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霍面凹陷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rec=19&run=13

1.鲁中南凹陷区:范围较大,基本以33公里等深线为界,其中有3个
凹陷中心。
(1)泰山凹陷中心:深36公里,局部地区深度达39公里。
(2)沂蒙山凹陷中心:深36公里左右。
(3)尼山凹陷中心:深34公里。
2.渤海湾与莱州湾隆起间的东西向凹陷:深33公里。
莫氏界面的起伏变化状况与浅部构造形态正好呈镜象关系,在浅部表现为
长期隆起区的,在深部则为莫氏面凹陷;浅部表现为长期坳陷区的,在深部均
为莫氏面凸起。
从深部构造分区的边界来看,它与盖层区域性构造基本一致,说明那些作
为断块边界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是受深部构造所控制的,但与块体内部那些次级
的浅部断裂并不显示有直接的关系。
1973年,山东地震工作队利用黑旺铁矿的生产性中型爆破(5~50
吨),曾进行过黑旺——梁山(位于沂沭断裂带以西,呈北东东向)和黑旺—
—郭城(横跨沂沭断裂带,北东东向)两条测线的观测,结果表明,在沂沭断
裂带东侧平度附近的地壳厚度为29公里,而在鲁山和泰山附近地壳厚度分别
为33公里和36公里,误差±3公里。鲁中地区莫氏面有西倾之势,沂沭断
裂带即处在地壳厚度的变化带上。
1980年,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为探测莒县——郯城一带16
68年8.5级地震震区的深部构造特征,沿连云港——临沂——泗水一线横
跨沂沭断裂带进行了人工地震测深,剖面长250公里。此次人工地震采用点
测深法,在 13个爆炸点进行了18次爆炸,在 175个接收点上取得了 8
22条磁带记录,从表层到莫氏面共记录到6组较明显的震相,其中莫氏面反
射波最为清楚,反映沿剖面总的面貌是东浅西深。与沂沭断裂带对应的深部表
现了典型的断裂破碎带震相,其波组数目、到时和视速度等均有一反常态的突
变现象,莫氏面反射波到时跃变、波组增多、波形紊乱、能量强烈衰减、视速
度出现较大变化,相邻接收点莫氏面反射波的震相难以对比等。在整个剖面中
沂沭断裂带所在地段是深部构造复杂的地段,对应地表的昌邑——大店断裂、
安丘——莒县断裂处的莫氏面深 33~34 公里是一个宽为 8~10公里的
破碎带,而对应沂水——汤头断裂、  ——葛沟断裂处的莫氏面只表现为向
东倾斜的缓坡,基本无破碎现象,表明整个沂沭断裂的东侧两条主干断裂在临
沂地区向深部延伸可能是一个东倾的巨大破碎带,与根据航磁异常上延磁场曲
线梯度变化推测的产状是一致的。另外,在临沂西的费县一带 有一地幔上隆,
莫氏面深约30~31公里,称方城隆起,再向西,费县——泗水的莫氏面深
34公里。而沂沭断裂东侧临沭一带莫氏面则下坳。深达35~36公里。与
浅部的沂沭断裂相对应的深部正好处于方城隆起与临沭坳陷的过渡缓坡上。

1972年,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在临沂一带横跨沂沭断裂带曾作了一
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结果表明,在沂沭带以西,上地幔顶部附近的导电层埋
深在35~37公里之间,厚2公里,电阻率为2欧姆·米,上地幔第一高导
层埋深约70公里;在断裂带内的西地堑,地壳中部导电层埋深15~17公
里左右,上地幔顶部附近的导电层埋深约为26公里,而在断裂带东侧地壳中
未发现导电层,上地幔高导层埋深大于320公里。从这个结果看,在沂沭断
裂带的地壳内存在两个导电层。从剖面上看,地震常常发生在下述部位:(1
)地壳薄壳区边缘的地壳厚度变异带的上方;(2)莫氏面波浪起伏的拐点附
近的上方;(3)莫氏面不连续突变带附近的上方;(4)高速层与低速层的
过渡层;(5)反映高密度体的重力正异常边缘的较强梯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