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129&run=13

  日常起居除上述陈设家具之外,山东地方常见的器物尚有如下几类:
  木制器具有书案桌、琴桌、磕巴桌、抽屉桌、条桌、钱柜、桌柜、镜桌、条凳、
杌子、月亮凳(三脚凳子)、小凳、杌撑子(马扎子、交叉)、满洲杌子、骨牌杌子、
马杌、小板凳(小杌子)。新泰地方有面子很宽的春凳,夏日可搬在天井中供人躺卧
乘凉。办喜事时将春凳放在新房床沿,俗有定规,孕妇和身上穿孝的人只可坐春凳,
不可坐床上。还有疙瘩柜、躺柜(躺箱)、对柜、站橱(有大、小站橱之分)、拜匣。
高密有成套柜箱,大者有座,名为柜,次之无座,名为箱,最小的称为方盒,摆放
时三件摞在一起。有桌上小桌,名叫梳妆桌,炕上矮几,名为书桌。莱阳有的人家
做一架矮梯,平时折叠为一把椅子,登高时竖起为梯子,名叫箱梯。
  条编日用器物,最普通的是用白柳条麻绳勒制的篮子。此物各地名称不一,用
途不同,有圆斗、圆子、巴斗、巴圆、巴斗篓子、长巴斗、圆巴斗、二花圆子等名。
莱阳地方按形制大小不同分大圆斗、中圆斗、升圆斗三种。很多地方用它走亲访友
盛礼物,仪式场合盛供品,平日盛面盛食物。常用的筐篮各地名称不同,形制也有
区别,如元宝篓子、夹篓子、拐篓子、白条篓子、二篓子、架筐、提篮、菜篓子、
提篓子、装篓、席篓子、花笼子、麻篓、方筐、花篮筐、提篮头、元宝篮、园底篮
等,其他用具有笸箩、簸箕、筛子、酒篓、油篓等。从前因为以斗为粮面量器,斗
曾经广泛流行,斗用柳条编成,通称柳斗。60市斤为一斗,上秤和提拿都不方便,
这样的斗偶然使用,名为大斗。常用的是盛30斤的斗,名为半斗、勾斗(称粮称面
用秤勾挂起,轻重恰好,所以叫“一勾子”),其次还有盛10斤的升斗(也叫升)和
盛5斤的小升。近年已不用斗为量器,但在一些仪式场合如盖房上梁、婚礼、小孩
过“百岁”、祭神上供,仍在使用。
  陶器的使用仍比较普遍,各地习俗不同,例如鲁东多用红色陶,鲁西多用黑色
陶。其形制、用途、名称差别甚大,如瓮之属有囤子大缸、半腿缸、合抱(瓮)、大
水缸、酒瓮、半大缸、撒拉沿子、二缸等。盆之属有面盆、大盆、缸盆、卷沿盆、
瓦古盆、乌盆、便盆、尿壶(亦称夜壶、尿鳖子)等;缸之属有水缸、花缸、尿缸等。
杂品有鸡食钵子、猫食碟、酒炉、烟笸箩、花盆等。
  其他用具种类很多,纸器各地都有,一般称为盆子、席头盒子,荣成一带最为
流行,制作也最为精致。荣成纸器总称为笸箩,作纸器装饰的剪纸称为笸箩云子。
荣成纸器种类很多,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盛米面用的纸斗(也称纸缸子),用木模、
泥模或以陶器为模,用纸浆成型,表里糊纸,外表作剪纸装饰,分有盖和无盖两种;
一类通称笸箩,实为纸盆,大小方圆品种众多,无盖的“摆摆笸箩”,一般形制较
小,用以盛小食品等,有盖的,底用纸浆成型,盖用纸壳为边,剪旧苇席为顶,表
面用剪纸装饰。大的可作衣箱,小的用以盛鞋、盛食品。黄河沿岸盛产高粱,用高
粱莛杆制作的用器很多,筐、篮、灯笼、玩具都常见,所制筐篮有叠帘、莛子篮等
名。产麦区的农民能以麦草打草帘子,做草墩(坐具),玉米集中产区的农家妇女又
常用玉米皮编蒲团(也叫蒲垫子),沿海渔民从前网具上多用葫芦,妇女们便取葫芦
作瓢,做提缸,莱州渔村有以大葫芦作小衣箱者,藏衣其中,携带出海。山区多木,
多石,有以木板做篮子的,称为板圆子,有以石凿洗衣盆的,名为石盆。
  从前照明用豆油、棉籽油、花生油点灯,灯台有陶制、锡制数种,上置灯盏,
俗称灯碗子,灯芯有棉、线、灯芯草数种。山区常取松枝代灯,名为松明子。年节
和礼仪场合点燃蜡烛,烛台(俗称蜡烛台、蜡台)有银制、锡制、白铁制、木制数种。
后来流行机制蜡烛,民间称之为“洋蜡”。去除蜡花有特制的蜡剪。50年代开始流
行煤油灯,俗称火油灯、洋油灯,用白铁焊制灯台,上嵌一玻璃瓶盛油,铁盖连芯,
芯用黄表纸卷成。若无灯台,俗称小灯。夜间在户外行走用灯笼,内设蜡座燃蜡,
外罩铁丝罩,糊白纸,有的也用木框罩或高粱秸罩、苇蔑罩。赶大车的和渔民多用
马灯。公众场合用汽灯。改进的煤油灯,玻璃座台上架灯罩,俗称罩子灯。小贩夜
市摆摊,常用嗄斯灯。20世纪30年代起渐有手电筒,民间称之为手电、电棒儿、电
把子等。
  取火用火镰、火镜。火镰为一小长方形钢片,以之取火必先备火石(砾石有刃
口)、火绒(用苘秸或高粱秸瓤烧成末)、火媒子(用黄表纸卷成),取火时将火绒缚
在火媒子顶上,将火媒子与火石并在一起捏紧,以火镰击火石,迸出火花落在火绒
上即引发着火,接连燃及火媒子,持火媒子用嘴吹气,即可得到明火。因火媒子燃
烧极快,保存火种又常用山草或玉米缨搓成的火绳。用火镜(放大镜)聚焦取火也是
常见的方法。这些方法渐被火柴、打火机所取代。二三十年代直到建国初,民间称
火柴为洋火、触灯儿,称打火机为“自来火”。
  取暖,鲁东主要靠炕,淄博一带有地炕,煤火通在房下。白天取暖用火盆燃炭,
炭有柞木炭、杂木炭数种,拨火用铁制的火筷子。讲究的火盆为铜制,有木架。一
般人家的火盆为陶制。曲阜地方从前还有陶制的火罐子。孔府所用火炉,主仆有别,
主人用铜制火炉,仆人用铁制火炉。夜间取暖有瓷制的器具盛热水,俗称烫壶、水
鳖子、汤婆,小孩上学有铜制带盖的脚炉和手炉。自50年代起,流行取暖铁炉,俗
称憋里气、花盆炉子。旧日商店有以大铁桶盛木屑(俗称锯末子)点燃取暖者,一日
一桶,温暖非常。富家常有垒夹壁燃炉取暖者,俗名火墙。近年自装暖气片烧炭取
暖,名为土暖气。
  面盆统称洗脸盆,因从前多为铜制,有的地方称其为铜盆子。旧时用猪胰子代
肥皂,至今有的地方称肥皂为胰子,称香皂为香胰子。洗脚用的木盆俗称“窝子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