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实业救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0&rec=65&run=13

  鸦片战争后,由于清廷的愚昧腐败,国力衰弱,列强骄横,使海外华侨产生了
强烈的“富民强国”思想,呼出“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口号。有识之士,
不断有人去欧美日本等先进工业国家作考察,学习他们走富民强国的道路,学习他
们办近代工业的经验,因而,形成了华侨回国办实业的潮流,实施他们“实业救国”
的心愿。
  山东华侨和引荐华侨来山东和外省投资的重点是轻工业项目,主要有面粉、纺
织、火柴、制针、制革、油脂、酿造和航运等。同时,还有一部分华侨,为发展国
内的经贸活动,将资金全部调回国内,仍从事商业经营。也有的开办金融业务,为
企业提供资金。这些新兴办的企业主要有:
  1892年,广东大埔县旅荷属巴达维亚(今印尼首都雅加达)华侨张弼士,在烟台
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20世纪初,掖县旅俄华侨张廷阁在哈尔滨、黑河、北京、奉天设立的双合盛资
本集团公司所属的面粉、制革、油脂、啤酒、汽水和航运等8个工厂和公司;
  1913年,蓬莱县旅日华侨丛良弼在济南、济宁、青岛、潍县创办3个火柴厂和1
个颜料厂、2个商号;
  1914年,莱阳县旅日华侨尹致中,在日本广岛制针厂做工14年,回国后在青岛
先后创办了“忠记”、“冀鲁”制针厂,1948年又到香港开办制针厂;
  泰安县马伯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赴法华工,回国后不久,即办起了林场、果
园、纱厂和保险业务;
  文登县旅俄华侨曲元之,去日本、欧洲10余国考察,回国后在哈尔滨开设油坊,
被推举为东北油坊同业联合会主席。
  把国外资金调回国内继续经商的有:蓬莱县旅俄华侨张钦堂在哈尔滨设东升隆
总号及各埠分号;福山县旅俄华侨傅宗渭在哈尔滨设立文信公司和呼兰巴彦等地十
数处分公司;牟平县旅俄华侨刘兆瑞在旅顺、芝罘开设公和利钱庄等等。
  这些工商金融企业都为祖国的近代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也有些华侨虽有回
国办实业的热心,由于时局不稳和其他原因的影响,未能成功。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海外华侨回国投资时,正值世界帝国主义国家间矛
盾尖锐的时期,无暇顾及中国市场,使华侨资本有了一个发展空隙;加之,回国投
资的山东华侨都是将全部资金调回国内转产工业,结束国外生意,断绝了退路,因
此只有背水一战,寻求生路,才能使企业有较好的发展。他们创出了优质产品,声
誉远播。现将外省籍华侨来山东投资,山东华侨去外省投资和山东华侨在本省投资,
各举一例:
  一、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1892年,华侨张弼士首创烟台葡萄酿酒公司,一
开中国机制“洋酒”之始。当时投资白银300万两,经过近20年的研制,终于酿出
纯正的“白兰地”和其它种类红白葡萄等佳酒。在1910年江南劝业会和山东出品协
会展览会上,获得“超等文凭”和优等金牌。1912年孙中山赴烟台时,特地参观了
张裕酿酒公司,并发表演说,大加赞许。随即挥笔题赠“品重醴泉”四个大字,以
示嘉励。
  1915年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产品“白兰地”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赛
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后以此注为“金奖白兰地”商标,畅销世界各地,誉满中外。
1922年张裕的产品增有琼瑶液(后改为味美思)、益寿浆、白玫瑰香、大宛香、贵人
香、醉诗仙、玛瑙红、樱甜红等14个品种,工厂设施也日益完备。在国内张裕所产
的金奖白兰地、味美思和红玫瑰与贵州的茅台、浙江的绍酒、山西的汾酒等被举为
中国八大名酒之列。
  张弼士首创的张裕酿酒公司,至今已一个世纪,历经沧桑,而今更加壮大,所
产的“金奖白兰地”、“味美思”、“雷司令”等名酒,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上
仍不失为佼佼者。
  二、济南振业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振业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是蓬莱县旅日
本华侨丛良弼用在日本华侨商人中招股和他经营的东顺太商号的资金全部转入创办
的。丛良弼早年在大阪一位华侨开设的商店当伙计,因为商店歇业,掌柜的专门给
他领东开设了东顺太商号。本柜设在烟台,并设外庄于日本大阪和天津、青岛。由
大阪往国内运销火柴,兼营海带等。当时他想,与其从日本往国内贩运火柴,不如
在国内设厂制造火柴,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利。于是他在大阪开始招领股东,集银洋
10万元。1913年,到济南麟祥门里建厂房,设立了振业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建
成后,10万元的股金基本用完,而原料、工具设备和工资还没有着落。为此,又到
大阪招股,但差距仍很大。丛良弼便决定关闭东顺太商号,将东顺太的资金、人员
全部转入振业火柴公司,全力支援振业开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地排斥日货。外国货不能进来,加工工业原料
奇缺,所以振业火柴厂得到进一步发展,所得盈利,已超过原有股金。因而于1919
年又在济宁设立第一分厂。大部分股金是从原来股金应该发放的红利中转入的,同
时也招收了一些新股东,凑足银洋50万元。1928年在青岛设立第二分厂,资金达
100万元。
  在开办青岛厂的同时,又设立了新生制杆厂,专门制造火柴梗供3个厂使用,
并销往国外一部份。1933年,又设立了新兴制杆厂。新生和新兴两厂的资金是3个
火柴厂调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农村颜料奇缺,于是丛良弼又在潍县城南关(今潍坊
市潍城区)创建了裕鲁颜料股份有限公司。由日本进口硫化青生产煮青,产品畅销
省内外,利润颇厚。此外,他还在济南、青岛分别设立信成东和德聚东两商号,代
办客事,做批发生意。
  三、哈尔滨双合盛无限公司。该公司1912年由商转工前,为海参崴一家杂货店。
掖县旅俄华侨张廷阁开始在该店当店员,后来负责业务,自从张廷阁负责全权经办
双合盛的一切业务后,发展成为海参崴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在莫斯科、日本、新加
坡、香港都设驻员,直接和各地厂商订立长期进货合同。还雇英国、法国等轮船为
其运货。是海参崴首屈一指的大户。因此张廷阁亦被推举为崴埠中华总商会经理。
  在欧美资产阶级重实业和国内民族资产阶级盛倡“实业救国”的影响下,经过
长期的考察和反复的酝酿,张廷阁终于作出了决定,将双合盛的全部资产调回国内
转投工业。从1912年起,到1919年止,结束了双合盛在海参崴的商业活动。
  早在日俄战争之前,双合盛就从海参崴向哈尔滨的义合成杂货店投资5万卢布,
在哈尔滨有了个落脚点。1913年,张廷阁又在黑河设立了一个分号,并从海参崴派
人具体负责。这样,双合盛在国内又有了一个立足之地。
  1914年,张廷阁在北京买妥了瑞士人开的一家啤酒汽水厂,总面积1.4万余平
方米。除总厂外,还有西、南两个分厂。总厂及分厂均设有轻便铁路,铁路机器设
备一应俱全。北京啤酒、汽水厂是双合盛由商转工的第一个工厂。此后,张廷阁又
于1915年在哈尔滨买了俄国人经营的地烈金火磨;1916年又买进了属于前永胜公司
经营的双城堡火磨;1919年,又买进了香坊双盛泰油房;1920年,在哈尔滨东郊的
松花江畔购地4.3万平方米,动工兴建了一座大型机械制革厂;同年,还花了130万
哈大洋(哈尔滨地方政府发行的大洋)从德国定购了全套的精油设备,准备在制革厂
旁建一个硬化油工厂;1924年,双合盛出资21万哈大洋,与别人合资兴办了奉天航
业公司;1927年又购进4条船,兴办了兴记航业公司。1925年,双合盛正式登记成
立了双合盛无限公司,张廷阁担任总经理。1927年,双合盛无限公司资本已达182
万现大洋,成为当时哈尔滨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之一。张廷阁也由华侨富商成为哈
尔滨著名的实业家。
  双合盛由商转工之后,张廷阁先后对买进的企业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对各厂的
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使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20世纪20年
代末30年代初,是双合盛发展的全盛时期,各项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此外,双合盛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经营房地产业,双合盛名下的房产遍布东
北及北京等地,有几十处,每年仅房租就有几十万元的收入。
  双合盛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中资金雄厚、实力最强的资本集团。但实有资金多
少无从考证。初到哈尔滨时登记资本金为27万现大洋,反映出的资本金为182万现
大洋,1930年资本金增加247万元。其实,公司所辖5厂的机器设备、2个航业公司
的船只码头、价值130万元的精油设备以及大批房产、股票等价值就已大大超过了
帐面资本。因而伪满中期,伪中央银行曾对双合盛财产进行过估算,除北京啤酒厂
外,总资产达1000万元(伪国币)以上,远远超过哈尔滨的其他民族资本集团,一直
处于哈尔滨民族资本集团中的首富地位。
  在日伪统治时期,伪满政府对张廷阁政治上拉拢,给保留了商会会长职务,还
让他兼任其他一些社会职务;而经济上则采取限制、勒索。首先,将其内河航运权
收归伪满“国有”。其后不久又强买其精油设备,只给45万元伪币(原是130万元哈
大洋买进的)。以后,又巧立名目勒索双合盛的大量流动资金。从1939年到日本投
降前,先后被以兜售股票、推销公债等名目勒索资金400万元,相当于其全部资本
的36%,加上航运业和精油设备的损失,几乎损失一半。
  由于流动资金的减少,双合盛已无力开工生产,偌大的双合盛仅在维持生存中
度日,在这样的境况中,一直挨到哈尔滨解放。
  哈尔滨解放以后,张廷阁筹措资金恢复面粉厂生产。1948年人民政府为了帮助
其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曾贷给小米数万斤。双合盛成为最早给政府加工的私营
面粉厂之一。其制油厂也都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恢复了生产。后来,在社会主义改
造时实行公私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