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ec=126&run=13

  山东民居院落有散居、四合院、三合院、庄园、府第、园林等多种形式。
  散落的院落不设院墙,不设大门,左邻右舍一般也不接山,这种院落在黄河滩
区、鲁西北平原常见。但台房虽无院墙,一户一台,界限还是分明的,房台就是院
子。
  四合院,邹平称为四合房。广泛流行于全省城镇和鲁东农村,其典型格局是正
房,由正房山墙延伸,向后连接与正房平行的后院墙,形成后院,有的在后院墙一
边设后门。向前形成前院,前院有东西厢房,胶东一些地方不设西厢,而在西厢的
地方盖猪圈与厕所,临街盖南屋(有的称之为“倒厅”),在一侧设大门。旧时富家
有变通四合院形式的,大门开在正中,迎门设照壁,照壁前留一过道,两边筑墙,
形成东西两院。临朐地方四合院形式变化较多,有大四合、小四合、二进院、三进
院数种。大四合,正房三间,正房两头各接两间,称为厢房。别处建厢房的位置,
各建三间房,名为“住房”,南屋三间为厨房,东南建大门两间,西南两间位置建
猪圈兼厕所,总称为“栏”;小四合,正房三间,两头厢房各一间,东西住房各三
间,南房两间或三间,大门、栏各一间;二进院,是将大四合的大门做二道门,前
边另辟一小院,另开大门;三进院,是大四合的连续。莱州朱由镇四合院,正房四
间,大门开在西南,正房五间,大门开在东南。各房屋正房最高,南屋次之,近街
门的厢房又次之,正对大门的厢房最低。
  三合院,有正房、厢房而无南屋,鲁西南一带称之为“簸箕叉”。其中又有许
多变化的形式,如莱州的“耳朵包着头”,是在正房山墙一侧留出隙地,修起厢房
遮掩正房山墙。
  滕州地方多南北街,住宅以大门朝向分东式宅与西式宅,按习俗东式宅的迎门
墙(照壁)要同东厢的夹山平齐,西式宅的迎门墙同西厢的夹山平齐。老人住的房子
迎门墙与南院墙之间不留间隙,年轻人住的房子迎门墙与南院墙之间要留一尺左右
的间隙。
  庄园式的民居是旧式富家聚族而居的一样形式,多半是数个四合院、平房与楼
房相结合的格局。著名的有栖霞县古镇都牟二黑子庄园、惠民县魏集镇魏氏庄园、
黄县(今龙口市)城北巷子丁百万庄园等。牟氏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1935年完
成,今保存完好。庄园占地2万平方米,院墙长800米,房屋480间,整个庄园分日
新堂、西忠来、东忠来、南忠来、阜有堂和宝善堂六个大院,周围还有附属房屋11
处331间和佃户住房437间。庄园布局体现了封闭的地主大家族的观念,家长住正房
楼阁,大厅供奉祖先,平房住妻妾,群房住佣人,帐房、碾房、磨房、棺寿房、酿
造房多安排在群厢。魏氏庄园始建于清光绪十六至十九年(1890-1893),是清朝户
部郎中魏毓炳四世孙魏肇庆的住宅。庄园总建筑面积3818平方米,共有房屋256间,
院大门4层,院内有水井3眼,有13个院落。庄园四周筑砖石围墙,南北长38米,东
西宽46米,高10米,底宽3米,顶宽1.5米,墙顶修1米高垛口,东南及西北两角及
正门二门各设三层碉堡,围墙与房用吊桥连接,房内设暗洞,为典型的城堡式庄园。
  府第型住宅的代表是曲阜的孔府和邹城的孟府。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
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是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现存孔府建筑主要形成于明
清两代,占地240亩,有厅、堂、楼、房463间,三路布局,东路称“东学”,建有
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称“西学”,建有红萼轩、忠恕堂、安
怀堂及花厅等;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最后为花园。孟府是孟轲
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因元代文宗皇帝封孟轲为“邹国亚圣公”,所以又称“亚圣
府”。府第大约始于宋,经明清两代扩建完成,占地4万平方米,前后七进院落,
有楼、阁、室148间,也是前官衙,后内宅。
  园林式住宅旧时为数不少,现存者不多,以济南万竹园和潍坊的十笏园为代表。
万竹园旧址元、明两代都曾建园,但现存建筑为1912年至1927年完成,位置在济南
西青龙街17号,占地18亩,有3处庭院、13个院落、186间房屋,院内有望水泉、东
高泉、白云泉等泉水,有4亭、5桥、1处花园。十笏园在潍坊市区胡家牌坊街,建
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是丁宝善的私人花园,面积仅2000余平方米,园内却有假
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被誉为小园模范。
  除上述格局外,山东民居院落还有城镇中的前店后宅、前店后作坊与居室等格
局。龙口、蓬莱等地旧时中产以上人家兴建新居,必在新居附近择地建园,大家为
花园,一般人家为草园,用以储藏农具、大车、柴草,收获季节在其中开辟场院。
  传统院落一般用院墙全封闭。贫家只垒土墙,墙头长满野草。殷实人家墙头或
覆瓦,或插铁刺,也有的用石灰抹成圆顶,俗称“和尚头”。有的为防盗,于墙头
另架短瓦透风小墙,名为“响墙子”。临街院墙有的以料石砌成几何装饰图案,有
的石基腰线砖之上保持一段粉白,有的在粉墙上略作装饰,也有的在临街墙上作书
作画。临街山墙,多在顶尖处作砖碉或作画装饰。东明一带则在山墙上方开小窗。
有些地方在山墙上书写“吉星高照”、“太公在此”等吉语。
  院落出口为大门,有的于后院再开出口,名为后门,大宅第有的开旁门,俗称
便门、小门。
  大门,又称街门、门楼。它是人和物进出、迎来送往、举行婚丧仪式、布置节
日庆典的地方,同时也反映住宅的规模,还往往是人家财势的代表。山东地方一般
大门多设在院的中轴线偏左的一面,即座北朝南院的东南角,少数也有设在中轴线
上的。另因条件限制,有的也在侧边院墙上开门。
  大门之前,辟一方形门台,或设台阶,或不设台阶,都用面石铺砌,称门台、
门口、大门口。从前的富户,于门台两外角处备上马石,石作“”形,可梯而上马。
门台两侧,多喜栽家槐。门台左右院墙上镶砌带斜梁料石,备拴坐骑用,名叫拴马
石。
  建筑上,把大门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垣的一部分,称为墙门;一类是取三间五
间房中的一间为门,上宇下基,称为屋门。具体则各地形式不一,名称不一。孔府、
孟府,大门与官府相同。惠民魏集魏氏庄园,院墙如同城墙,大门也如同城门,这
都是特殊的例子。旧时的富家大门建筑豪华,四角有四根大柱,俗称“四角落地大
门”。鲁中鲁西流行屋宇式大门,前脸由门框向外成三套砖沿,俗名“三齐头”。
鲁东多三檩墙柱式大门,螭头、脊头、檐板讲究装饰,个体变化较多,统名为门楼。
简单的墙门,一横木担一脊架,俗名一担挑、一担一挑、二郎担山。更简单的大门,
两竖木一横木,俗称“光棍大门”,只设草门、木栅门的名为柴门。另有于大门中
间设数页栅板,门坎可卸开移动,便于大车出入者,名为栅板门。
  大门的组成部分有门框、门楣,门楣上设两个或四个门纂,门楣上做门头板,
门头板上或作画,或写吉祥语,或悬匾,或油漆单色而在年节间贴“判头”,下设
门坎,门坎两端设石制门枕,坎内部分凿圆凹为门盏,门坎外的部分,平常人家雕
为方形,称作“门墩”,豪家富户或雕为石鼓,或雕为石狮,以为重要装饰。栖霞
县牟二黑子庄园门前的一对石鼓,选当地斑马玉石,用四个能工,历时三年雕成,
石鼓上有福禄寿喜、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姜太公钓鱼等浮雕。以前青州城内,
不论贫富,皆从明朝的衡王府等处废墟中拣一对石狮子放在门前,那就是特殊环境
下形成的特殊风俗。大门一般漆为黑色,取森严避邪的意思,为了缓和黑色的过分
森严,有的在边缘加漆红线。莱阳等地,有在门框外再做宽余板的,油漆彩画,又
成一格。大门门扇上都施用门环,多铁制,有的还饰有各式花纹,左侧门环连着门
内面的门划,可转动开关,还有在门楣上装扣鼻,在门扇上装链环以备锁门之用,
则称为门扣或吊鼻。门内面除设门划之外,另设门栓,门栓上且有做“门机关”的,
设铁门扣,关门后加横杠,鲁西称为门卡子,胶东称为腰杠,竖木抵门的,则称为
顶门杠。鲁西南许多人家在大门脊上饰陶兽。长岛渔家常于大门楣上钉悬一方红布,
以求镇邪。宁津地方流行大门上悬匾,几乎家家都有,其辞则新旧兼用,如“春满
园”、“谦受益”、“吉星高照”、“前程似锦”、“晨曦”、“朝晖”、“百福
骈臻”、“情兰福馨”、“千祥云集”、“书香门第”、“松竹梅”、“福寿康宁”
、“乾坤清泰”、“万轩增辉”、“龙凤呈祥”、“东方红”、“东风万里”、“
春光满园”、“龙腾虎跃”、“莺歌燕舞”、“繁荣富强”等。
  照壁,又称影壁、影门墙,鲁西南有的地方称为宅神堂,设在大门之内迎门处,
有的单独建筑,有的镶在厢房的山墙上。作用在使门外人不能窥见住宅内的活动。
照壁一般分为基座与壁身两部分。壁身多正方形,四周用砖雕装饰,中间或作画,
或书“福”、“鸿禧”等字,近来时兴镶瓷砖画或瓷砖大“福”字。更有喜欢在照
墙下种木本花卉的,壁上画与壁下花相映成趣,自然是雅致的。
  整个院子中各种房和其他设施、空间的安排,各地不尽相同。大体上说,从前
流行的是四合院,现在流行的是正房前一方院。院的名称大多叫院、院子,也有的
地方叫天井。以北屋为中心,屋前的叫院,二门之前的叫前院,屋后的叫后院。进
入大门至照壁的一段俗称过道,折向前院若有墙隔断,往往设月亮门,不设门扇,
前院与院有子墙分隔,设门,名叫二门,富家的二门常作华丽的垂花门。从前许多
地方又有略变四合院形式,不设西厢房,而在院西侧建猪圈,圈一端连厕所的。院
中植树,多喜石榴。院中铺地,有用石板的,有用砖的,近河近海的地方有用鹅卵
石的,近年也有造水泥地面的;有只铺通各屋及大门甬道的,也有全铺的。院中的
排水沟,有明有暗,统称为阳沟。旧俗例定院中所有雨水必汇总由大门一侧排出,
所以后院的雨水必通过北屋流向前院,厢房向邻居的一面,在檐下修水道(俗名“
蛤篓”),引水于自家院中。排水出大门后,水必绕过门前。
  黄河滩中的台房,以台代院,不设院墙。台用夯土筑成,四面坡上各留泄水道,
之后遍植树木。用材树、观赏树、果树间杂,蓊郁一簇。台上建房,称为台房。院
则称为房台。东邻西舍也就叫张家台子、李家台子。村街反低如沟渠。房台因防水
而设,因此风俗以台高为贵,无力作高台时,往往于房上作小房,称为楼屋,或于
门前设镜,纳邻近高屋顶于镜中,以显示主人希望台高屋也高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