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回民武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8&rec=31&run=13

  枣庄回民抗日自卫队 1938年3月枣庄沦陷后,枣庄老街组织了以回民为主体
的自卫队,原系民众自卫团一连队,编成一个中队,由中共党员李微冬(1911-1982,
回族)等率领进山,编入临郯费峄四县边联支队,隶属鲁南军区,以后屡经改编和
调动,转战鲁南地区。
  1939年春,台儿庄镇回民马东曙率其回民自卫队骨干10余人投奔八路军陇海南
进支队,受到司令员钟辉欢迎。后陆续有50余名台儿庄回族青年参军,遂成立回民
排,后编入鲁南回民支队。
  鲁南军区回民支队 1946年7月,鲁南第一届回民代表大会召开后,鲁南军区
组建由峄县、枣庄、台儿庄、滕县等地回族青年参加的回民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杨
辛,一大队长陈友吉、教导员洪涛,二大队长兼教导员李宗海,三大队长兼教导员
刘子平。1947年2月,该回民支队编入主力部队。
  枣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2年10月,中共徐州特委派郭子化到枣庄开展党
的工作。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先后发展两批回族党员,1936年冬建立了党支部,
李微冬任支书,金光庭、张鸿仪和汪国璋(汉族)任支委。后又建妇女支部。1936年
底,建立枣庄中心区委,李微冬任委员,负责统战、宣传工作。1937年7月,李微
冬发起成立“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张鸿仪等创办了《抗敌报》,组织抗日文艺
宣传队,深入工矿、农村、街道,贴标语、散传单、募捐、演出,以回族党员为骨
干。宣传队后转入战地服务团,李微冬任服务团主任。1938年5月,李微冬被苏鲁
豫皖边区特委任命为抗日义勇总队秘书长,后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宣传队教导员等
职。
  张鸿仪(1912-1945,回族),1938年5-12月任抗日义勇总队三大队中队指导员、
大队副教导员和教导员,1943年7月调任鲁南二地委宣传部长,1944年底调任鲁南
铁路工委书记兼鲁南铁道大队政委,1945年春末夏初在铁道大队突围战斗中负伤,
送鲁南军区医院抢救无效牺牲。鲁南军区召开追悼张鸿仪同志大会,2000多人参加。
张鸿仪遗体现安葬于费县烈士陵园。
  兰陵回民抗敌义勇军 1937年9月,中共党员赵昭、杨只臣奉命到兰陵一带组
织抗日武装,在兰陵镇北大寺组建了“回民抗敌义勇军”150人,是苍山地区第一
支抗日武装。11月,经中共临沂军事工作小组与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谈判,编为
临沂专署独立营第四连,连长赵昭。1938年3月,在博山脱离张里元部,编入中共
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四支队第四团,负责人赵昭、杨只臣。
  米 民联庄会 米 民(1897-1954,回族),费县人。1916年于济南正谊中学
毕业后回乡。1931年任平邑高小学校校长。在平邑拥有土地400余亩,商号多处,
房屋数十间。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校组织联庄会,变卖家产购置武器,经月余
组织武装200余人,枪180多支,其中地方、仲村等地商号及开明士绅献枪70余支。
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和省主席韩复榘曾派员与米 民谈判收编,遭拒绝。1938年
1月,日军进犯平邑,米 民率联庄会埋伏在八埠庄土地庙附近狙击,毙敌4人,伤
10多人,迫使日军撤回泗水。国民党《中央日报》为此发表《米 民部阻击日军于
八埠庄》消息,西安《西秦日报》转载。1940年10月,联庄会因叛徒破坏损失严重,
后经中共费南县负责人帮助,余部接受共产党抗日武装改编。
  山东纵队回民连(沂蒙回民支队) 1938年7月,山东纵队派李敬渔(回族)到沂
水县回民集中的柳枝峪(今属沂源县)、上流庄组织抗日武装。柳枝峪20余人、上流
庄40余人先后入伍,初名称“八路军伊光队”,李敬渔任指导员。12月,两村回民
“伊光队”合编为“沂蒙回民支队”,后被山东纵队司令员张经武命名为“回民连”
,丁文增、马学忠(均回族)任正、副连长,李敬渔任指导员。1939年3月,改编为
山东纵队直属警卫连,麻俊(回族)任连长,负责警卫燕崖织女洞(今属沂源县)兵工
厂。1939年6月,日军“扫荡”沂蒙山区,警卫连同工人掩埋机器后转移,途中与
一股日军遭遇,展开肉搏战,歼敌约百人,20名回族战士壮烈牺牲。
  伊斯兰抗日救国中队 1941年12月,临沭县店头、贺城,郯城县沟上、马头、
桑寨和临沂县花埠圈、西道、南关街等村回族青年70余人组成“伊斯兰抗日救国中
队”,阿訇文益太任中队长,在临沭县店头清真寺召开成立大会,滨海军分区司令
员石世良等到会祝贺。该中队后发展至百余人,活动在西至沂河两岸、东至沿海一
带,主要任务是坚持边沿斗争及配合大部队作战。
  滨海回民大队 1945年8月,伊斯兰抗日救国中队参加解放临沂城战斗,年内
增加一个中队,改为“滨海回民大队”,主要任务是清剿临沂周围的伪军残敌。
1947年春,滨海军分区命该大队执行海防任务,改称“海防警备团”,扩充为两个
营近600人,团长吴作恩(汉族),政委彭林柏(回族),驻日照一带坚持斗争。1948
年2月,调往渤海军区编入回民支队。
  “神枪手”金维三与高、金大队 金维三(1900-1990,回族),沂南县大成庄
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5人游击小组。1942年,在鲁中军区组织的民兵
比武大会上枪法出众,获“射击英雄”称号,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学习“金
维三射击法运动”。金维三应邀往各游击队传授射击法,训练射手800人。抗日战
争中,金维三与沂蒙山区的爆炸英雄高运成、战斗英雄张秀海共同领导了沂河西岸
的“百里河防”,后被命名为“高、金大队”,率领民兵在敌后展开游击战,进行
反抢粮、反“扫荡”斗争,配合八路军作战。解放战争中,金维三率民兵跟随解放
军主力部队参加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淮海战役,先后
荣立4次一等功。在1951年山东军区英模大会上,获“山东民兵英雄神枪手”称号
及银质奖章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