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金元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9&rec=37&run=13

  金元之交为山东全真道萌发和开创时期。全真道创始人陕西咸阳人王吉吉,字
知明,号重阳子,曾修进士业并应世举,但皆无成。金正隆四年(1159),声称于终
南县甘河镇遇仙,授之修炼真诀,遂改儒为道,遁入玄门,居终南山修道。金世宗
大定七年(1167)自焚其庵,携铁罐乞食而去,后抵山东宁海州(今牟平),广传玄门,
宣扬儒、释、道三教合一,先收马钰为徒,马为之立寓曰“全真庵”,“全真”之
名盖始于此。继又收谭处端、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刘处玄、孙不二为徒,世
称“北七真”,乃传全真大法,金丹之道。他融道、佛、儒思想于一炉,声称“儒
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并以道教的《道德
经》、佛教《般若心经》、儒教《孝经》为教徒必修经典。大定八年(1168),挈马
钰、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等弟子登昆嵛山石门口,开烟霞洞修真,后至文登县
立“三教七宝会”。大定九年迁居宁海金莲堂立“三教金莲会”,又在福山县(今
芝罘)立“三教三光会”,在登州立“三教玉华会”,在莱州立“三教平等会”。
远近与会者千余人,遂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创立全真道。
不数年,徒众遍及山东各地。金大定十年(1170)王重阳卒后,其弟子马钰等7人在
山东、河北、陕西、河南一带修炼传教。金世宗后期,全真道活动中心由关陕东移
山东半岛,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发展起较多信徒,建立了一批宫观,引起金统
治者重视。金大定十三年(1173)前后,王处一于乳山冯家镇孔家村结庵修炼,后建
玉虚观(俗称圣水宫),成为金元时期全国三大道院(武官、滨都、圣水)之一,居山
东三宫(圣水、东合、宾宇)之首。大定二十二年(1182),马钰过昆嵛山紫金峰“东
华观”遗址,于白玉台下创筑契遇庵,又于紫金峰前为古仙人东华帝君故宅建殿堂,
曰“东华宫”。大定二十五年(1185)京兆(陕西)统军夹谷公奉疏请丘处机还刘蒋,
葺建王吉吉故居,定名“祖庭”,初创全真三大祖庭之一--大重阳万寿宫,自此全
真道蔚然始为道教大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王处一被召至京,世宗问以养生之
道。次年又召丘处机进京,命庵于万宁宫之西,以便皇帝诏见问道,并命他主持万
春节醮事。翌年,又召王处一。王抵京时,世宗驾崩,章宗即位,命王处一为世宗
设醮冥福。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丘处机东归栖霞,大建琳宫,敕赐其额曰“太
虚”,雄伟壮丽,时称东方道林之冠。明昌六年(1195)刘处玄、丘处机等道侣5人
往游青岛崂山讲道传玄,刘处玄独留太清宫,讲授经典。于是太清宫道众由此归宗,
从刘处玄创“全真随山派”。大安元年(1209)丘处机再来崂山说法阐教,历时数载,
他在太清宫、上清宫、南天门等处,都留有诗词和手书,其中以镌于白龙洞的七绝
最为有名。1197年,金章宗诏见王处一,赐紫衣号“体玄大师”,改城东崇福院为
永寿观,“令师处之”。1201年,章宗又诏见刘处玄。皇帝一再征召问道,抬高了
全真道士的身价,促进了全真道的发展。金朝贵族、潍州州将完颜龙虎,为丘处机
的大弟子尹志平所感化,将自己在城北的花园赠给尹志平。并为其请来皇赐观额“
玉清观”。此观影响很大,凡知名道士多来此驻足,观内留有多块亲书碑石。后敕
改观为宫,玉清宫成为山东中部著名道教圣地。全真道在青州大盛时,丘处机到此
传道,青州知府赠松林院。丘将此院加以整修,题额“太虚宫”。丘处机曾布道于
泰山,修炼于岱阴金丝洞。王重阳的女弟子孙不二,也曾修炼于泰山鹰愁涧的清静
石屋。丘处机的弟子女冠訾守慎住持泰山长春观,元帝赐其庙号为“妙真观”。
  全真道的教祖,骨干多出身于知识阶层,其文化素养在金初三大道派(太一道、
真大道、全真道)中最高,留下的著述也多。现存金代全真道士的著述,约有20余
种。其中有关教义、教制的论著,重要的有王吉吉《立教十五论》、《金关玉锁诀》
、《授丹阳二十四诀》;马钰《丹阳真人直言》、《丹阳真人语录》;刘处玄《至
真语录》;丘处机《大丹直指》;侯善渊《上清太玄鉴诫论》及《晋真人语录》。
以诗词歌诀的形式宣场教旨,也是全真道流著述特色,其重要著作有王吉吉《全真
集》、《教化集》、《分梨十化集》;马钰《渐悟集》、《洞玄金玉集》、《神光
灿》;刘处玄《仙乐集》;谭处端《水云集》;丘处机《 溪集》;郝大通《太古
集》;王处一《云光集》;侯善渊《上清太玄集》;长筌子《洞渊集》等。这些论
著,全面系统地表述了全真教义、教制,且有较高文学水平。
  金世宗、章宗两朝(1161-1208),经过刘处玄、丘处机的努力,全真道在民间
已拥有较大势力,金贞 二年(1214),丘处机应山东驸马都尉之请,出而招安杨安
儿的起义军,丘处机及其全真道遂成为蒙古、金、南宋三方交相争取的对象,在金
贞 、兴定年间(1213-1221),三方先后派遣使臣征召丘处机。丘鉴于金王朝行将
灭亡,南宋十分孱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乃却金使,谢宋聘,于1219年率十
八弟子登上征途,经过两年多的万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
汗境内都库什山)成吉思汗的军营。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到来慰勉有加,亲自数次
接见并作长谈。丘处机对其所问为治之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作了详细的回答,并
为其统一天下献计献策,深得成吉思汗的礼敬,尊称其为“丘神仙”,给予了优宠,
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
  1224年春,丘处机返抵燕京,被请住大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后成吉思
汗赐改名为“长春宫”,从此该观成为全真道的活动中心,在丘处机的“立观度人”
的号召下,全真弟子们大建宫观,广收门徒,成为当时最显赫的道派。全真道的宫
观、弟子遍布于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全真道的三大祖庭
(永乐纯阳万寿宫、陕西重阳万寿宫、北京长春宫即今白云观)皆创于此时。1227年
丘处机逝世,弟子尹志平、李志常相继掌教。至元六年(1256),全真道发展到鼎盛
时期,据《清虚宫重显子返真碑铭》称:“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
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
  昆嵛山《玉虚观碑》记载,整个昆嵛山脉,每峰必有一观或数观,每一宫观均
碧瓦飞甍,雕梁画栋,宏伟壮观。除正殿、配殿、藏经楼、静修院外,有的还为玉
帝和王母盖起寝殿。寝殿中的衣服、枕衾、帐幔,都用彩绣锦缎做成,而且按照季
节寒暖更换之。全真道士还仿照佛教的摩崖石刻,在文登紫金峰附近的月牙石上,
刻上了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在莱州寒同山修建了神仙洞,有洞七,神像四十
有九。全真道以昆嵛山为中心,向文登、荣成、威海、福山、栖霞、莱州、海阳、
莱阳、即墨等地扩展。其道士居主要有宫观和村庙(庵)等。著名道观有:遇仙宫、
元都观、显异观、神清观、玉虚观、东华宫、灵虚宫、滨都宫、太虚观、圣水宫等,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真道丛林区。据青州驼山《重修昊天宫碑》记载:全真道士李
守正在驼山辟观修真养性12年,徒孙孟道和、马道宽、宋志道等翻新昊天宫,使其
成为大规模、独具特色的纯石砌宫观。至此潍坊域内东有玉清宫,南有东镇庙,西
有昊天宫,三座宫观屹立,将道教推向全盛。玉清宫内立成吉思汗圣旨碑,上为巴
思八蒙文,下为汉文。内容特旨赐尹志平为“清河演道玄德真人”和改“玉清观”
为“玉清宫”,受到地方执政者的崇拜。尹志平的5位弟子晋升为大师,徒子徒孙
多达200余人,并建有两处分观,即望留麓台“修真观”和坊子小赵“洞真观”。
全真道徒张志渊“主东平郓城白云观,度弟子千余人,庵观称是。”刘处玄的弟子
王志深,于金末在岱阴五峰山重修洞真观。至元元年(1264),泰山东岳庙住持、全
真著名道士张志纯在泰山创建南天门阁楼殿宇,颇具匠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的典范,杜仁杰撰《天门铭》记其事。此刻石今存南天门下石棚内。至元二十一年
(1284),张志纯创议重修蒿里山神祠,生前未果,玄门掌教宗师赫志诚继续修葺而
成。翰林集贤学士徐世隆撰碑文。丘处机的再传弟子曹志冲,在泰山北麓娄敬洞建
洞虚观。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诏封沂山为“元德东安王”,并御制封碑一通,至
今存于东镇庙遗址。元代潍坊地区修建道教宫观就有潍城天仙宫、诸城枳沟庙山三
官殿、青州城里积福院、云门山灵官庙、昌乐县玉霄宫、安丘县寿圣院、寿光县铭
真观等1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