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中华民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0&rec=56&run=13

  古老的中华文化为世界人民所景仰。国外华侨、华人一直继承着中华民族的文
化传统,世代相传。
  山东是孔孟之乡,旅居国外的山东人,始终遵循孔子“仁”的人生哲理,以纯
朴、直爽、忠厚的待人风格,为世人所称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特设的“丁龙讲座”
,就是以旅居美国的山东人丁龙的美德,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者享誉全美。韩国有
孔子后裔7万余人,从孔子54代孙孔昭入韩,至今已几十代,数百年,他们仍以孔
子后裔为荣,崇尚儒家思想。教授儒学且建有孔庙的大学院校,全国就有234所。
汉城成钧馆大学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孔大典及纪念仪式。旧金山齐鲁会馆也年年举
行祭孔活动,在台湾的孔德成除了探望定居美国的女儿外,还参加祭孔活动。近年
来,每年分别在新加坡、德国、美国和国内举行的孔子思想讨论会,年年都有数国
代表参加。会上最激动人心的是孔子后裔“认亲”的场面,和谈论原籍曲阜的古往
今来。
  海外华侨在许多国家都建有孔庙、孔子塑像,视孔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崇拜
至极。朝鲜平壤的孔庙大成殿及东西两座配亭一如中国制。美国纽约和玻利维亚、
澳大利亚布鲁斯本“中国城”中心地带都有巨大的孔子雕像。纽约的孔子铜制雕像
座落在山东人主管的孔子大厦之前,刻有金字的“礼运大同篇”匾额熠熠生辉。
  现在年轻的一代华侨、华人,有许多人专门从事中国考古、文化、艺术、武术、
气功、建筑和中医药的学习研究。澳大利亚的华人社团组织,为传播中国的传统文
化艺术,举办了中国的舞蹈、音乐、国画、武术等学习班,吸收了大批华裔青年参
加学习。那些不能专门去学习的青年,也想方设法去了解它,把看中国电影当作学
习、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山东华侨京剧爱好者,每年总要演
出几次。在重大的节日、重大庆祝活动或为某项事业筹集资金时,也要义演。看中
国戏或舞龙舞狮子,华侨的一大精神享受。
  国画、书法受到许多华侨、华人的喜爱。高唐县旅美新归侨、现任中国画院研
究员孙瑛先生,是著名的现代水墨画家。被日本著名评论家佐纸马、田近宪三誉为
放出异彩的天才、鬼才。他的作品除了在海峡两岸展出外,还应邀参加国际展、联
展和个人展,在日本、美国、欧洲和香港多次展出。美国华侨、华人建立的中国艺
术中心,以弘扬中国传统艺术为宗旨,经常邀请中国艺术家前往讲学、举办画展。
曲阜旅美华侨、颜子嫡系后裔颜耀洲1984年参观了中国古书画联合展,亲自题词祝
贺。
  居住在俄国、朝鲜和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建筑的土地庙、山神庙、龙王庙,至
今还保留着,并有人祭祀。在沙俄强占黑龙江以北大片土地之后很久,在莽莽的森
林里常常能见到用圆木盖的山神庙。有一个山神庙,庙前一块红布上的对联是:“
昔日齐国为大帅,今朝大清镇山林”,横眉:“山神之位”。另一个山神庙的对联
是:“昔日汉朝治国相,今做人间福禄神”,祭品和香火摆在庙前。关公庙也建到
国外,关羽塑像,栩栩如生。在一处庙门上镌刻的对联是:“赤面秉赤心,乘赤兔
追风,驰骋时毋念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殿堂楹联:
“铁石为心,汉室擎天一柱;春秋得力,尼山拔地齐峰”。同时他们还在国外集资
修建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出家、收徒弟、做法事、解签。山东华侨也有极少数人
出家做和尚、道士的。
  在华侨、华人聚居的唐人街、中国街上,至今仍保留着中国古老的建筑风格。
商家的店铺装饰和门头招牌,亦是中国商家旧时式样,室内家具有刻着龙凤的中国
传统屏风和桌椅。不少老板还供奉着赵公元帅的肖像。
  中国的传统节日,诸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仲秋等,与国内完全一样,
甚至国内已经改了的风俗,在国外还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国内已经对喜庆丧葬仪式
进行改革,剔除了某些陋习,而国外华侨、华人还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随着形势的
发展,社会的变革,华侨、华人的风俗是会有变化的。
  华人街的形成和习俗。华人街是指中国人聚居在国外的街道。在欧美国家的华
侨、华人,通常叫作“唐人街”,日本、朝鲜、俄国的华侨、华人叫作“中国街”、
“中华街”、“中国城”,现在的文人、记者在文章中常称之“华埠”。华人街是
早年华人出国谋生时,因贫困、受歧视而聚居在一块荒野之地搭棚盖房、互相照顾。
后来者亦相投而居。久而久之,便形成华人集中的居住区。在这里,衣、食、住、
行、语言、文字,一色中国习俗。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建筑面积的扩大,华人居
住区也被包括在内了,成了外国城市中的“中国城”了。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洛
杉矶;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棉兰;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日本的长崎、神户、
大阪;韩国的汉城、仁川,朝鲜新义州和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等地的华人街,都是这
样形成的。沙俄时代的海参崴、伯力、双城子等地的华人街,由于沙俄政府实行从
人口稠密的欧洲部分大量向东方移民,中国人的比例才减少了,但直到20世纪20年
代,海参崴华人区的人口还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80年代以后,华人资金大量
流入美国,原有的旧华埠由于地区狭小,租金昂贵,因而城市里相继出现新的华人
聚居区,人们称为“新华埠”,包括洛杉矶的蒙特利尔公园市、加州景山城的卡斯
楚街、纽约布碌仑第八大道,人少房租便宜,从大陆、香港来的移居者在此落脚,
人口急剧增加,形成新的华人区。
  现在许多地方的华侨、华人建立历史博物馆、文物馆,把华侨、华人在当地的
创业史保留下来,墨尔本、洛杉矶、神户、汉城华人博物馆,不仅有华侨、华人经
常去参观,还有许多外国人前往参观。墨尔本博物馆的规划人强调说,博物馆不仅
仅是为华人开办,他们希望澳大利亚人能理解华人在生活方式、文化、宗教以及其
他方面对澳大利亚作出的贡献。马来西亚侨团决定建立文物馆,现在已经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