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摇篮和摇篮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155&run=13

  山东各地都没有专门的摇篮,但一些地方常就地取某些器物作代用摇篮。临沂
的费县、蒙阴等地有用大提篮铺麦草为小孩卧具的,名为“提篮头”,偶尔专为小
孩编织的,名为“花篮筐”。苍山县有用高粱秸篾编织的小儿卧具,俗称“席窝窝”
、“窝窝”,小孩起坐其中,名为“坐窝窝”,间或亦有用柳条编“窝窝”的。
  鲁西南沿黄河各县,冬季用火盆置床上烘被,火盆上用一件条编的器物为罩,
梁山一带称为“火烘子”,其形如圆筒,高二三尺,下无底,上有圆口,小儿学步
时,家人常将“火烘子”套在孩子身上,使小孩头、手露出在外,动则手提“火烘
子”行走,止则“火烘子”落地,小孩绝不会跌倒。东明一带罩火盆的用具名为“
 槽”,形状如对剖的圆柱,反转来,器内铺设被褥,作小孩卧具,底部半圆,正
好摇动,倒象是天然摇篮。垦利县沿黄村庄常用旧布做长袋,中填以干草,围成圆
圈作小孩起卧用具。
  鲁西南诸县妇女从前冬季多用“揣孩子”的方法,做大棉裤,裤腰齐胸,将婴
儿赤身揣在胸前,外面罩一件半长青布大襟棉袄,使婴儿头露出右襟口,再用特别
编造的花包袱带子,由腰及肩,扎束在胸前。揣孩子的妇女可作挑水、运草、做饭
等许多家务活。
  流行于山东的摇篮曲种类繁多,略举几例。胶东有《张果老》:
  “窗外是谁呀?
  张果老呵。
  你怎么不进来呢?
  怕狗子咬呵。
  我给你打着吧?
  那感自好呵。
  你拿的什么呀?
  干干枣呵。
  你怎么不吃呢?
  没有牙咬呵。
  给你点水泡泡吧?
  那感自好呵。
  你背的什么呀?
  背的破棉袄呵?
  你怎么不穿呢?
  怕虱子咬呵。
  我给你捉捉吧?
  那感自好呵。”

鲁西北有《狼来了》:
  “狼来了,
  虎来了,
  马虎背着鼓来了,
  吓得俺××(小孩名)睡着了。
  睡着了,
  不吃了,
  留着俺××玩玩了。”

鲁西南则有《老猫跳了囤了》:
  “小孩困了,
  老猫跳了囤了。
  小孩睡了觉了,
  老猫上了吊了。
  小孩醒了,
  老猫跳了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