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古迹(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9&rec=65&run=13

一、牟平烟霞洞
  烟霞洞位于宁海(今牟平县)昆嵛山西北隅烟霞山际,距牟平县城25里。此洞为
一突兀岩石自然化而成,洞口向南,呈弧状,上刻“烟霞”二字。洞室椭圆型,长
约7米,高3米。洞壁略经雕凿,壁上镌“烟霞洞”三字,字迹端方古朴,苍劲有力,
洞内原有七真人石像。洞西北侧复有一洞,曲深莫测,洞口封以巨石。洞外峰峦环
抱,林谷幽深,危岩矗立,石径迂回。每当阴霾天气,洞口云海泛涨,烟雾缭绕,
时有霞光影射,五彩斑斓,景色极为绚丽壮观,“烟霞洞”之名由此而来。“烟霞
洞天”素称昆嵛山诸名胜之冠。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咸阳道士王重阳自终南山云游东下,抵达宁海。传说
王重阳初到时,对当地大姓于氏曰:“我先世尝修炼此山烟霞洞中,想当时所用器
物,应为有存者,与汝往观焉。”于笑曰:“我世居此,未闻有洞。”乃相与求之,
荆棘中仅见石壁而已。王指其处,令众垦壤,不多时,洞口辟,石室空虚,果有铁
罐瓷碗在焉,木杓虽朽,形质犹存,壁间复有“烟霞洞”三字,众人无不惊讶!王
重阳后收徒7人,在该洞潜心修炼,创立全真道。

二、圣经山月牙石刻
  月牙石刻,位于昆嵛山南部(今文登市境内)圣经山巅。这里有两块巨石屹立,
一石高3米,长5米,其阳面阴刻“圣经山”三个大字,字径30厘米,字迹入石3厘
米;另一巨石高6米,长16米,状如一弯新月横卧于山巅。月牙石上用颜体楷书,
随石天然之凸凹阴刻《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连同附记共6000余字,字径5
至8厘米不等。月牙石顶凿有一条宽15厘米、深10厘米、长约20余米的水道。整个
石刻,典重有体,结构谨严,字体古朴苍润,笔有魏风,十分壮观。此石刻乃金元
之际,王重阳之徒马钰集财力,仿摩崖石刻所为。
  圣经山《道德经》月牙石刻的字数,是泰山众多石刻中两处最大的摩崖石刻--
经石峪《金刚经》和大观峰《记泰山铭》字数总和的两倍还多。

三、寒同山神仙洞
  神仙洞位于莱州城东南8公里处的寒同山之阳的山腰崖壁上,为金元时期所建
造。传说开洞之时,忽然大雾遮山,貌不可辨,只闻凿锤之声,传至数里。40天后,
雾散天晴,洞府、神像奇迹般地出现。人们以为这是神仙所为,故称神仙洞。
  据《掖县志》记载:“寒同山光水出焉,俗名神山,有洞七,石像四十有九。
山阴有姑洞亦石像,元时皇姑学道之所。”山阳绝壁上有道家洞窟六座,分上下两
层,上层四洞略大,下层两洞略小。依次名之为,虚皇洞、三清洞、三祖洞、六真
洞、长生洞、披云洞。在上层两起第一洞窟里有一尊石像,身长约两米,双目沉闭,
嘴角松弛,合掌托腮,侧身睡卧于石床上。相传这是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
因其性情耿直,爱管凡间闲事,被一民女恶语相讥,气得倒头便睡,至今不醒。上
层东起第二洞,规模宏大,幽深静谧,洞内空间约200立方米,窟顶为深浮雕云龙,
张牙舞爪,给石窟造成了一个浩瀚深远的天宫景象。洞中11尊石像,或盘、或坐、
或立,肃穆、飘逸、安详、虔诚,各具神态。六座石窟现共存37尊。陈抟为原石所
雕,余为雪花白大理石雕刻,人物形象生动,结构比例准确,衣纹线条流畅。衣褶、
绦条、冠靴及服饰下摆的反转折叠,均处理得合理细致。陈抟造像达到了很高的艺
术水平,是研究中国雕塑艺术的珍贵文物。
  寒同山南麓,有残泐石龟趺刘处玄万寿宫碑,碑文详细记载了神仙洞的开凿建
造及金元之时道教在莱州的活动情况。站在碑下仰望寒同山,山顶古松苍翠,幽暗
的洞口,象一尊尊道祖盘坐,正在传经授道,山坡上巨石林立,蹲、站、俯、仰,
俨如众多道徒在听经受教。这大自然造化的神山与人工凿造的神仙洞之美,统一和
谐,令人惊叹叫绝,流连忘返。每年入春,踏青游人络绎不绝,逢值农历三月三日,
游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祭奠神灵,山会盛况空前。

四、烟台毓璜庙
  毓璜庙原名玉皇庙,座落于烟台市芝罘区中心偏南的毓璜顶上,清光绪十九年
(1893)重修时,为避玉皇大帝讳,将“玉皇”改为“毓璜”。该庙始建于元代,经
明清两代迭次拓修,始成今日规模。庙堂分前、中、后三进,由山门、中殿、后殿
和东西两厢组成。在山门两侧各有钟鼓楼一座,飞檐斗拱,十分雄健,两楼题名“
应霜”、“起雨”,曲意深蕴,暗合“晨钟暮鼓”之谜底。庙殿内塑有玉皇大帝、
金童玉女、南极、北极和门神秦琼、尉迟敬德等神像。整个建筑错落有致,朴素典
雅。毓璜庙东门外有小蓬莱石坊一座。石坊前额刻有“小蓬莱”3个大字,为清代
龚易图所书。坊顶由彩饰绚丽的斗拱托住,坊柱刻有“天下文章莫大于是,一时名
士皆从其游”。
  毓黄庙东北侧是“小蓬莱阁”,阁依东厢后墙而立,面朝正北,建于光绪二年
(1876),阁内供奉吕洞宾塑像,所以又称吕祖庙。阁前为颇具苏州园林风格的小花
园,花坛草坪,翠竹清雅。园内有六百多年树龄的石榴和300多年树龄的冬青和黄
杨,现仍枝叶繁茂,生机盎然。东北角有“向若亭”,雅然古风,园门上方镶刻着
“洞天福地”四个大字。
  毓璜庙前属全真道华山派,道士最多时七八人。目前该庙与毓璜顶上其他建筑
一起辟为旅游点,对外开放。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仍有山会,游客络绎不绝。

五、丹崖山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蓬莱县城北滨海的丹崖山巅,殿阁凌空,云烟缭绕,素称“仙境”。
是由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和蓬莱主阁等组成的一组古建筑群,
是驰名中外的游览、避暑胜地。
  沿丹崖山拾级而上,有一字排开的东、中、西三座山门。进东山门,穿白云宫,
即三清殿。前殿两侧有门神二尊,正殿塑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神像。据
碑记,三清殿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旧时有庄姓道士世代住持,至今已有
七十多代。据传丹崖山上的香火始于秦汉时期。三清殿东侧有六祖殿,祀吕洞宾像。
中间山门石额上刻“显灵”二字,进内为天后宫,分前殿、正殿和寝殿三部分。碑
载:天后宫为宋徽宗敕建,清代毁于火,道光十七年重修。宫前有戏台一座相对。
前殿内两侧塑有高大守门神将,殿后门外两侧嵌有“福”、“寿”二字巨碑,为五
代著名道人陈抟所书。正殿前有古槐,老干虬枝,绿荫如盖,传为唐槐。正殿祀海
神娘娘坐像,两侧各立神像4尊。后殿为天后寝室。西山门内为龙王宫,原建于唐,
宋代移建于此,经明清多次修葺,宫殿轩敞,香火不断。原正殿金身为泥塑,另有
木雕龙王一尊,供人们求雨时抬着走街串巷。
  天后宫和三清殿之间的丹崖绝壁,便是蓬莱阁,始建于宋朝嘉佑六年(1061),
明清均有增修扩建。阁楼高15米,坐北朝南,为双层木构,飞檐八角,雕梁画栋,
西侧前方筑室仿舫,有石级直通阁上。阁内高悬金字横匾,上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
书“蓬莱阁”3个雄浑大字。阁上四周环以明廊,登阁远眺,但见阁高海阔,水碧
山红,海市变幻,云烟漂渺,素有“人间仙境”的美称。阁内还有卧碑亭、避风亭、
宾日楼等,各亭、殿的廊壁之间,历代名人名刻碑刻200余块。1982年2月被国务院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