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魏晋南北朝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9&rec=34&run=13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分化现象严重。一方面向上层化发展,传播于世胄高门,
使大批高级士族加入道教,成为信徒,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天师道世家。另一方面民
间仍然传播着通俗形式的道教,并不断发动反抗统治阶级的起义。4世纪初,弦县(
今龙口市)令刘伯根以道教作号召举兵反晋,东莱(今莱州市)士族王弥率家僮起兵
响应,“众以万数”。不久,刘伯根战死,王弥率众转战于青、徐、兖、豫各州。
王弥后被石勒所害,道徒遂散落于各割据军事集团。山东道教几经波折摧残后,至
东晋衰弱。
  南北朝时期,道教有了转机。北魏著名道士寇谦之(365-448)改革三张(五斗米
道(又称天师道)创始人张陵及其子张衡、其孙张鲁。其创教活动,详见本篇第三章
第一节“正一道”。)旧法,除去收取米钱税制度与男女合气之术等等,而代之以
儒家礼教制度和神仙道教的服药养生之术。反对农民“称官设号,蚁聚人众,坏乱
土地”、“叛逆君王,谋害国家”,主张父慈、子孝、臣忠等儒学观点。经他改革
的道教被称为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得到魏太武帝的尊崇,“于是崇奉天师,颂扬
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几乎使北魏政权变成了政教合一的道教王国。新天
师道在山东影响很大,寇谦之曾寄居沂山泰山祠传经布道,至东魏此地已建道观十
余所,其中较大的有浮山庙、紫云观、灵山庙等,有道士近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