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研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0&rec=92&run=13

  曾呈奎,1909年生,福建省厦门市人,著名海洋生物学家。1942年在美国获密
执安大学研究院理学博士学位和拉克哈姆博士学位,1943年任加州大学斯格里普斯
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1946年怀着赤子之心回国服务,在山东大学植物系任教授、
系主第四卷 归侨侨眷
任兼海洋研究所副所长。1950年,他和童第周等共同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研究
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他曾主要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
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第三届至
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他
最早从事中国底栖海藻分类区系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许多科学研究成果,共发表论
文报告200余篇,主编或合编的著作有6部。主要成果有:1.海藻资源调查和分类区
系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并编著了《中国经济海藻志》
(1962)、《中国常见海藻》(1983,英文版),后者获科学院奖;《西沙群岛海洋生
物调查》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海带栽培生物学研究。创造了夏苗培育
法、陶罐施肥法,完成了海带南移栽培实验,主持发表了《海带养殖学》(1962),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3.紫菜生活史研究。提出了紫菜壳斑阶段的大量培养方
法,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4.海藻比较光合作用研究。提出了光合生物的
进化途径,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西沙群岛原绿藻。5.提出了马尾藻褐藻胶的提取方法。
并领导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的编撰和中国海洋科学名词的审定工作。
他长期致力于海洋植物学和海藻学的研究,从事海洋有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达63年
之久,对藻类学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成绩卓著,是中国海藻学的奠基人。他
与合作者通过长期调查研究,查清了全国沿海海藻种类和资源的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提出了光合生物进化的途径;解决了紫菜和海带栽培中的关键问题,使紫菜和海带
的大量人工栽培成为可能,为中国海藻事业奠定了科学基础;他首先倡导海洋水产
生产必须走农牧化的道路,并亲自参与指导实验推动了中国海洋水产养殖事业的蓬
勃发展。1989年他被评为首届新时期全国侨界十大新闻人物,1991年中共山东省委、
省政府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朱树屏,著名浮游生物专家。他在海洋湖泊学、浮游生物生态、海洋化学研究
方面成果显著,是中国水生物化学研究的创始人。国家第一个“科技十年规划”水
产部分的主要起草者。他取得了“海带自然光育苗”、“海带南移福建”、“紫菜
人工养殖”和“紫菜北移青岛、大连”,以及朱氏人工海水AB配方等成果,培养了
中国生产的第一代海带和紫菜,主要科研成就有:在中国首创水质学、海洋及湖泊
化学、浮游分类学;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包括培养方法)研究;对高等藻类养殖关
键技术的突破;单胞藻类培养方法,在国际上被称为“朱氏第10号培养液”,为世
界各国所引用。他对中国沿海和主要湖泊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解决了许多问题。
内蒙古的岱海,历年海水成灾,水质有毒,人畜接触即腐蚀皮肤,饮用即腹泄甚至
死亡。他研究采取了对环境浮游生物保护措施,使岱海成为内蒙古的淡水渔业基地。
蒙古的贝尔湖因水污染,引起鱼类死亡。应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邀请,1956年朱树屏
受周恩来委派随中国经济代表团赴蒙古访问。在蒙古他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查
明了原因,采取措施改变了水质,解决了鱼类死亡问题。1957年,他随郭沫若率领
的科技代表团访问苏联,对商谈中苏科技合作122项计划的完成,起了重要作用。
其专著和论文主要有:《培养液矿质组成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海水及淡水
中无机磷含量的固定和保存法》、《烟台、威海渔场及其附近海区角毛硅藻属的研
究ⅠⅡ分类生态》、《太湖北部湖水中几种理化性质的周年变化》、《十年来我国
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中国近海浮游植物与水文及渔业的关系》、《微量矿质
及微量有机物质对海洋浮游硅藻生长繁殖的影响》、《黄河口附近海区浮游植物的
季节变异》。主编了《太平洋西部经济鱼类名称对照手册·鱼名词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