按南斗六星,北
斗七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共应十六之数,取“吉星合到,大吉大利”的意思。
挑盖头并不是都在门前用秤挑,也有在洞房内用手揭的。临沂、济宁地区的一些地
方,新娘下轿后,由一个小姑娘挑着一块系有红布的长方形腊肉作为前导,当新娘
进入洞房时,将腊肉扔到房后,据说也是为了避邪。临清一带,新人进入洞房后,
新郎含一口酒喷在新娘的头上和脸上,再端一碗面条给新娘,要她将面条挑在炕席
下,俗称“落脚长寿面”。
  新娘被送进洞房后,有的挑盖头,喝下轿面,有的开脸、冠戴,重新梳妆,然
后踩着糕或者石板等上床,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坐下,谓之“坐帐”,邹平则称“
坐庐床”。此时,有人端来栗子、红枣、花生等撒在床上,边撒边念“一把栗子一
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此谓之“撒帐”。以前坐帐要坐三天,为此新娘在婚前
几天便要节食,以免坐帐时难堪,后来改为一天,或者象征性地坐一下午。日照地
方新娘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共吃邻居送的水饺,俗称“小饭”,并且将一部分
水饺放在床下,任闹房的人抢去给小孩吃,俗信孩子吃了这种饺子好养。微山县是
新娘送入洞房后,由搀扶下轿的妇女为她开脸,用染了红色的鸡蛋在她脸上滚几趟,
边滚边念吉语:“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喜鸡蛋。”新郎
在白天不可进洞房,俗以为白天进了洞房,将一生惧内。到夜晚,客散之后,由一
对未婚姑娘陪送至洞房,到洞房后,一个姑娘代为点灯,另一个诵吉语:“太阳一
落黑影影,一对大姐来点灯。床上坐的是花大嫂,进门来的是俊相公。花大嫂,俊
相公,一条枕头俩顽童。”新娘在洞房坐帐,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则都来看新娘,
让新娘点烟,向新娘要糖果、点心吃,闹腾一番。无棣县此时不闹媳妇,而是闹婆
婆。来看新娘的人,从锅底摸一把黑灰抹到婆婆的脸上,婆婆不仅不恼,反而高兴,
抹得越多说明越有人缘。洞房之外,新郎则忙于用酒宴招待宾朋,女家的来客是贵
客,必须请到正屋坐上席,由相应的人陪客,其余按亲戚或庄乡分别成席招待,一
般男女不同席。梁山县地方中午喜筵,女家搬亲的由男方请人陪客,单设一席,贺
客七人一席。梁山以东席面八个碟子、八个大碗,俗称“八八席”,梁山以西则兴
“十大碗”。开宴时新郎安座、安茶、安酒、安饭。席间敬酒,先新郎兄弟敬,再
新郎敬,最后由新郎父亲敬,饮必三杯。
  从前办喜事的人家,常有唱喜歌者来贺喜。他们多是乞讨为生的穷人,听说谁
家有喜事,便赶来凑热闹,混顿饭吃。这些人称为喜郎,唱的多是颂辞,无固定格
式,即兴创作,竹板一打,便在门前唱起来,其词有:
  月儿弯弯照九州,
  里挂红灯外挂绸,
  今日黄道吉星照,
  花轿抬到大门口。
  大门口,铺红毡,
  又吹喇叭又放鞭,
  旗锣伞扇两边站,
  新娘下轿贵人搀。
  顶红袱,穿红衫,
  柽子酒壶拿两边,
  贵人搀着新娘走,
  迈过石头迈马鞍。
  进大门,喜气添,
  进二门,保平安,
  一走走到当院里,
  八仙桌上摆的全:
  一斗粮,一杆秤,
  三支箭,一张弓,
  又烧高香又摆供,
  敬着天地老祖宗。
  新娘来到当院里,
  叫来新郎拜天地。
  一拜喜天,二拜喜地,
  三拜公婆都满意,
  四拜四季大发财,
  五拜五福临门第,
  六拜六六大顺利,
  七拜七星大紫气,
  八拜八仙来贺喜,
  九拜九赐大加官,
  十拜事事都如意。
  ……
喜郎唱罢喜歌,进门高喊一声“给大爷道喜了!”便跪倒磕头,随手将用红线穿制
钱而编成的“钱串子”扔在院内,撒得遍地都是,然后起身退到门外,找个地方休
息等赏去了。管事的要赶紧将“钱串子”拾起来,开给赏钱,管他一顿饭,才能把
他打发走。
  一般白天娶亲的婚礼,都是傍晚喝合卺酒,俗称交心酒、交杯酒、合婚酒等。
古代的“合卺”是分瓢而饮,以后则是把两个酒杯用红线拴在一起,或者换杯而饮,
这是夫妻第一次面对面喝酒,通常有闹房者围观,气氛相当活跃。换杯饮,是新郎
左手执杯递给新娘的左手,新娘右手执杯递给新郎的右手,夫妻同时各饮半杯,然
后交换酒杯再饮;牵线饮,是用一根红线,两头各系一制钱,分别放在两个酒杯内,
夫妻同时端起一饮而尽,或者交杯再饮,但制钱不能扯出酒杯,为了凑趣,红线越
短越有意思。饮交心酒时即可闹房,让新郎新娘互相布菜,甚至互相喂菜等。饮过
交杯酒后,在威海新娘要吃一碗海蛎子、一碗老板鱼,意思是“立子”和“相伴到
老”。在沂蒙山区新娘要吃鸡蛋,鸡蛋往往煮到八分熟,吃时别人故意问“生不生?
”新娘则轻轻答以“生”,即生养孩子的意思。然后还要吃栗子、枣之类,一人在
旁念“先吃栗子生贵子,先吃红枣生娇娥……”,这时,小姑和婆婆也登场了。先
是小姑将一新的尿盆放到床下,大声念道:“撂小盆,撂小盆,等到来年抱小侄。”
婆婆则将一木墩放到床下,也念道:“撂木墩,撂木墩,等到来年抱孙子。”接下
来吃长寿面,在场的人为了凑热闹也都去抢着吃。有的地方喝完交心酒后,夫妻二
人下床去抬尿罐,谓之抬聚宝盆,婆婆在洞房内把门关上,由新娘叫门,婆婆问:
“是谁,抬的什么?”答以“您媳妇和您儿,抬的是聚宝盆”,然后开门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