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8&rec=64&run=13

  回族武术有打散手(现称散打)、长兵、短兵和拳术等,包括各种拳术、器械和
对练等共几十种。在回族中长期流传的有:查拳、华拳、腿拳、洪拳、炮拳和弹腿。
济南市的回民还有六角式、廿四式、老架拳、黄鹰架拳,与串拳、短打、埋伏拳合
称为“八大拳架”。鲁北回族则有八极拳。在刀枪剑戟棍鞭锤钩铲等器械中,杆子
鞭(亦名西域鞭),梢子棍、峨嵋刺、索来拐(又名鱼翅拐)等在汉族武术中少见。五
虎群羊棍、杆子鞭、龙爪钩、查刀、查枪等都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据传群羊棍与
回族放羊有关;杆子鞭从牧羊鞭子脱胎发展而来;龙爪钩由回民宰牛翻牛肉的钩子
转化而成。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十趟弹腿为回族所独有,有“回回拳”、“教门
拳”之称。回族的弹腿、查拳、臂挂拳、心意六合拳、八极拳、回回十八拐等,均
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习惯上把回族常习的武艺划为“昆仑派”,与少
林、武当、峨嵋并列为中华武术四大流派之一。山东回族有以清真寺为训练中心开
展武术活动的历史传统,不少阿訇兼任武术教练。
  山东回族武术有两大中心,一是鲁西冠县一带,一是省会济南。前者以查拳著
称于世,后者以八大拳架独具地方特色。抗日战争以前,山东回族武术除上述两大
活动中心以外,在青州城关,莘县张鲁镇和朝城北街、商河买虎站、肥城陈家埠、
泰安城关、庆云庄科、宁津长官,乐陵小白家、临清城关、定陶前沙海和中沙海、
菏泽梁庄、淄博金岭镇、济宁越河崖、郯城马头镇、台儿庄北关、济南历城党家庄
等回族集居村镇和街道也很活跃,济南回民集居区还专门成立了女子武术社。日军
入侵后,上述地区的武术活动被迫中断。泰安、肥城、莘县等地的回族群众,组织
了回民游击队和联防队,把武术活动和抗击日军结合起来,既能刀枪相见又可徒手
搏斗打击敌人。泰安回民游击队长、徒手活捉日本特务的英雄米英俊和沂南县回族
神枪手金维三等许多回族抗日战士,都有深厚的武术功底。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回族武术事业兴旺发展。从50年代开始,一批民族体育
健儿先后参加了全国、华东和山东首届武术比赛,济南有王兆林、谢德彪、周子和、
何占元、王新泉、朱康仁、金延年等;聊城有杨恩成、武贵祥;济宁有李玉洪、刘
东海;潍坊有杨子彬、任其云;淄博有李超群等。其中,金延年、李超群获第一届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二等奖,杨恩成获三等奖,王兆林多次担任全国
和山东省武术比赛裁判长。
  80年代山东回族武术进一步发展。定陶县中沙海、前沙海村回民传统武术和现
代体育活动都很活跃。1981年春在菏泽地区参加全国共青团省委书记会议的代表专
程到两村参观武术等体育表演。莘县张鲁镇把武术活动与民兵训练结合起来,该镇
北街的24名扑匍手均为基干民兵,曾受到省军区的表扬。50年代青州回民就在清真
寺内成立了回民武术研究所,指导回民街道和回民学生比较集中的青龙联中的武术
活动,青龙联中的武术活动已形成传统,学校武术队多次参加省里武术比赛,回族
学生马杰曾获省武术比赛少年全能第一名。阳谷县张秋镇清真寺阿訇武贵祥,开办
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20年,培养学员200多名。武贵祥于1980年被评为全国少年
儿童业余体育优秀辅导员,1983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张秋清真寺设立的
业余武术学校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先进单位。1983年成立的济南少数民族
体育社,设武术、摔跤两科,培养出不少武术人才。1984年定陶县前沙海李庆连被
评为全国体育模范家庭,李庆连于1985年自筹资金兴办民族武术馆,次年自筹资金
举办全县武术比赛,受到全国武协主席的好评。冠县南关回族拳师张子英、济宁市
越河街回族拳师李玉洪等人,长期在家设场收徒传艺,培养出数百名武术新秀。
一、查拳
  长拳类代表拳种之一,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发源于冠县,盛行于聊城、
济宁以及山西、河南、河北、上海、北京、四川、新疆、宁夏、甘肃、陕西、辽宁、
内蒙、吉林、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湖北、湖南、香港、台湾等地,并流传到
东南亚国家。
  据《冠县县志》、《查拳拳谱》记载与民间传说: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
之后,有一名大食国军队的青年将领滑宗岐负伤滞留该地,在当地群众的精心照料
下恢复了健康。留住期间他把自己的武艺架子拳传授给当地村民,以后又把旅居长
安的师兄查元义请来一同施教。查元义(按照伊斯兰教的习惯又称查密尔)擅长身法
势。二人去世后,当地人为寄托对查滑两兄弟的怀念,把查元义所传的身法势叫做
“查拳”,把滑宗岐所传的架子拳叫“滑拳”。由于查、滑二人为师兄弟,不分师
门,故后世传系中把查、滑称为一门,有“查、滑一家”之说。而查拳门里的拳法
传承又以弹腿为基础拳,所以又有“南京到北京,弹腿(亦说查拳)出在教门(指回
族穆斯林)中”的谚语。
  最早传授查拳的是冠县的沙贵福,其子沙亮是清朝雍正年间武进士,曾率兵驻
防西安。自沙亮以后,查拳影响日益扩大,主要传人有李老崇、蔡长清、黄炳新、
张金堂、张乾、张其维等人,清末民初至20世纪20年代有杨鸿修、张英振、张英健、
常振芳等。以“千斤王”著称,曾8次同国外大力士打擂的王子平,从河北旅居山
东期间,曾拜师于杨鸿修名下,颇得查拳真传,后成为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长。
山西著名武术师张锡太、贺振全等人,陕西著名武术教练马振邦,曾跟常先生学艺。
王子平、张英振、张英健、常振芳等,后来均进入南京中央国术馆。
  查拳在济宁的流传以李家为盛,从李琪瑞开始,在李保太、李振基、李恩聚、
李龙彪等祖孙5代中传承。李恩聚、李龙彪父子曾在霍元甲创办的上海精武体育会
任教。李恩聚之侄李瑞彪到东南亚精武体育会任教,把查拳传到国外。

   一、十路弹腿歌诀  
西域回回往下传, 八路蹬踹又转还。
留下弹腿十路拳。 九路篷锁阴阳手,
头路顺步人难档, 十路踢打连剪弹。
二路十字用脚尖。 世人莫看式法单,
三路臂盖夜行式, 多踢多练是根源。
四路撑绊把人拦。 防身护身增人寿,
五路扑步架又打, 遇敌搏斗有机变。
六路单展奔耳前。 代代相授十趟腿,
七路搬盘防贯耳, 民族拳法妙无边。

二、四路查拳拳谱歌诀(查拳共十路,此为其中第四路。)
四路拳查密尔传, 行步展翅黄鹰架,
扶按撩阴腿当先。 倒退三步手托天。
穿袖歇步按正跨, 入海迎门三不护,
偷步冲拳右足弹。 冲拳撤步跨右拳。
上步夜叉探海式, 转身挑打马步式,
削掌护膝跨吊鞍。 撤步摆掌把腿悬。
引手披掌贴身靠, 撤步子午按双拳,
研手分掌要用肩。 上步托掌顶心肘。
转身梅花白鹤展, 迎面击掌不容宽,
金龙合口跨吊鞍。 提腿抱拳双手展。
败势诱敌回头观, 歇步撑扎拦正面,
行步快速如闪电。 穿袖护膝把腿悬。
转身接打马步腿, 冲拳接打顺步腿,
虚步挑掌稳如山。 侧身左踹右足弹。
引手撩掌出步忙, 穿袖护肩盖面掌,
二虎登山迎面掌。 败势折打势冲天。
对面挑打不容宽, 抽梁换柱急振步,
撤步鹞子抓肩势。 定步穿心十字拳。
开手提腿蹦起拳, 手按七星忙撤步,
上步单背擒双蜡。 顺凤摆旗式法全。
二、八大拳架
  山东济南的回民拳械套路颇为浩繁,其中历史悠久且传播最盛者数“八十拳架”
,六角式(也称六家式)、廿四式、黄鹰架、老架拳等,流传尤为普遍,是最具民族
特色的老幼咸熟的手面拳种。相传清朝咸、同年间,济南创授上述武艺者,最早是
金永惠,后有赛鹤鸿、白致俊,再传以王丹忱、王兆林、马金镖、左双臣以及临清
的马武(号升平)等最为全面。民国初年,王丹忱、王兆林、马金镖、左双臣等创建
了俊英体育社、群英体育社,均以八大拳架为基本教材。群英体育社存在未久,因
教师马金标受聘赴南京中央大学任教而停办。建国后,马金镖在上海重新恢复群英
武术社,培养了一批武术人才。俊英体育社自成立后日趋发展,人才辈出,至济南
沦陷被迫停办。俊英、群英两社培养的许多武术人才考入南京中央武术馆,其中杨
松山、杨法武、马裕甫等参加1928年第一届国考都名列前茅。杨松山后担任中央国
术馆教务长。1933年第二届国考,张登魁、周子和分别获摔跤、散手第一名,此后
周子和应聘在南京中央国术馆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