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本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0&rec=15&run=13

  山东旅居日本的华侨,自古人数众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许多
华人后裔失去了特点,现在仍保留华侨、华人特点的为数极少。1987年调查,日本
现有山东籍华侨、华人34594人。他们居住得比较集中,大多住在大阪、神户、东
京,约占总人数的3/4,其他人散居在日本各地。
  鸦片战争后,旅居日本的山东人有四种类型:一为被日本政府骗募和强抓的华
工;二为中国留日学生;三为流亡日本的革命者和反革命者;四为流落日本谋生的
普通劳动者。清同治二年(1876年),日本为开发北海道,从山东、河北招募农夫10
人。其中日照县的许士泰定居日本,并娶了日本人为妻,子孙众多,与祖籍国亲属
无任何联系,完全融合于日本社会。1905年,北海道札幌农校来山东招收16名学员,
其中有些人长期定居日本,成为村议员和村长。
  1943-1945年间,日本侵华军在山东强募强抓约4万人到日本做苦工,日本投降
后少数人定居日本。
  清同治末年,中国开始派留学生去日本学习,到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为止,一直
没有间断。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时,会员大都是日本留学生。
此时东京留日学生就有1000余人,大都是自费生。掖县城西珍珠村邱丕振兄弟4人、
文登丛绾珠兄弟3人,都是自费。他们学习日本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
的知识。昌邑县民主革命的先驱者陈干,曾先后两次赴日考察军事,与孙中山商讨
民主革命大略。同盟会山东主盟人黄县的徐镜心、日照县的丁惟汾都是留日学生,
为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贡献。为创办实业,发展民族经济,莱阳县的尹致中在日居
住七八年,回国后在青岛办起了冀鲁针厂。青岛日资钟渊纱厂练习生王星武,以赴
日学习纺织为名,学习了革命经验,回国后多次领导罢工。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近代发生的历次重大政治变动,都有一批革命营垒的人流亡日本。孙中山领导的历
次反清起义失败后,一些革命者避居海外,其中日本就是一个集中点。沂水县的刘
溥霖是中华革命党山东支部部长,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朝的腐朽统治,亡清遗臣亦有逃亡日本的。辛亥革命前,两广总督兼署广州将军的
无棣县人张鸣岐,1911年4月镇压黄兴发动的广州起义,同年武昌起义后,他逃往
香港、日本。
  山东人以经商为途径直达日本侨居的为数不多。许多人是为了谋生,从朝鲜或
东北三省去的,先是卖小吃,作苦力,然后逐步发展成开饭馆或经营商业。从1899
年起,日本公布内地杂居令,全面开放内地,于是出洋谋生的中国人纷纷东渡,首
先向横滨,接着又向神户、大阪发展。在那时的华侨中,山东籍的约占10%左右。
全国解放后,日本政府严禁中国大陆人移居日本,只有极少数山东华侨将在国内的
亲属接去定居。但有一部分韩国山东华侨移居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