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华东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协作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rec=94&run=13

根据国家地震局(79)震发计字第241号文通知,各地震预测预报工
作协作区成立领导小组。华东协作区领导小组由安军(山东省地震局)任组长
,霍衡文(河南省地震局)、朱泽(江苏省地震局)任副组长,成员有盖来山
(安徽省地震局)、牛玉印(浙江省地震局)、陆康常(上海市地震局)、苗
正新(湖北省地震局)、秦国柱(山东省地震局)。办公室主任由秦国柱兼。
华东协作区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组织了协作区的每年震情会商和跨省的异常现象核实。
(二)对协作区大范围的监视工作进行了组织协调。
1.组织了1次全区的地震波速比和1次震源机制解的资料处理和计算分
析。
2.建立并两次复测了郯庐带构造磁效应网。该网北起山东的沂水、莒县
,南至安徽的定远、滁县。沿断裂带东西两侧宽60公里的范围内布设、建点
152个,采用精度较高的仪器,按规范要求施测。
3.建立并两次复测了郯庐带高精度重力网。该网布设在断裂带中南段,
在400×200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设有124个重力点(150个测段),
并设徐州、沂水、连云港、怀远4个绝对重力基点。1981年观测中误差为
14。5微伽,观测精度比以往有明显提高。
4.建立并施测了部分水准网。水准网分别在郯庐带中南段、扬州——铜
陵带及汤阴地堑3个地区布设,计7774公里、51个环线。
5.建立并观测了部分水平形变网。沿郯庐带设5处中程网(计68条边
)和5处短程网(计27条边)。
6.协调了深井网观测工作。全区共有680口井,进行了有关旨在改善
观测条件的改造和资料汇编出版工作。
7.协调了地壳深部探测工作。
(三)编制规划性文件。根据在青岛召开的全国台站会议的要求,组织技
术小组,编制了协作区测震台网布局方案、地壳形变观测系统方案和深部探测
规划3份规划性文件,虽未批准实施,但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组织了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1980年在山东烟台召开了全区大
型综合学术讨论会。以后各专业组经常组织专业学术讨论会和技术培训、讲座
等。如1981年10月在武汉举办的形变观测培训班、1982年3月在苏
州举办的重力观测培训班和1982年11月在济南举办的广义逆平差讲座等

(五)委托江苏省地震局创办综合性学术刊物《地震学刊》,作为华东协
作区共同的学术园地。1981年7月创刊,公开发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