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添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145&run=13

  婴儿降生,俗称添喜,又称落草、临盆、添孩子,简称添了、拾了。生男谓之
大喜,生女谓之小喜。这种重男轻女思想,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反映,“乃
生男子,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弄之瓦”。此后的书面语遂有“弄璋之喜”和“
弄瓦之喜”来代称生男和生女。
  从前,一般人家的妇女添喜,既无医院可住,又无专科医生助产,多在自己家
中请个产婆来接生。特殊情况,例如家中有红白喜事等,也可临时在外借一产房,
全省大部分地区绝不许在娘家坐褥分娩。以为在娘家生的孩子不成人,万一在娘家
生了,丈夫要把自己的院子用牛耕一遍才能破解。
  接近褥产期,娘家派人带礼物来探望孕妇,谓之催生。礼物一般是鸡蛋、糯米、
红糖、糕点之类食品,为孕妇补养身体。旧时有的地方,产前当婆婆的要去庙里烧
香,默求送生娘娘保佑早降麟儿,母子平安,这也是类似催生的一种习俗。
  临产前一般要请一产婆来接生。产婆,俗称收生婆、老娘婆。多是以助产为职
业的老妇,也可临时请邻里或家中有经验的老妇充当,但必须是夫妻同在,儿女双
全的。有的产婆类似巫医,遇到难产时,往往念咒作法,求神拜佛,把产妇折腾得
死去活来。聊城一带产婆来到主家后,先带领孕妇给本宅灶王爷烧香礼拜,并焚化
一张“催生符”(木刻彩印的催生娘娘神像),以求得婴儿降生顺利,然后才进入产
房作产前的准备工作。胶县一带则在临产前由产婆直接给送生神烧香磕头,祈求孩
子平安降生。
  旧时产房通常设在产妇的卧室,卫生条件一般不太讲究,只要安静、暖和、不
透风就可以。如徂徕山区的产房事先要用火烤一烤,莒县南部的产房里不准随便搬
动东西。最普遍的是产房门窗要关严,无论冬夏都密不通风。产妇分娩时,产房内
不能有闲杂人,男性、儿童、寡妇和没出嫁的姑娘是绝对不许在场的,丈夫尽管急
不可待,也要在门外静听喜讯。
  旧时孕妇分娩,不准婴儿在床上降生,据说是怕污血冲了床神,对产妇和婴儿
不利。龙口一带多在炕前就地放一大盆,让产妇坐在盆上,由妯娌或同辈已婚妇女
抱着腰,老娘婆再来施行接生手术,谓之“临盆”、“坐盆”。蒙阴等地多在床前
就地铺上麦穰,泰安等地在床前放块土坯,再铺麦穰或谷草,让婴儿生在草上,谓
之“落草”。落草的婴儿,一般是用剪刀铰断脐带,剪刀和扎脐带的棉线要用白酒
消毒。有的地方用秫秸蔑割,也有的地方用手扯断,所以旧时说妇女生一个孩子就
是过一次鬼门关。收拾完后,再在床前烧几张黄纸,把产妇和婴儿搬上床,喝一剂
生化汤。日照地方用糁子米熬汤供产妇饮用,名为“定心汤”。胎衣要找一个僻静
的地方埋掉,不能让人践踏,更不能叫狗吃了。临沂地区男孩的胎衣一般埋在磨盘
底下,女孩胎衣埋在栏圈里。分娩时用过的草,带有血污,不能随便乱扔,要在房
内当场烧掉。
  现在,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农村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不少妇女可以住
进医院生产,在家生产的,卫生条件也比较讲究,产婆多已被乡村医生所代替。新
接生法使大部分生育旧俗淘汰将尽,文明、科学的产育新风已在广大农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