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9&rec=59&run=13

  泰山古称岱山,亦称岱宗,为中国五岳之东岳。地处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
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420余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城北,海拔
1545米。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中国东方,故被尊称为“五岳之长”。明成化兖州《
重修东岳庙记》曰:“五岳众山之宗,泰山又诸岳之宗也。”故古代帝王多在即位
之初,或太平之岁,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以祈福祥。
  道教视泰山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士理想的修行地。称其为三十六小洞天之第
二洞天。六朝时所出之《茅君传》称:“仙家凡三十六洞天。泰山周围三十余里,
名三官洞之天。”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三十六小洞天》曰:“第二东岳太山
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由此可知,泰山成为道教名山,由来已久。但
道教何时进入泰山和泰山何时始建宫观,均难确考。据现有资料,以岱岳庙肇建最
早。明《重修东岳庙记》曰:“古之祠祭岳神,设以坛 ,自魏始立以庙。”此“
魏”盖指北魏。又曰:唐因魏之归,“各立一庙于其岳之麓”。此即为泰安城北之
下庙(今岱庙)和泰山东南麓之中庙。中庙后称老君堂,成为唐代皇帝醮祀泰山神之
处所。该处现存唐碑二块(合束为一,称鸳鸯碑),记唐代六帝一后派遣道士建醮造
像事十七则,最早一则为唐高宗显庆六年(661)所记,文曰“显庆六年二月二十二
日,敕使东岳先生郭行真弟子陈兰茂、杜知古、马知止,奉为皇帝皇后七日行道,
并造素像一躯,二真人夹侍。”王昶《金石萃编》卷五十三收载此文,按曰:“郭
行真称东岳先生者,道士而主东岳也,未有赐号,但谓之先生。”这即是说,郭行
真是唐显庆(656-661)年间主持东岳庙的道士,且有弟子多人,证明至迟在唐高宗
时,东岳庙(今岱庙)已成为道教宫观。
  除东岳庙外,泰山还有很多道教宫观。明查志隆《岱史》卷九《灵宇记》、清
聂钦《泰山道里记》等,曾胪列泰山宫观二十余所,清乾隆《泰安县志》卷三,又
对它们的位置作了简要记述:“泰山在府城北五里,亦曰岱宗,一曰东岳。……其
前一坊曰岱宗,凡登岱者自此始。坊之东为酆都庙,西为升元观,又西为青帝观。
坊之北为三皇庙,其北为玉皇阁,又北为金龙四大王庙。庙之东为后土殿,又东为
老君堂,又东为瑶池,其旁有古洞,又东为眼光殿。庙之北为关帝庙。……涧北为
三阳庵。红门北为万仙楼,其北一山曰龙泉,旁有斗母观。……迤东为凤凰山,其
阳有白云洞,洞之北为今上驻跸行宫。又迤东为碧霞元君庙。其旁有玉女池,一名
圣水池。又迤东折西而上为东岳庙(上庙),……”以上宫观,除东岳庙建造最早以
外,大都建于唐宋,少数建于元明。据《岱史》、《泰山小史》等载,建于唐宋者
有:青帝观、王母池(古称群玉庵)、升元观、天书观(即乾元观)、斗母宫(古称龙
泉观)、碧霞元君祠、玉帝观、会真宫等;建于元明者有:长春观、三阳观、酆都
庙、万仙楼、灵应宫等。
  泰山乃道教圣地之一,自古道观较多,明《岱史》收录大庙22座。清《泰山志》
收录主要道观达80余座。清末民国以来,泰山道教式微。现存较完好的有岱庙、碧
霞祠、王母池、玉皇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