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清代地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rec=150&run=13

1647年冬(顺治四年冬)
泰安州地震。(康熙《济南府志》卷10)
莱芜地震。(光绪《莱芜县志》卷2)

1653年9月21日~10月20日(顺治十年八月)
馆陶地震。(乾隆《东昌府志》卷3)
堂邑地震。(康熙《堂邑县志》卷7)

1654年9月15日(顺治十一年八月初五日)
朝城辰刻地震,池水荡漾,城堞多圮,申时复震。(民国重刻康熙《朝城
县志》卷10)
濮州、范县、观城地震有声。(《清世祖实录》卷85)
聊城地震三次。(康熙《聊城县志》卷4)
博平地震。(康熙《博平县志》卷1)
茬平地震,次日地复震。(康熙《茬平县志》卷1)
冠县地震。(康熙《冠县志》卷5)
馆陶卯时地震。(康熙《馆陶县志》卷12)
恩县辰时地震。(雍正《恩县续志》卷4)
夏津地震。(康熙《夏津县志》卷5)
阳谷地大震如雷。(康熙《阳谷县志》卷4)
单县地震二次。(顺治《单县志》卷4)
定陶地震。(顺治《定陶县志》卷7)
张秋镇地震。(康熙《张秋志》卷4)
乐陵八月地又震。(顺治《乐陵县志》卷6)
汶上十二〔一〕年八月初五日卯时地震,有声如雷。(康熙《汶上县志》
卷5)
河南省虞城、夏邑、商邱、杞县、扶沟、鹿邑、淇县、内黄、长垣、濮阳
、尉氏,河北省永年、广平、鸡泽、曲周、威县、肥乡、丘县、南和、高邑均
震。( 1983年版《中国地震目录》)
震中:莘县南部(北纬36。1°,东经115。6°)
震级:5.5级震中烈度:七度(见图附—2)图附—21654年莘县
地震破坏区及有感范围图
1656年8月5日(顺治十三年六月十五日)
莒州(今莒县)巳刻,地震有声。(《清世祖实录》卷102)

1656年9月18日~10月17日(顺治十三年八月)
滋阳地震。(康熙《滋阳县志》卷2)
邹县地震,夏候等社大水滔天,民庐淹倒无算。(康熙《邹县志》卷2)

1660年9月5日~10月3日(顺治十七年八月)
兖州府地震有声。(康熙《兖州府志》卷39)
鱼台(今鱼台西南鱼城)地震有声。(康熙《鱼台县志》卷4)
金乡地震。(康熙《金乡县志》卷16)
单县地震。(康熙《单县志》卷1)
曹县地震。(《清史稿·灾异志》)
震中:金乡西北部(北纬35。2°,东经116。2°)震级:434

1662年8月20日(康熙元年七月初七日)
茌平夜四更,忽有声自西来,瓦屋皆震。(康熙《茌平县志》卷1)

1664年10月6日(康熙三年八月十七日)
莱阳地震。(康熙《莱阳县志》卷9)
大嵩卫地震。(乾隆《海阳县志》卷3)

1664年(康熙三年)
郯城地震有声。(康熙《郯城县志》卷9)

1665年(康熙四年)
文登地震。(雍正《文登县志》卷1)
成山卫地震。(道光《荣成县志》卷1)

1668年7月25日(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郯城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地者连
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
打死男妇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其时地裂泉涌,
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水流,沟浍皆盈,移时即化为乌有。人立地上,如履圆石
,辗转摇晃,不能站立,势似即陷,移时方定。合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
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缝深不敢视。其陷塌处皆如阶级,有层次。裂缝两
岸皆有淤泥细沙。其所陷深浅阔狭形状,难以备述,真为旷古奇灾。如庠生李
献玉屋中裂缝,存积一空,献玉陷入穴中,势似无底,忽以水涌浮起,始得扳
岸而出。廪生李毓垣室中有麦一捆,陷入地中,仅存数握。又廪生高德懋夫妻
子女家口共计二十九人,仅存一男一女,其余尽皆打死。其时死尸遍于四野,
不能殓葬者甚多,凡值村落之处,腥臭之气达于四远,难以俱载。即此三家,
亦足以见灾害之祸烈而惨矣。(康熙《郯城县志》卷9)
郯城县报:地震,声若轰雷,势如覆舟。城内四关六百余户尽倒,死者百
余,城垛全坍,周围坼裂,城楼倾尽,城门压塞,自夜彻旦,响震不止。监仓
衙库无存,烟灶俱绝,暴雨烈日,官民露宿无依。马头集为通商办课所赖,商
贾杂处,房屋尽塌,压死男妇千余。四郊地裂,穴涌沙泉,河水横溢,人民流
散。(《客舍偶闻》)
灾民歌有引(作者冯可参,地震时为郯城县知县):予下车甫两月,而天
灾 至,疟痢继发。号苦之声,彻于四境,触目伤心,遂作是歌:
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
或如奔马走危坡,或如巨浪摇轻轴。忽然遍地涌沙泉,须臾旋转皆乾没。开缝
裂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阴风飒飒鬼神号,地惨天昏蒙黑雾。逃生走死
乱纷纷,相呼相唤相驰逐。举头不见眼前人,侧身不见当时屋。盖藏委积一时
空,断折伤残嗟满目。颓垣败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几村存。少妇黄昏悲独宿,
老妪白首抚孤孙。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积尸臭腐无棺殓,半就
编芦入冢 。结席安蓬皆野处,阴愁霖潦晴愁暑。几许伶仃泣路旁,身无归傍
家无主。老夫四顾少亲人,举爨谁人汲沙渚。妻孥寂寂葬荒丘,泣向厨中自蒸
黍。更苦霪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今年二麦充官税,明年割肉到心头。
嗟乎哉,漫自猜。天灾何事 相摧,愁眉长锁几时开。先时自谓灾方过,谁知
灾后病还来。恨不当时同日死,于今病死有谁哀。(康熙《郯城县志》卷9)

沂州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尽
毁,人无完宇,压死在籍人丁六千九百余,老幼家口无算。平地水深丈余,井
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沙。州治北门外里许,坍龙潭一区,
周围阔五六丈,深二丈七尺,水青黑,至今如故。本年蠲租十分之四。地震起
自戌申至癸丑,六年屡震不息。(康熙《沂州志》卷1)
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
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男女死者不计其数,存
者带伤,抱男携女,逃奔无地,昼夜啼号。(《客舍偶闻》)
莒州地大震,城郭庐舍俱坏,压死人丁在册三千五百九十余丁,男女老幼
死者共二万余人。(康熙《莒州志》卷2)
地震如雷,连日不止,马耆山崩四散,五庐固山劈裂一半,十三层塔一座
亦劈一半,阎家固、旋风朵、科罗朵、马齐山、大山各裂一半。城内四乡遍地
缝裂,或宽一尺、二三尺,或长数丈、百步、数百步,亦有十字形裂者。城东
南沭河东崖裂缝宽三尺,自官庄至葛湖长十五里,裂处皆翻土扬沙,涌流黄水
。城东北井二口,喷水高三尺,北门大街井喷沙水高四尺,水止井乾。官民房
屋、寺庙、监库、城垣俱倒。六房文案沉压泥水无存。周围百里并无存屋。压
死州衙男妇十八人,军衙二人,粮衙三人,捕衙七人,学宫衙一人,打死驻防
千总赵铉,脑破身亡。绅衿兵民死伤不计其数。二十七日霪雨不止,平地水深
三尺,田禾淹没。地震至今不息。(《客舍偶闻》)
费县戌时地震,山摇水沸,声如雷,震塌乡城房屋,压死老幼男妇不可胜
数。文庙、城楼、县堂、上司公署、城隍庙、鲁公祠俱已震毁。(康熙《费县
志》卷5)
沂水七年地震,城尽崩,坏官民舍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余间,压死男女一千
七百二十五口。(康熙《沂水县志》卷5)
蒙阴六月,地大震,压死民人有丁者三十余丁,老稚男女千余人。坍塌城
郭及民舍无算。(康熙《蒙阴县志》卷2)
蒙阴县报:戌时大震,声响西北而来,大摇大动,站立不住。官廨、城墙
、民房一时倒塌,死伤颇多,次日巳时未止。城东八里山脊开,水高四尺,城
北二里南竺院亦如之。(《客舍偶闻》)
日照地震,声如雷,山崩地裂,涌水喷沙,民家堂奥出水,洪宁镇地陷如
池,山间涌海上车螯。城郭官廨民房倾圮,压死民人。三日再震,五、六、七
日又震,渐差。二十七日大风雨,自戌至寅,房屋再倾。以后或浃旬微震,逾
月微震,计四年余。(康熙《日照县志》卷1)
日照县申:酉时哄声西北而来,平地反仄,山岭震摇,房屋十倾八九,粮
仓震塌,文卷压损,民无栖止,禾田淹没。(《客舍偶闻》)
诸城地震山崩,声如雷。城郭官民房舍尽坏,压死在籍二千七百余丁。又
地裂涌黑沙水,与树杪齐。复相继震动,数月不休。旋霖雨暴风,田禾覆没。
(康熙《诸城县志》卷9)
地震如雷,食顷不已。衙舍民房,如布帆袅袅,立刻倾圮十分之九,压死
居民不知凡几,号哭相闻。倾而复震,至再至三。(《客舍偶闻》)
安丘甲申六月地大震。十七日戌时,空中有声 訇若雷,又若万马奔腾屋
上。须臾,垣墉乱堕,栋宇齐倾。有压死者,打伤者,号泣相闻,自霄达旦,
人皆蹴块蹈砾,无所置足。比邻数十家一望四通。平地坼裂,或至深不可知,
井泉壅竭,山亦有崩颓者。且连日动摇再三,虽有 遗之敝庐,亦惴惴不敢入
。百姓昼夜露居,与失穴狐兔无异。盖自有渠邱以来,不经见之奇祸也。(康
熙《安丘县志》卷1)
安丘县申:戌时大雨,天色阴惨,有声如吼,地下声如巨雷,空中如奔万
马,地动如簸如颠,一时数次。城垣、官舍、瓦房、草屋,乡城数十万间尽行
坍塌。压死生员高 、居民殷承之等数百人,破头折肢未知死活存亡无算。沿
河地裂涌水,井中涌沙。连日大地颤摇,房屋陆续倾倒,近所未闻,史所未载
。(《客舍偶闻》)
益都戌时地大震,自西北起,地内如雷鸣,地上若万马奔腾声。树屋倒垂
至地。坏官民房无算。地裂山崩,人畜死伤甚多。嗣后日微动,岁余方止。(
康熙《益都县志》卷10)
青州营参将钱富民报:青郡地震,四角楼俱倒,警铺五十二座俱倾,东北
二城门发圈皆裂,武备库二门俱倾,倒官民房屋九千四百余间,兵房八十余间
。(《客舍偶闻》)
临朐夜,地震异常,房屋半倾,压死无算。后数月时动,人皆露处,无敢
寝于室者。(康熙《临朐县志》卷2)
高密戌时地大震,有声如雷,火光四散,城堞尽崩,倒坏民房,压死居民
无数。夏庄地坼数处,水涌出如墨,旋合。是年屡震。(康熙《高密县志》卷
9)
高密县申:亥时地鸣有声,雷震兼作,大震二次,丑时震三次。倒城垛一
百三十四个,城楼十座,县墙仓狱,各官衙门六房并民房震坍甚多。仪家村一
泉涌出,围圆八囗,水流平地,至晚方消。(《客舍偶闻》)
潍县地大震,有声自西北而东南,如雷如鼓,如漂舟,如车架屋脊,如万
马奔腾。阴气惨黑,倾墙倒壁,坏房屋五千余间, 压死者四百七十余口。白狼
河近堤处,平地开裂丈尺不等,各出黑白泥沙。井水上溢。六月十八日又震。
七月十七日又震。八月十三日又震。(康熙《潍县志》卷5)
昌邑地大震,如漂舟动荡,有声如雷如鼓,如万马奔腾。阴气惨黑,倾墙
倒壁,折栋摧梁,城垣处处摧毁。城西新郭等社及近滩堤处,平地开裂。北乡
各社平地裂出黑白沙。六月十八日地震。七月十七日震。八月十八日又震。(
康熙《昌邑县志》卷1)
昌邑县申:二更地震,声响如雷。官署民房,十倒八九,被伤者难以计数
。东西北乡近河处所地裂水涌,或三五尺宽,或二三丈长,俱涌青黑水并黑沙
草,现存。又有凹陷三尺深。各井俱满。(《客舍偶闻》)
峄县(今枣庄市南峄城)地大震,在在陷裂,山崩,城垣尽堕,民居倾覆
无算,男妇多被压死。……自此三年中,地屡震不息。(康熙《峄县志》卷2

峄县申:地震,黑气如云,大吼如雷,城乡房屋十倾八九,自戌至卯大震
三次,小震不计其数。居民损伤甚多。(《客舍偶闻》)
泰安州戌时忽有白气冲起,天鼓忽鸣,地随大震,声如雷鸣,音如风吼,
隐隐有戈甲之声,或自东南震起,或自西北震起,势若掀翻,树皆仆地,食时
方止。城垣房屋塌坍大半,城市乡村人皆露处。当夜连震六次,比天明震十一
次,自后常常震动,至次年六月十二犹震。城西南故县村地裂,深不见底,宽
狭不等,其长无际。城东梭村庄地裂出水,东南留宋、羊楼等庄地陷为坑,大
小不等皆有水。朱山崩裂,石上有文,人不能辨。泰山顶庙钟鼓皆自鸣有声。
或见马蹄,其大如斗;或见大人之迹,其长尺许。查抚疏山东全省未报地震地
方仅一十二处,其他州县俱报与本州同日地震等灾伤。(康熙《泰安州志》卷
1)
泰安州申:戌时白气冲天,天鼓忽鸣,地随大震,声响如雷,食时方止。
戌末微震二次,亥时微震二次,十八日辰时微震二次,亥时同。(《客舍偶闻
》)
莱芜戌时有声如雷,自西北来,地遂大震。城垣官舍倾倒无数,人畜多为
压死。地坼长至数里,阔尺余,深丈余,井水皆涌出,既而尽涸。大震后,时
复小震不止,民皆野处,不敢屋居,数月乃定。(康熙《莱芜县志》卷2)

滕县戌时地大震,有声自西北来,如奔雷,又如兵车铁马之音。地若舟浮
水面,掀荡于危涛惊浪中。崩城郭,坏庐舍,人民多陨。城东地陷,涌出水,
有泥沙,前史所未闻也。(康熙《滕县志》卷3)
滕县申:戌时地忽震动,声如雷吼。形如将覆之舟,摇撼数次,经时方止
。死伤甚多。(《客舍偶闻》)
寿光六月甲申地大震,坏庐舍无算,人畜多压死者。地裂出黑水。(康熙
《寿光县志》卷1)
掖县戌时地震,荡如漂舟,声如殷雷,城郭屋宇崩坠,月色为昏,地裂涌
黑沙。六月十八日,七月十七日,八月十八日屡震。(乾隆《掖县志》卷5)

胶州戌时地震,雷雨飘扬,电霆闪烁,屋宇倾动,一时数次,坏民舍、城
垛、庙阁、衙舍千余处,城内外压死九十余人,官民移住席幄,不敢屋居,昼
夜惊 。咸云一时如千军万马之奔腾,海啸龙吟之变异。后远郊查勘,地有长
罅,涌水出沙。(康熙《胶州志》卷9)
即墨六月地震,荡如漂舟,声如殷雷。城郭屋宇崩颓无算。(乾隆《即墨
县志》卷11)
即墨县申:六月霪雨连绵,平地波涛汛涨,田禾淹没,民地泥涂。十七夜
二更,天雨未停,地震复至,地势如酒醉人形,城垣犹天劈地裂,城垛衙宇、
文庙监仓俱倒,民房倒塌无数。(《客舍偶闻》)
平度州六月地震,声如雷。或裂涌黑沙。城郭有坠者。七月、八月复震。
(道光《平度州志》卷26)
平度州申:戌时西北起声,响如雷,东南而去,摧塌民房无数,城垣劈裂
。地尽出水,臭浊不一。(《客舍偶闻》)
曹县戌时地大震,自西北来,声如轰雷,地如舟飘巨浪,倾侧再三。城垣
、庐舍多圮,压死人畜无算。(康熙《曹县志》卷18)
朝城戌时地大震,其声如雷,池水荡漾,墙屋多倾,城堞圮者七十余处。
(康熙《朝城县志》卷10)
成武戌时地大震,自西北来,声如轰雷。地如舟漂巨浪,倾侧再三。城垣
庐舍尽圮,压死人畜无算。(康熙《城武县志》卷3)
高唐州地震,楼房倒塌无数,梁村塔震倒四层。(康熙《高唐州志》卷9

德州戌时地震,有声如雷,一时房屋树木摇撼如摆,河池水皆簸荡出岸,
塌毁民居,压死人畜甚多。(康熙《德州志》卷10)
邹县戌时地震有声,至子时止。震坍房屋,压死乡村男妇百余人。又震落
峄山上大石一块,其声如雷,火光一道如流星,乱坠小石不计其数。(康熙《
邹县志》卷2)
邹县申:戌时西北有声,遍地大动,城东葛庐山劈裂数十丈。(《客舍偶
闻》)
齐东地震,声如雷,地裂屋倾。(康熙《齐东县志》卷1)
济阳人定后地震,城堞坏十之六七,民舍亦多圮者。曲堤镇古塔裂堕其半
。(原注:蒿庵闲话)(乾隆《济阳县志》卷14)
莱阳地大震,房舍多圮,游山宫碑、咸福赠坊皆碎。(康熙《莱阳县志》
卷9)
东平州戌时地震,由东北向西南,其声如雷。房屋倒者不计其数。(康熙
《东平州志》卷6)
堂邑戌时地震,城垛民房多被颓坏。(康熙《堂邑县志》卷2)
鱼台戌时地大震,如兵车铁马声。城垣庐舍多倾,压死人畜甚众。(康熙
《鱼台县志》卷4)
鱼台县申:地震如雷,声响不绝。士民多至仆地,衙署一时倾倒。城垛倒
坏千余,城坍百余丈,宛然丘墟废邑也。倒草房瓦屋四千六百余间。楼二百余
座,压死男妇一百四十名。(《客舍偶闻》)
淄川地大震,裂城墙八丈,摇落垛口一千三百九十一。城内坏官民房五百
五十七,乡村坏房屋无算,压伤人畜,死者四人。(康熙《淄川县志》卷3)

章丘(今章丘西北旧章丘)戌时地震,有声如雷,民间房舍,城上睥睨皆
倾。连震二月余方定。(康熙《章丘县志》卷1)
临淄地大震,城楼橹多毁。房舍倾塌,至有压毙者。(康熙《临淄县志》
卷7)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
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
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
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
,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
女裸聚,竟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
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蒲松龄《聊斋志异》
卷2)
长清六月中地大震,城垣房屋倾颓,人多压死,马山崩损丈余。(康熙《
长清县志》卷14)
博兴七年地震,五日三次,房屋倾圮,人畜多被压损。(康熙《博兴县志
》卷8)
博兴县申:十七日戌时天气晴明,满天星斗,并无布云,忽然降雨,天鼓
响亮,地震良久,民房倒塌,无处藏躲。(《客舍偶闻》)
颜神镇(今淄博市西南博山)二鼓地震,黑气从乾地涌来,有风雨声。俄
而城垣楼橹摇落,满市惊号。弥月人心始定。(康熙《颜神镇志》卷3)
陵县地震,薄暮地中有声如雷,城垣、文庙俱颓圮,林木摇动欹侧,牛马
奔逸四出,鸡犬弗宁,居人相顾错愕。溪中水荡出丈余,房屋倒塌,城东三十
里杨家庄尤甚。(康熙《陵县志》卷3)
邹平戌时地震,坏民舍数百区,压死在册一丁。(康熙《邹平县志》卷8

文登戌时地大震者三,声如雷。城垣民房倒塌十之三四。(雍正《文登县
志》卷1)
东阿戌时地震,楼房坏者甚多。(康熙《东阿县志》卷8)
汶上戌时地震,自西北至东南,有声如雷。官舍民房多塌毁,时有压损人
口,井水涌出,河水上岸。(康熙《汶上县志》卷5)
济南府地大震,城垣民房塌毁甚多,压死人无算,马山崩损丈余。(康熙
《山东通志》卷63)
冠县戌时地震,至三更又震。(康熙《冠县志》卷5)
六月地震,民居坏十之四五。(道光《冠县志》卷10)
黄县戌时地震,有声如雷,自东北而来。(康熙《黄县志》卷7)
六[七]年地震,(城池)门楼俱坏。(康熙《黄县志》卷2)
演武场:在城外东北。康熙七年地震,倾坏无存。(康熙《黄县志》卷4

巨野戌时地震,境内民屋伤毁甚多。(康熙《钜野县志》卷12)
利津地震,房屋多倾倒。(康熙《利津县志》卷9)
茌平六月地大震,声自西北来,恍若舟浮水而掀摇,房屋多倾圮者。(康
熙《茌平县志》卷1)
高苑戌时地震,黑气自西北来,声如雷。城堞庐舍多坏,人民有被压伤及
死者。(康熙《高苑县志》卷8)
滋阳戌时地震有声,至子时止。震毁房屋,压死男妇多人,兴隆寺塔毁。
(康熙《滋阳县志》卷2)
宁阳戌时地震有声,文庙殿灾。官舍民房有震毁者。(康熙《宁阳县志》
卷6)
大嵩卫地大震,房舍多圮。(乾隆《海阳县志》卷3)
福山亥刻地震,声如雷,多坏民屋。(康熙《福山县志》卷1)
肥城二鼓地动,震倒民房,打死头畜无数。(康熙《肥城县志》卷下)

武城(今武城西南旧武城)戌时地大震,自西北而东南,声如雷。房舍多
圮。(乾隆《武城县志》卷12)
平原戌时地震,有声如雷,坏城楼民居,人畜多压死。(乾隆《平原县志
》卷9)
曲阜戌时地震有声,倒塌房屋,压死人口。(康熙《曲阜县志》卷6)

观城地震,儒学宫圮。(康熙《观城县志》卷5)
东明六月地震,楼房有倾圮者。(康熙《东明县志》卷7)
海丰戌时地大震,城堞圮,池水溢,寺塔为裂。(康熙《海丰县志》卷4

海丰县申:戌时地震作声,其响如雷,烟气弥布,旋复地震。房屋摇荡,
士民惊奔露宿,树木披拂将偃,鸡犬鸣吠不休,自戌抵亥方止。(《客舍偶闻
》)
齐河地震,房屋倾毁。(康熙《齐河县志》卷6)
德平戌时地震二次。(康熙《德平县志》卷3)
县城:康熙七年地震坍塌。(康熙《济南府志》卷11)
新泰康熙戊申秋地震如雷,房毁人没。(康熙《新泰县志》卷1)
乐安(今广饶) 六月地震。(雍正《乐安县志》卷18)
县城:地震后重修。(康熙《山东通志》卷13)
蒲台(今滨县南蒲台)地大震,屋上如万马奔驰,地中如金鼓声。人有压
死者。(康熙《蒲台县志》卷8)
滨州戌时地大震,仆屋伤人。(康熙《滨州志》卷8)
临清州晚地大震,自东北起,震移时。人不能立,盆瓮之水皆倾出。(康
熙《临清州志》卷3)
第五儿毓亭从家来都省予,适舟次临清,是夜地大震,内河皆波涛汹涌,
舟船如簸,闻涯上人喊声若沸,俄而房舍倾尽矣。(余缙《大观堂文集》卷1
8《戊申岁山左奇闻续记》康熙刊本)
庆云戌时地大震,屋瓦皆鸣,楼台多裂。(康熙《庆云县志》卷11)

武定州地震,城东南五十里外地裂,广三尺,横亘五六里,溢出水泥皆黑
色。(乾隆《惠民县志》卷3)
登州府地震,有声如雷,自东北来,……蓬莱地裂,涌白沙黑水。(光绪
《登州府志》卷23)
平阴地震有声,地裂。(嘉庆《平阴县志》卷4)
东昌府地大震。(康熙《山东通志》卷63)
庙学:顷缘雷震,地变继作,栋宇倾圮,门庑颓废益甚。(宣统《聊城县
志》卷上:康熙二十年七月任克溥《东昌府重修庙学记》)
据有关文献记载,禹城、阳谷、昌乐、威海卫(今威海市)、沾化、阳信
、夏津、金乡、济宁州、濮州(后改县,1956年撤销,并入范县,范县于
1964年划归河南省)、定陶、馆陶(今属河北省)、商河、临邑、莘县、
单县、牟平、菏泽、博平、恩县、冠县、栖霞、长山(建制已撤消,辖区划归
邹平、淄博等县市)有感。
另据1983年版《中国地震目录》记载,江苏省赣榆、沭阳、睢宁、宿
迁、铜山受到严重破坏,沛县、淮安、镇江、淮阴、东台、丰县、仪征、丹阳
、安东(今涟水)、盐城、海州(今东海)、阜宁、宝应、苏州、高邮、南京
、泗阳、高淳、邳州(今邳县)、泗州(今盱眙)受到轻度破坏,另23个县
有感;安徽省蒙城、五河、宿县、泗县、灵壁、滁县、萧县、无为、巢县、全
椒、合肥、舒城、怀远、临淮(今凤阳)、当涂、砀山、来安受到轻度破坏,
另20个县有感;河南省开封、商邱、虞城、滑县、考城、内黄、夏邑、濮阳
受到轻度破坏,另58个县有感;上海市嘉定、崇明受到轻度破坏;河北省枣
强、邱县、大名、清河、东光、河间、阜城受到轻度破坏,另44个县有感;
浙江省湖州、长兴、嵊县、上虞受到轻度破坏,另33个县有感;江西省金溪
、九江受到轻度破坏,另44个县有感;湖北省7个县有感;山西省10个县
有感。此大震后,余震六年不息。
震中:郯城(北纬34。8°,东经118。5°)震级:8.5级震中
烈度:十二度(见图附—3)

1668年7月26日(康熙七年六月十八日)
图附—31668年郯城地震等震线图泰安州辰时微震二次,亥时同。(
《客舍偶闻》)
莱州府六月十八日、七月十七日、八月十八日屡震。(康熙《莱州府志》
卷12)
潍县又震。(康熙《潍县志》卷5)
昌邑地震。(康熙《昌邑县志》卷1)
高密复震。(乾隆《高密县志》卷10)

1668年7月27日(康熙七年六月十九日)
武定州又微震。(乾隆《武定府志》卷14)
海丰又震。(康熙《海丰县志》卷4)

1668年8月24日(康熙七年七月十七日)
泰安州七月甲寅(十七日)、八月乙卯复震。(乾隆《泰安府志》卷29

东平州复震。(乾隆《东平州志》卷20)
东阿微震。(康熙《东阿县志》卷8)
平阴复震。(嘉庆《平阴县志》卷4)
莱州府六月十八、七月十七、八月十八日屡震。(康熙《莱州府志》卷1
2)
潍县又震。(康熙《潍县志》卷5)
昌邑(地)震。(康熙《昌邑县志》卷7)
寿光七月地震。(康熙《寿光县志》卷1)
安丘七月地震。(康熙《安丘县志》卷1)
临朐七月复震。(光绪《临朐县志》卷10)
高密再震。(乾隆《高密县志》卷10)
1668年9月18日(康熙七年八月十三日)
泰安州复震。(乾隆《泰安府志》卷29)
东平州又震。(乾隆《东平州志》卷20)
东阿卯时又微震。(康熙《东阿县志》卷8)
平阴又震。(嘉庆《平阴县志》卷4)
海丰卯(时)地震。(康熙《海丰县志》卷4)
朝城辰刻复震。(康熙《朝城县志》卷10)

1668年9月23日(康熙七年八月十八日)
莱州府六月十八日、七月十七、八月十八日屡震。(康熙《莱州府志》卷
12)
平度州八月复震。(道光《平度州志》卷26)
昌邑又震。(康熙《昌邑县志》卷7)
安丘八月地震。(康熙《安丘县志》卷1)
高密再震。(乾隆《高密县志》卷10)

1669年4月9日(康熙八年三月初九日)
登州府三月地震。(康熙《登州府志》卷1)
福山二更地震。至初十日五更又震,有声。十四日辰时,十五日夜半地又
震,声如雷。(康熙《福山县志》卷1)
蓬莱地震。(光绪《登州府志》卷23)

1670年4月16日(康熙九年闰二月二十七日)
淄川地震。(康熙《济南府志》卷10)
博山地震。(乾隆《博山县志》卷4)

1670年12月20 日(康熙九年十一月冬至前一日)
费县十一月地震,城垣复塌。(康熙《费县志》卷2)
莒州九年地震,宝愿寺、关帝庙皆坏。(民国《莒志》卷46)
邹县地震有声。(康熙《邹县志》卷2)
峄县地震。(乾隆《峄县志》卷1)
沂州九年地震。(乾隆《沂州志》卷16)
震中:费县(北纬35。3°,东经118。0°)震级:5级震中烈度
:六度

1671年2月9日~3月10日(康熙十年正月)
潍县地震,县尹署圮毁。(乾隆《潍县志》卷2)
安丘地震。(康熙《安丘县志》卷1)

1671年9月3日~12日(康熙十年八月上旬)
费县八月地震,城垣复塌。(康熙《费县志》卷2)
邹县地震。(康熙《邹县志》卷2)
莒州八月地震。(乾隆《沂州府志》卷16)
安丘八月地震。(康熙《安丘县志》卷1)
震中:费县(北纬35。3°,东经118。0°)震级:5级震中烈度
:六度

1671年11月3日(康熙十年十月初二日)
福山夜地震有声。(康熙《福山县志》卷1)

1672年5月21日~22日(康熙十一年四月二十五、六日)
冠县地连震。(康熙《冠县志》卷5)

1672年6月17日(康熙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邹县地震。(康熙《邹县志》卷2)
潍县地震。(康熙《潍县志》卷5)
益都地震。(康熙《益都县志》卷10)
昌邑地震。(康熙《昌邑县志》卷1)
费县五月地震。(康熙《费县志》卷5)
安丘五月,地震。(康熙《安丘县志》卷1)
莱州府五月,地屡震。(康熙《莱州府志》卷12)
平度州五月,地屡震。(道光《平度州志》卷26)
即墨五月地震。(乾隆《即墨县志》卷11)

1672年6月24日(康熙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高密地震有声。(康熙《高密县志》卷9)

1672年10月5日(康熙十一年八月十五日)
潍县地又震。(康熙《潍县志》卷5)
安丘八月地震。(康熙《安丘县志》卷1)

1672年11月5日(康熙十一年九月十六日)
邹县地又震,有声自南而北。(康熙《邹县志》卷2)

1672年(康熙十一年)
青州府、登州府、莱州府地震。(乾隆《山东通志》卷33)

1674年6月2日(康熙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掖县戌亥时地大震,声如雷。(光绪《掖县志》卷3)

1674年12月26日(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掖县地大震。(光绪《掖县志》卷3)

1675年2月27日~3月1日(康熙十四年二月初四至初六日)
掖县初四、初五日皆丑时地震有声,初六日子、辰、未三时地震,以后恒
震,至夏少减。(光绪《掖县志》卷3)

1675年7月23日~8月20日(康熙十四年六月)
兖州府府境州县同时地震,坏民庐舍。(康熙《郓城县志》卷7)
震中:兖州(北纬35。6°,东经116。8°)震级:5级震中烈度
:六度

1679年7月8日(康熙十八年六月初一日)
宁海州、文登地震。(光绪《登州府志》卷23)
荣成巳时地震。(道光《荣成县志》卷1)
1679年9月4日、5日,10月3日(康熙十八年七月三十日、八月
一日、二十九日)
海丰地屡震。(康熙《海丰县志》卷4)
阳信八月屡震。(康熙《阳信县志》卷3)
沾化(今沾化西沾城)八月地复屡震。(光绪《沾化县志》卷4)
济阳八月屡震。(民国《济阳县志》卷20)

1681年2月2日(康熙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东阿寅时地大震。(康熙《东阿县志》卷8)

1688年1月18日(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栖霞子时地震如雷,及辰刻已震过十余次,民大恐。嗣是每日必震三五次
不等,月余方息。(康熙《栖霞县志》卷7)

1688年1月19日(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
文登子时地震。(雍正《文登县志》卷1)
成山卫子时地震。(道光《荣成县志》卷1)

1689年7月17日(康熙二十八年六月初一日)
文登巳时地震。(雍正《文登县志》卷1)
成山卫巳时地震。(道光《荣成县志》卷1)
1713年3月26日~5月23日(康熙五十二年三、四两月)
栖霞地震。时动时止。(乾隆《栖霞县志》卷8)

1719年7月17日(康熙五十八年六月初一日)
德州、沾化、阳信地震。(《清史稿、灾异志》)

1729年(雍正七年)
德州地震。(乾隆《德州志》卷2)
陵县地震。(光绪《陵县志》卷15)

1730年冬(雍正八年冬)
长山地震,毁民庐舍。(嘉庆《长山县志》卷4)
震中:长山(旧)(今邹平东长山)(北纬36。9°,东经117。9
°)震级: 5级震中烈度:六~七度

1736年8月7日(乾隆元年七月一日)
临清州地震。(乾隆《临清州志》卷12)
清平(今高唐西南清平) 地震。(民国《清平县志》卷1)

1736年8月21日(乾隆元年七月十五日)
夏津夜地震。(乾隆《夏津县志》卷9)
平原夜地震。(乾隆《平原县志》卷9)
临清州复震。(乾隆《临清州志》卷12)
1748年5月27日~6月25日(乾隆十三年五月)
历城地震。(道光《济南府志》卷20)
长山地震。(嘉庆《长山县志》卷4)

1753年8月28日~9月26日(乾隆十八年八月)
滕县地震。(道光《滕县志》卷5)
邹县地震。(光绪《邹县志》卷1)

1756年3月22日(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济阳辰时地震如雷。(民国《济阳县志》卷20)
阳信辰时地震如雷。(乾隆《阳信县志》卷3)

1756年6月11日(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十四日)
青城(今高青西青城)、阳信地震,有声如雷。(乾隆《武定府志》卷1
4)
长山五月,地震有声。(嘉庆《长山县志》卷4)

1765年3月2日(乾隆三十年二月十一日)
荣成地震者屡。(道光《荣成县志》卷1)
文登地震。(道光《文登县志》卷7)

1767年7月15日(乾隆三十二年六月二十日)
荣成辰时地震。(道光《荣成县志》卷1)
文登辰时地震。(道光《文登县志》卷7)
1774年冬(乾隆三十九年冬)
东阿地震。(道光《东阿县志》卷23)
邹县地震。(光绪《邹县志》卷1)
阳谷地震。(光绪《阳谷县志》卷9)

1775年9月11日(乾隆四十年八月十七日)
荣成亥时地震。(道光《荣成县志》卷1)
文登亥时地震。(道光《文登县志》卷7)

1785年7月10日(乾隆五十年六月初五日)
单县地震。(民国《单县志》卷14)
城武(今成武)地震。(道光《城武县志》卷13)

1785年9月13日(乾隆五十年八月初十日)
文登申时地震。(道光《文登县志》卷7)
黄县地震。(同治《黄县志》卷5)
平度州八月地震。(道光《平度州志》卷26)

1790年2月21日(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八日)
济南府地震。(道光《济南府志》卷20)
临邑地震。(道光《临邑县志》卷16)
平原地震。(民国《平原县志》卷1)

1790年11月12日(乾隆五十五年十月初六日)
荣成地震。(道光《荣成县志》卷1)
文登地震。(道光《文登县志》卷7)1791年11月4日(乾隆五十
六年十月初九日)
荣成地震。(道光《荣成县志》卷1)
文登地震。(道光《文登县志》卷7)

1796年3月9日~4月7日(嘉庆元年二月)
诸城地震,声如迅雷,坏庐舍。(道光《诸城县志》卷1)
震中:诸城(北纬36。0°,东经119。4°)震级:5级震中烈度
:六度

1798年12月6日(嘉庆三年冬十月二十九日)
安丘地震。(道光《安丘新志·总纪》)
诸城地震。(道光《诸城县志》卷1)
寿光十月地震。(民国《寿光县志》卷15)
潍县地震。(民国《潍县志稿》卷3)
震中:安丘西部(北纬36。5°,东经119。1°)
震级:434级

1799年3月1日(嘉庆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荣成卯时地震。(道光《荣成县志》卷1)
文登地震。(道光《文登县志》卷7)

1811年6月23日~7月4日(嘉庆十六年五月初三至十四日)
文登初三日自辰至亥凡七震,天鼓四鸣。初四日自辰至巳凡三震。初五、
初八日又震,十四日戌时又震。(道光《文登县志》卷7)

1811年11月1日(嘉庆十六年九月十六日)
文登寅时震,辰时、申时又震。(道光《文登县志》卷7)

1817年5月23日(嘉庆二十二年四月初八日)
荣成、文登地震,声如雷。(《清史稿、灾异志》)

1818年12月12日(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滕县夜地大震。(道光《滕县志》卷5)

1826年3月8日(道光六年春正月三十日)
章丘地震有声。(道光《章丘县志》卷1)

1827年3月27日~4月25日(道光七年三月)
寿光地震。(民国《寿光县志》卷15)
安丘地震。(道光《安丘新志·总记》)
诸城地震。(道光《诸城县志》卷1)

1827年11月19日~12月17日(道光七年十月)
章丘、新城、长清地震。(《清史稿·灾异志》)

1829年5月3日~6月1日(道光九年四月)
巨野地震,有声如雷,至夜复震。(道光《巨野县志》卷2)

1829年11月19日(道光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益都、临朐益都是日丑刻震动,戌刻又动。临朐丑刻震动,次日卯刻又动
,情形稍重。计益都境内共坍损瓦房一千六百七十六间,草房五千三百七十一
间,前报压毙二十六名口外,又查出二名。临朐境内共坍损瓦房一百七十九间
,草房九千三百六十五间,压毙男妇八十九名口。(山东巡抚讷尔经额录副奏
摺,道光九年十二月初四)
地震,屋宇倾圮,人多露处。忽动忽止者屡月,临朐尤甚。(咸丰《青州
府志》卷63)
地大震。(采访:初震自寅至辰,凡八次。自是昼夜十余次,或一月数震
,或数月一震,至十一年十月方止,屋宇倾圮,压死二十余人,乐善乡尤甚)
。(光绪《益都县图志》卷6)
地大震,有声殷殷如雷,十余日方止,民居倾覆,压死男妇数百口。(光
绪《临朐县志》卷10)
邹平二十二日夜至子丑之间,有大声突自东北来,依依珞珞,如驰群车,
遍地皆响。继以地震,反复簸扬,老屋岩墙或多倾圮。鸡犬失声,器皿移处,
居人尽骇,震动之声渐向西南而没,人心始安。(道光《增补邹平县志》抄本

博兴地震,屋舍动摇,移时乃定。(道光《博兴县志》卷13)
安丘地震,夜间初窗纸作声,门环皆响,旋觉动摇,连日数次。(道光《
安丘新志承苇·总记》)
博山夜半地震,马鞍山裂。(民国《博山县志》卷1)
此地震有感面积较大,有记载者还有济宁州、濮州、昌乐、昌邑、诸城、
郓城、齐河、寿张、阳谷、寿光、潍县、掖县、黄县、平度州、胶州、即墨、
日照、费县、峄县、滕县、金乡、城武、定陶、宁阳、东平州、东阿、莘县、
冠县、博平、茌平、长清、高唐、商河、历城、章丘、新城、庆云及河北省之
盐山、南皮、保定、新河、定县。自是昼夜十余震,或一月数震,或数月一震
,至次年方止。(《中国地震目录》1983 年版)
震中:益都、临朐间(北纬36。6°,东经118。5 °)震级:61
4级震中烈度:八度(见图附—4)

1829年12月26日~1830年1月24日(道光九年十二月)

阳谷地又震。(光绪《阳谷县志》卷9)
寿张地又震。(光绪《寿张县志》卷10)
益都、临朐地震。(民国《山东通志》卷11)

1830年11月30日(道光十年十月十六日)
济阳子时地震,一时余方定,申时又震。(民国《济阳县志》卷20)

武定府子时地震一时余。(咸丰《武定府志》卷14)
阳信子时地震,一时余方定,申时又震。(民国《阳信县志》卷2)
海丰地震。(民国《无棣县志》卷16)
沾化子时地震一时余,申时又震。(光绪《沾化县志》卷14)

1830年12月8日(道光十年十月二十四月)
图附—41829年益都、临朐间地震破坏区及有感范围图济阳申时又震
。(民国《济阳县志》卷20)
武定府申时又震。(咸丰《武定府志》卷14)
阳信又震。(民国《阳信县志》卷2)
海丰又震。(民国《无棣县志》卷16)1831年6月17日 (道光
十一年五月初八日)
济阳酉时地震。(民国《济阳县志》卷20)
惠民酉时地震。(光绪《惠民县志》卷17)
阳信酉时地震。(民国《阳信县志》卷2)
沾化酉时地震。(光绪《沾化县志》卷4)
海丰五月地震。(民国《无棣县志》卷16)

1831年(道光十一年)
新泰地震,坏屋。(光绪《新泰县志》卷7)
震中:新泰(北纬35。9°,东经117。8°)震级:434级震中
烈度:六度

1835年6月6日(道光十五年五月十一日)
平阴酉时地震,墙屋倾颓,南街孙氏楼塌去一半。(光绪《平阴县志》卷
6)
震中:平阴(北纬36。3°,东经116。4°)震级:5级震中烈度
:六度

1837年1月7日~6月2日(道光十六年十二月至十七年四月)
掖县地数震,一日或数次,来年四月方息。(道光《掖县志》卷下)

1837年11月4日(道光十七年十月初七日)
临朐地震有声。(光绪《临朐县志》卷10)

1844年10月6日(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宁海州夜半地大震,移时方定。(同治《宁海州志》卷1)

1851年6月13日(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峄县夜地震,声如雷,卯时又震。一月之内屡震。(光绪《峄县志》卷1
5)

1852年3月21日~4月18日(咸丰二年二月)
单县地震。(民国《单县志》卷14)
金乡地震。(同治《金乡县志略》卷11)

1852年4月25日(咸丰二年三月初七日)
莒州夜地大震。(民国《莒志》卷2)

1852年11月17日(咸丰二年十月初六日)
兰山(今临沂)地震。(民国《临沂县志》卷1)
昌乐地震。(民国《昌乐县志》卷1)
诸城戌刻地震。(光绪《诸城县志》卷1)
益都十月地震。(光绪《益都县图志》卷6)
震中:诸城西部(北纬36。0°,东经118。8°)震级:5级

1854年6月4日(咸丰四年五月初九日)
昌乐地震。(民国《昌乐县志》卷1)
诸城戌刻地震。(光绪《诸城县志》卷1)
潍县酉刻地震。(民国《潍县志稿》卷3)
安丘五月地震。(民国《安丘新志》卷1)
益都五月地震。(光绪《益都县图志》卷6)
博山五月地再震。(民国《博山县志》卷1)
震中:昌乐南部(北纬36。3°,东经118。7°)
震级:434级
1856年1月8日(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一日)
栖霞地震。(光绪《栖霞县志》卷8)
诸城亥刻地震。(光绪《诸城县志》卷1)

1858年2月9日(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蓬莱地大震,有声如雷,自西北来,自此数震。(光绪《登州府志》卷2
3)

1858年3月12日、14日(咸丰八年正月二十七日、二十九日)

蓬莱地复震,越二日大震,又十余日始止。自上年至此凡三十余震。(光
绪《登州府志》卷23)

1858年6月11日~7月10日(咸丰八年五月)
费县地震有声。(光绪《费县志》卷16)
平阴地震。(光绪《平阴县志》卷6)

1859年3月12日(咸丰九年二月初八日)
兰山寅时地震。(民国《临沂县志》卷1)
诸城寅时地震。(光绪《诸城县志》卷1)
蒙阴二月地震。(宣统《蒙阴县志》卷8)
潍县二月地震。(民国《潍县志稿》卷3)
益都二月地震。(光绪《益都县图志》卷6)
安丘二月地震。(民国《安丘新志》卷1)
昌乐三[二]月地震。(民国《昌乐县志》卷1)
莱芜春地震。(民国《莱芜县志》卷22)
寿张亥时地震。(光绪《寿张县志》卷10)
巨野亥时地震。(民国《巨野县志》卷1)
郓城亥时地震。(光绪《郓城县志》卷9)
濮州亥时地震。(宣统《濮州志》卷2)
震中:临沂西部(北纬35。2°,东经118。2°)
震级:5.5级

1860年11月13日~12月10日(咸丰十年十月)
费县地震有声。(光绪《费县志》卷16)

1861年7月2日(咸丰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栖霞地震有声。(光绪《栖霞县志》卷8)

1861年7月18日(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一日)
掖县亥末地大震。(光绪《三续掖县志》卷3)

1861年(咸丰十一年)
新泰地震。(光绪《新泰县志》卷7)
潍县地震。(民国《潍县志稿》卷10)

1871年12月26日、30日(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五日、 十九日)

福山芝罘(今烟台市)芝罘全区最近发生二次强烈地震。一次在十二月二
十六日晚十时左右,另一次在同月三十日晚七时三十分左右。(1872年1
月11日《华北捷报》(英文))

1874年6月4日(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日)
济阳地震。(民国《济阳县志》卷20)
阳信地震。(民国《阳信县志》卷2)
沾化地震。(光绪《沾化县志》卷4)
海丰四月地震。(民国《无棣县志》卷16)

1883年10月23日、26日(光绪九年九月二十三日、二十六日)

福山烟台于十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左右感到二次猛烈地震,方向为
自东北向西南。在星期二感到一次轻微震动,因发生于清晨,故一般人多未注
意及之。(1883年10月29日《字林西报》(英文))

1886年8月29日~9月7日(光绪十二年八月上旬)
博山地震,声自北来。(民国《博山县志》卷1)

1887年4月23日~5月22日(光绪十三年四月)
费县地震,自东北而西南。(光绪《费县志》卷16)

1888年5月23日(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三日)
齐东地震有声。(民国《齐东县志》卷1)
莱芜地震。(民国《莱芜县志》卷2)

1894年6月2日(光绪二十年四月二十九日)
登州府晨登州地震,屋瓦皆鸣,室中器具摇撼不止,幸转瞬即息。(光绪
二十年五月十四日《申报》)

1899年5月4日(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巨野戌时地震有声,丑刻又震。(民国《巨野县志》卷1)

1900年11月22日~12月21日(光绪二十六年十月)
邹县地震。(1962年《邹县新志·自然灾害纪要》)
峄县地震,有声如雷。(光绪《峄县志》卷15)

1904年2月3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莱芜酉时地震有声。(民国《莱芜县志》卷2)
德县地震。(民国《德县志》卷2)

1905年3月22日(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十七日)
临邑子时地震,房屋多颠簸。门窗什俱皆有声。(民国《临邑县志》卷4

阳信子时地震,屋摇动有声,门窗什俱皆响, 犬吠鹊噪。(民国《阳信县
志》卷2)

1906年11月10日(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福山烟台凌晨一时十分左右,很多人被地震惊醒,至少有三次震动,中间
相隔几秒钟,感到横向运动,方向由东向西。(1906年11 月13日《字
林西报》(英文))

1908年5月5日(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日)
福山烟台晚十时二十五分左右,(烟台)全租界感到一次强烈地震。震前
有奇异之隆隆声,如载重车辆驶过铺石路面然。此异声在实际震动前持续达三
分钟。地震很明显是自北向南移动。(1908年5月11日《字林西报》(
英文))

1909年12月14日(宣统元年十一月初二日)
长清夜半地震,有声似雷。(民国《长清县志》卷16)
泰安地震。(民国《泰安县志》卷1)

1909年12月29日(宣统元年十一月十七日)
泰安、平阴地震,感觉明显。(1910年1月8 日《字林西报》(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