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回民武装、鲁中回民武装及其它回民武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8&rec=33&run=13

一、泰西回民武装
  米英俊支队(回民连) 前身泰西陈家埠(今属肥城市马家埠镇)回民抗日游击小
组,1938年春组建,最初七八人,不久发展到20多人,年底达80多人,遂建立回民
连,属泰肥独立团,为泰西地区第一支回民抗日武装,连长米英俊(1917-1943,回
族)。1939年秋,回民连编为泰西县独立营四连。1940年春,回民连奉命调冀鲁豫
军区整训月余后返泰西,7月在攻打东平苍丘镇战斗中担负正面主攻,出色完成任
务,被军区授予“夜老虎连”称号。1942年,泰西独立营升级为冀鲁豫军区一军分
区基干团一营,四连改为二连。回民连在鲁西连续攻克野鹊窝、伦镇、杨圈集、中
新集、姜庄等据点。1943年9月,米英俊升任肥城县独立营副营长、县大队副大队
长。10月,米英俊率队在长清反“扫荡”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泰西军分区、地委
和专署在平阴县杨柳村为米英俊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39-1943年,回民连在泰、
肥、平、阿一带游击作战,经历较大战斗20余次,歼敌千余人。1944年,以烈士名
字命名的回民支队“米英俊支队”编入第二野战军二纵四旅十团南下。米英俊烈士
遗体现安葬在泰山烈士陵园。
  泰西回民游击基干大队(回民营) 1940年初,金晓村等人在泰西40多个回民村
庄组织抗日武装,年底发展到80人,分为3个排。1941年元月,在冀鲁豫边区一分
区支持下成立回民游击基干大队,杨海峰任大队长,主要活动在泰西泥沟、肖家林、
黄家林、无梁店和官庄一带。1941年初秋,护送前往延安的江华等新四军高级干部
越过津浦铁路。1942年初,编入冀鲁豫军区一分区基干团一营二连。9月,该连连
长米英俊调任肥城县大队副大队长后,程超任连长,李文政任指导员。1943年8月,
齐河、历城、长清回民约百人编入该连,成立冀鲁豫军区一分区回民大队。1945年
上半年,该回民大队有200多人,9月发展到300多人。1945年10月,改编为冀鲁豫
军区一分区基干团一营(回民营),刘志芳任营长,马安才任教导员。1949年3月上
旬,在河南项城县改编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五十一师一五一团南
下。该回民武装自成立后,经历大小战斗400余次。
二、鲁中回民武装
  鲁中回民大队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由鲁中军区派来一支回民武装,
由李敬渔率领,驻益都云峡河、郭家桥一带回民村庄,吸收回族青年参军。不久,
成立回民大队,李敬渔任大队长,杨兆丰任指导员。1945年8月益都县城解放后,
城里、东关、坡子村相继有20多名回族青年参加回民大队。不到半年,该大队发展
到近百人,活跃在益都县城周围地区,东至弥河,西至淄河,南到王坟山区及临朐
县界。回民大队主要在回族群众中开展工作,启发回民革命觉悟,反奸诉苦,减租
减息,帮助建立农会、妇会、护街(村)队、儿童团,建立农村街道基层政权。1946
年春,配合县农会在益都城内开展生产运动,办起大众烟厂和裕民烟厂,组织小车
搬运工会。1946年6月至次年7月,配合主力部队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卡住、破坏敌
运输动脉,组织力量袭扰敌军和打击敌伪抢掠暴行,出击近百次。1947年7月,在
莲花盆战斗中歼敌70多人。
三、其他回民武装
  1937年11-12月,济南、济宁、泰安、益都、滕县、临沂、东平、商河等地回
族青年百余人,报考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1937年冬至1943年,益都
回族青年35人报考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分赴抗日战场。
  1939年春,东平、朝城、定陶、菏泽回民村庄建立了回民抗日游击队。
  1939年夏,金岭镇回族青年40多人自发组织起来,响应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号召,投奔鲁南八路军廖容标部抗日,途中遭汉奸袭击牺牲9人。1945年9月,金岭
镇回民六七百人配合廖容标部于夜间在胶济线金岭段切断敌交通线10华里。1947年
4月,金岭镇回民中队成立,9月国民党第九军进犯金岭,回民中队转移至铁山、黄
锦开展游击战。1948年2月,配合桓台县铁山武工队解放金岭镇。同年3月,国民党
吴化文部进犯金岭镇,3月底,回民中队配合解放军主力部队击溃敌军,再度解放
该镇。1946-1948年,金岭镇回民被国民党军队抓走150余人,干部和群众牺牲20余
人,损失房屋600余间、树500余株、牛羊400余头。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临淄刘营村蒙古族青年数十人参加山东纵队、胶济
大队、渤海军区十四团等,全村有4名革命烈士。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回民约20万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
其他抗日武装约1万人。
  禹城回民连起义 1939年,中共禹城工委派回族党员韩同营深入伪禹城五区回
民连,争取全连起义。1939-1944年,向该连派入13名党员,并在连内成立特别支
部,韩同营任书记。1945年全连起义,计百余人,枪百余支,改编为渤海军区二军
分区直属独立连,连长韩同营,后编入渤海军区回民支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