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自由移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0&rec=8&run=13

  自由移居的流民,是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争流落在外,生活没有保障的人。这是
山东人出境谋生的一种主要方式。许许多多破了产的农民,背井离乡,走出家门,
边走边出卖劳动力,哪里能出卖劳动力就到哪里去,从国内一直走到国外。但是在
很长时间里,大多数流民的心目中也有个天堂般的梦幻之地--关东,认为那里是穷
人谋求生存的一块宝地。在沙俄强迫清朝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
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给俄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流民们仍认为那是关东的一部分,
被那富饶的黑土地吸引着,不知不觉地就走了过去。在省内许多地方流传着“上崴
子(海参崴),拾金子”的口头禅。还有首歌谣是:“穷走南,富走京,逼上梁山--闯
关东”,或说:“死逼梁山下关东,走投无路上崴子”。自沙俄加强了对这块土地
控制以后,流民们才逐渐改口说“闯崴子”、“闯北洋”、“闯俄罗斯”。
  闯俄罗斯的流民,大多从事农、林、渔、猎和野生物种采收,所以他们都是随
着季节迁徙,春天由南而北,秋天又由北而南,这叫作季节移居。俄国人称他们是
“候鸟”。每年约三分之二的人周而复始地移动,三分之一的人定居当地。三四年
或五六年返里团聚一次。待有了固定的职业,能养家糊口,才将妻小接到侨居地,
有的则在侨居地娶妻安家。
  流民们外出时间,一般在阴历正月底到二月,十一月下旬到腊月中旬返乡度岁。
来往路程大多从烟台、青岛、龙口、羊角沟乘船到大连、安东(今丹东)、营口登岸,
再乘车或步行前往。民国初年,全省每年进入关东的人数计有:烟台12万人,龙口
10万人,青岛9万人,羊角沟2万人。完全由陆路出关的人数很少,主要是鲁北、鲁
西南一带的流民。他们在旅途中极为艰辛,身背行李,带着自制的食品,憩息于路
旁井边,汲水而食,入夜卧于人家屋檐下,强忍风霜雨雪之苦。有的甚至乞讨而行。
  此外,还有一些艺匠艺人遇上自然灾害和战争年代,亦难维持生计,不得已而
流浪国外。艺匠,俗称“耍手艺”的。艺人,亦叫“卖艺”的。在省内城乡各地流
动着各种各样的艺匠艺人,凭着一技之长谋生糊口。他们有木匠、铁匠、小炉匠、
泥瓦匠、银匠、塑匠、纸匠,以及说书的、唱戏的、卜卦相面的、行医卖药的、练
武术、杂技的,还有应聘的帐房先生,教书的知识分子。总之,国外华侨社会也是
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凡是国内社会有的行业,在国外华侨社会也是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