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1668年郯城8.5级地震考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rec=124&run=13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
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山东南部发生8.5级地震。这是中国大陆板内一次
最强烈地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科研人员对这
次地震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研究。
1956年闵子群在《中国强烈地震等震线图的编制
》一文中,称这次地震为“山东郯城、莒县一带地震”,震中烈度为十一度,
震源深度为60公里。
1960年李善邦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中,称这次地震为“山东郯城
、莒县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5。0°、东经118。5°,震级为8.
5级,震中烈度为十二度。烈度分布见图4—1。
1960年梅世蓉在《中国地震活动性》一文中,称这次地震为“166
8年郯城地震”。
1970年,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山东省地震办公室等单位在沂沭带进行
地震地质考察时,对其震中位置和发震的构造部位进行了研究。1971年中
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地震目录》称这次地震为“山东莒县、郯
城地震”,震中位置定为北纬35。3°、东经118。6°,烈度分布见图
4—1。
1978、1979年,朱书俊、孙寿成经地震史料分析和实地考察,在
《1668年山东莒县大震考》中,认为这次地震属“突发性主震余震型”,
震中烈度为十二度,昌邑——大店深大断裂与官庄——葛湖断裂交汇处是大震
的发震构造部位。莒县附近的官庄视为大震的宏观震中,坐标为北纬35。6
°、东经118。8°。
1979年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区划编图组汇编的《中国地震等烈度线图
集》,称这次地震为“山东莒县郯城间地震”,震级、震中烈度同1960年
《中国地震目录》,震中坐标为北纬35。3°、东经118。6°,烈度分
布见图4—2。
1981年李善邦著《中国地震目录》,称这次地震为“1668山东郯
城大地震”,并指出发震构造与断裂带有关。
1983年顾功叙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关于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
地名、烈度分布等,均与1971年《中国地震目录》相同。
1977年以来,山东省地震局高维明、李家灵、孙竹友和临沂地区地震
办公室郑朗荪、林趾祥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搜集、整理、综合分析了 52
0多种史志、诗文、随录中有关地震史料,对重大地震事件进行了详细调查,
对地震遗迹进行追踪调查、开挖,对地形变化及地震地质构造条件进行实地考
察,从而发现并确认了左山至何庄一带的地震断层,确定了震中位置应在郯城
、临沂、临沭3县交界处的泉源、李庄、岌山一带,将这次地震定名为郯城地
震。1987年2月27日至3月1日,国家地震局在潍坊召开了“1668
年郯城8.5级地震震中位置审定会”,由中科院学部委员丁国瑜任主任,国
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川、滇、沪、苏、鲁
、豫、皖等省市地震局的26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经审议,初步同意上述
郯城大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4。8°、东经118。5°的结论。6月16~
20日,国家地震局派出9名地震地质专家进行了现场考察。1987年6月
22~26日在蓬莱召开的“重新评定鲁南地震区划”三级课题成果验收会上
,上述结论得到正式确认。经重新计算的震级为8 1/2级,震中烈度为十二度
,烈度分布见本志图附—3。有关地震基本参数见表4—7。

郯城地震基本参数表 表4—7
┌─────┬──────────────┬───┬───┬────┬─────┬───┬───┐
│发震时间 │震中位置 │震级 │震中烈│震源深度│地震断层 │地震类│发震构│
│ ├───┬───┬──────┤ │度 │(公里) │破裂(公里 │型 │造 │
│ │北纬 │东经 │参考地名 │ │ │ │) │ │ │
├─────┼───┼───┼──────┼───┼───┼────┼─────┼───┼───┤
│1668.7.25 │34.8°│118.5 │郯城、临沂 │8 1/2 │十二 │36 │120 │主|余│昌邑|│
│ │ │ │、临沭3县交 │ │ │ │| │震 │大店断│
│ │ │ │界处 │ │ │ │(180) │ │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