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1936年菏泽7级地震考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rec=125&run=13

1937年8月1日4时35分48秒在北纬35。4°、东经115。
1°(宏观震中在菏泽县城西南木里至解元集一带)发生了7级地震,震中烈
度为九度,震源深度17公里;同日18时41分5秒在北纬35。3°、东
经115。2°(宏观震中在菏泽县西北小留集、吴油房一带)又发生了一次
634级地震,震中烈度叠加八度。这次地震的有感范围北至北京,南达镇江
、南京,西到洛阳,东达黄海,波及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
天津等 7个省市,最远距离为500公里,波及面积约75 万平方公里。菏
泽7级地震是华北平原在20世纪以来首次发生的最强烈的一次大地震。当时
中国地震台站稀少,震中区附近无地震仪器观测资料,又值抗战初期,国内形
势紧张、混乱,没有条件进行现场调查。当时正在北京鹫峰地震台主持工作的
李善邦,采用通讯调查方式普发信函至震区及邻近各县,请地方政府详实填报
震情,共得复信74件,这些信函对灾害及震动情形描述颇详。1940年李
善邦与鹫峰台同事贾连享整理研究后,著文《山东菏泽地震述要》,刊登在《
地质详论》第五卷第五期。文中估计地震中心在北纬35。5°、东经115
。5°,为菏泽县乾唐、岗峰两地(相当于今菏泽市的解元集乡和吕陵乡)附
近。震中区烈度定为十度(含菏泽、东明、定陶3县部分地区),周围各县由
九度衰减至五度(见图4—3)。该图的显著特点是等震线长轴均为北西向。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地震事业的发展,先后有不
少单位进行了菏泽地震的调查研究工作。1954年中南行政区郑州地震调查
组,1957年山东省工业局,1960年前后菏泽地区基本建设委员会、中
国科学院中南大地构造研究室、河南省安阳地区,1969年中国科学院地球
物理研究所等7个单位组成的野外调查组, 1973年山东地震工作队,19
82年山东省地震局等单位,分别开展了菏泽地震的现场考察工作。各单位考
察的范围、重点不同,分析研究工作的标准存在差别,看法不尽一致。
50年代中期,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闵子群,据李善邦对193
7年菏泽地震的函调材料再次勾画了此次地震的等震线图。此图的编图原则、
资料来源与图4—4基本一致,但烈度评定标准有所不同,该图极震区定为九
度,其中八~九度区呈近东西向椭圆,而五~七度区形状与极震区迥然不同,
呈现与黄河主流相一致的北东向长轴(见图4—4)。
1963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郭增建、姜秀娥首先求解了1
937年菏泽7级地震和63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这是华北地区有史以来第
一个震源机制资料。研究指出:菏泽两次大震的震源断层错动性质是相同的,
都是以平推为优势,它们各自的两个节面也是相同的,一个走向为北东,一个
为北西,这和华北地区最大压应力轴为北东东向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一致,与华
北地区近年来发生的多次大震的震源断层面都是以走滑为主也是一致的。19
72年,国家地震局震源机制研究小组利用外国地震台站的地震观测资料,求
解1937年菏泽地震的震源机制,与郭增建、姜秀娥求解的震源机制结果基
本一致。
1969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为鉴定山东省北部的徒骇河、马
颊河水利工程施工地的地震基本烈度,由李群等会同山东地震工作中心站、省
地质局 801队、省水利设计院等7个单位,对1937年菏泽地震进行了实
地调查。这是菏泽地震32年后进行的第一次较全面的现场考察。在两个多月
的时间内,调查了菏泽、东明、鄄城、定陶、曹县、郓城及河南省兰考、杞县
、长垣、开封、濮县等16个县的200多个村庄,掌握了较丰富的第一手资
料。这次调查取得的重要结果是:确定了1937年菏泽地震震中烈度为九度
;划定了九度、八度、七度区范围(见图4—5)。这次调查,首次确定主震
14小时后又发生了634级强余震,其宏观震中位于北小留集和吴油房一带
,划出了这次余震的震中烈度八度区的范围(见图4—5),主震余震两次烈
度分布的长轴均为北东方向(见图4—5)。调查报告中采用量版法推算了主
震震源深度为17公里。
1970年,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大地构造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
研究所、河南省安阳地区科委对1937年菏泽地震在安阳地区造成的震害进
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并绘制了《1937年山东菏泽地震安阳地区地震等震线
图》。由于烈度评定标准的差异,其划分结果明显高于其他烈度评定结果。

1982年,山东省地震局许坤福、菏泽地区地震办公室赵宪超等6人,
对1937年菏泽地震进行了现场考察,并从宏观前兆、震害和烈度、地震活
动图象、地震地质特征及发震构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认1937年菏泽7
级地震和634级地震是既有前震又有余震的“双主震型”,地震强余震活动
都为单发式。7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5。4°、东经115。3°,宏观
震中在菏泽县城西南木里至解元集一带,震源深度为17公里,震中烈度为九
度。等烈度线具有北东和北西西两个长轴(见图4—6)。634级地震微观
震中位置为北纬35。3°、东经 115。4°,宏观震中在菏泽县城西北小
留集附近,震中烈度为八度(见图4—6)。
1937年菏泽 7级地震和634级地震时间相隔仅14 小时,相距1
6公里,使某些地区的烈度造成不同程度的迭加效应(见图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