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辑 建国以来状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9&rec=41&run=13

  建国以来,山东道教界人士和信徒在政治上获得新生,与各界人民一样享有平
等权利,一些爱国人士被选为各届(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经过土地
改革运动后,常住宫观的道众同农民一样分得土地,组织起来从事工农业生产,后
来又集体参加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自食其力,摆脱了“寄生”生活。1958年
人民公社化的过程中,农村的宫观道院都纳入人民公社,道众成为公社社员,城市
里的宫观合并,其他宫观房产归公,道众则参加街道手工业、轻工业生产组织,常
住道士也成为农民或工人,宫观成为劳动生产组织。1961年恢复了宗教活动。1965
年全省宫观188座,乾、坤道89人。“文化大革命”中,道众被勒令还俗,宗教活
动场所被封闭,或被占用和拆除,大量神像、经卷、碑碣和法器遭破坏。
  70年代末80年代初宗教工作拨乱反正,对“文化大革命”中被遣送原籍的道众,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妥善安置。1983年泰山碧霞祠、崂山太清宫被国务院确定为全
国汉族地区重点道教宫观,全省道众38人。1985年7月和9月,崂山太清宫和泰山碧
霞祠先后移交道教组织管理。1985年11月,全省道教界代表座谈会在济南召开,成
立了山东省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张常明任主任。随着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相继
开放了济南蓬莱院、泰山王母池。各宫观本着边开放边维修的原则,在政府宗教事
务部门的领导和资助下,利用香火、门票等自养收入,开始了修缮和重建工作。泰
山碧霞祠全观道众先后投资250多万元,对大殿、东西配殿、东西神门、钟鼓二楼、
火池、歌舞楼、山门等建筑进行了重修,对殿堂、神像进行了彩绘贴金、配齐了法
供器具,改善了道众住房和对外接待条件。崂山太清宫,是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
庵”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座道院,先后投资230余万元,对三清、三官、三
皇、西王母、东华、关岳等100多间殿堂房舍和47尊神像进行了重修重塑和彩绘贴
金,完善了开展道教活动和接待工作的条件,同时绿美化环境,保护了名木古树。
根据道教传统,崂山太清宫和泰山碧霞祠在中国道教协会经师团主持下,先后隆重
举行了神像开光法务活动。两座全国重点宫观在搞好自养的前提下,还积极参与社
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扶贫救灾、兴修水利和发展旅游事业,先后资助20多万元,
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各级有关部门的表彰。1990年底,全省共开放道教宫观4处,乾、
坤道78人。
  自1986年以来,港、台同胞、外籍华人和外国友好人士、道教信众,到山东各
地参观访问和朝圣拜祖者逐年增多。1986年7月,以日本道教界著名人士 德忠为
团长的赴山东、河南省宗教研究访中团来山东参观访问。1986年10月,以香港基本
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吴耀东为团长的香港道教联合会访问团,参观访问了曲阜“三孔”
、崂山太清宫、烟台蓬莱阁,并与道教人士进行了学术交流。1988年8月,法国成
道协会参访团,以法籍华人成之凡为团长,参观访问了泰山碧霞祠及济南、曲阜等
地的名胜古迹,受到副省长赵志浩的接见。1989年10月,由道教、佛教、孔教人士
组成的香港宗教人士京鲁访问团,以全国政协委员黄允畋为团长,参访了曲阜、泰
山、青岛、崂山、蓬莱等地寺庙及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