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行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137&run=13

  在现代化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轮船普及之前,外出旅行,除步行之外,
仅有车、船、骑、轿数种。
  大车,本是农用的畜拉车,用作旅行车时,往往于车上临时再搭席棚或布棚。
约在40年代中期,有人将橡胶轮胎用于畜拉大车,人们大感方便,亲切地称为“橡
皮脚”或“胶皮轱轮”。
  轿车,在大车的原型上改装出来的一种畜拉客车,古已有之。1959年,在诸城
县出土一辆战国时期的轺车,就是古轿车的一种。从前富家常自备轿车,制作十分
讲究,车身上装有车篷,篷外依用途加不同颜色罩衣,罩衣上镶花边,更有以刺锈
为饰的。车篷两边或后边,各设窗口,车前为门,门上垂着帘子。车内铺有车褥子。
车辕车尾装有镂花铜饰。驾车骡马的绳套上、笼头上,个个装有铜饰与缨穗,马头
马项间,又系许多铜铃,行走起来,铃朗作响。更有摆阔的,车夫不用鞭子,改用
蝇拂(俗名蝇甩子)驱车。用轿车的多为妇女和儿童。
  轿子,俗称轿。从前轿子是官府专用的交通工具,民间只婚嫁丧葬时使用。结
婚用的称为花轿,丧葬用的叫做素轿。乡间每十里八里之地,必有专营此业的人家,
名为“养轿”。养轿之户,必于邻近选择训练一批半专业轿夫,遇有主顾,召之即
来,其抬轿的起落、步伐种种,亦多有精当之处。有的地方,轿为一村公有之物。
50年代以后婚丧之中轿子亦渐渐废止。
  旧时登泰山有一种肩舆,可算是一种特殊的轿子,俗称“山轿”,《清稗类钞
·舟车类》有详细的记载:“游泰山者必乘肩舆,其舆与南方绝异,仅有南方轿之
上半,而去其下半,故两足下垂,以一木板托之。座椅之两旁,贯以两木杠,木杠
之两端,系以一皮条,而舆夫之肩此皮条,两肩不时更替。其行也,非若南方轿夫
之一前一后,后者之面,对前者之背也。乃两人同时面向所行方向以行,故坐者为
侧坐,而行者为横行,使舆自下而上不至倾斜也。”
  独轮车,俗称小车,有人说就是唐朝时候的“羊头车子”。流行于山东的独轮
车主要有二把手、猪嘴车、响车、红车和木轮小车。这些车的车身和车轮(俗称车
脚)都是用硬木做成的(如槐木、枣木等),车把和载重车盘连为一体,车盘下安装
独轮,两把之间,挂车袢,驾车时,车袢挂在两肩,两手持把。二把手是平原地区
跑长途的大型独轮车。由两人驾车,前拉后推,多数还再用一毛驴拉长套,可以载
物,也可以载人。猪嘴车又称羊角车,是中型独轮车。车前有两根长板,绑结两块
圆形斜尖木块,形似羊角,故名羊角车。若行车不稳,向前一掀,车前的木板立即
着地,使车子不至于翻倒,这时情形又似猪嘴拱地,因又名猪嘴车。响车子,这是
单人推的小型独轮车,多用于山区。车轮后部有两块木板,象两个向里弯曲的象牙,
卡在车轮上,为下坡停车的制动机关,俗名粘脚。车轴和轴碗,都是枣木做的,轴
碗里涂有松香,车行时发出吱吱  嘎嘎种种声音,因名响车子。从前临朐益都一
带山区赶脚人有一种习俗是,谁的车子响声最大,谁就走在最前面。木轮小车是小
车之中最轻便者,木轮较小,车架为平盘。从前鲁西一带推脚谋生的人,用花布在
车上搭起车棚,呼为花车,车盘上铺有被褥或薄席,两边装横木栏挡,舒适而又安
全,很受行人欢迎。
   子,又称 轿、骡轿。昔日记载的是:“骡轿,形如箱,长四尺弱,阔一尺
强,高三尺弱,以二长杠架于前后二骡之背。杠上置轿,颇宽大,可坐卧其中,并
略载行李。其行较轿车为静稳,而次于人所舁之轿。”这是正式的骡轿。简单的,
两杠之间不设轿子,只张席棚也就可以了。这种行具的优点在于载重大、坐卧方便,
又不似大车那样受道路限制,山路、泥泞路、过河涉水,都可以照行不误。
  驮畜,驮畜有马、有骡,最常见的却是毛驴。驴有黑、褐、白、乌数色,俗以
黑者有力。黑驴而粉鼻粉眼粉蹄尤讨人喜欢。远行骑驴装鞍辔坠镫。平时走亲串友,
搭上麻袋和被褥即可骑行。从前妇女走亲戚多半骑毛驴。赶驴送客的人,名为“赶
脚的”或“脚夫”。
  自行车带客,自行车,乡间称为洋车子、车子,二三十年代渐渐下乡。乡下即
有人置车带客为生,这种人称为“带客的”、“带脚的”。多数在县内跑短途,也
有作长途运客的。
  三轮车,从前多脚踏,近年改用机器,名机动三轮儿,多用于送站接站,一般
是工人在前驾驶,顾客坐在后面,但鲁西南鲁西北许多城市的三轮车客座都设在前
面。
  人力车,又称为黄包车、东洋车、洋车,旧时城市中很多,50年代后渐渐淘汰。
  太平车,四轮畜拉车,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现鲁西南沿黄河数县还有。
  架子车,又称板车、平车、地排车、排子车。两轮,车架简单。在城市主要用
于搬运货物,在鲁西、鲁西南广泛用于生产与生活各方面,出门旅行,车上铺被褥,
用毛驴拉车,遇有轻风车上架帆,行走颇为轻快。若略架车棚,则称小大车。
  马车,19世纪末由国外传入青岛、威海等地的一种客运马车,有单马和双马二
种,可乘坐3~4人。车体结构为双轴四轮,前轮小,后轮大,车轮、车轴、车身均
为木制,车轮外沿包铁槽瓦,槽内嵌胶皮。有敞篷和带顶篷等形式。车身、顶篷涂
不同颜色的油漆,车夫坐在车前部驾驭,一时被众人视为洋派,民间呼之为四轮大
马车。
  帆船,水路客运,从前无论海上、河上、湖上,一般都用帆船,船主称作船家
或老大。船的种类也不少,海中大船有大风船,有排子,短途亦用脚子与舢板。小
清河中有两截相对而成的对槽船,黄河渡口则有渡船,俗称摆渡,微山湖中的连家
船是居室也是交通工具。轮船出现之后,乡间称之为火轮船,或简称为火轮,有大
火轮与小火轮,上下船用的驳船,俗名锅子。
  从前有搭乘货船旅行者名为“随船”、“跟船”,旧俗相沿看情面,不收钱,
但搭船只限男客,绝不准女客相随。长岛地方旧习俗,过海的船乘客不能是七男一
女,俗信八仙与龙王不合,七男一女易被误为八仙,多遭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