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个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8&rec=116&run=13

刘元庆(回族) 莒南县皮革制品联合公司经理、莒南县羊皮制革厂厂长。该厂
前身为1946年山东省回民协会移交当地的回民皮革厂,1981年更名皮件厂。1984年
全厂职工26人(回族16人,汉族10人),亏损5万元。1984年春, 刘元庆调任皮件厂
厂长。1985年恢复回族传统制革业,转产羊皮革。1985年8月, 该厂与上海久新制
革厂签订了3年技术协作合同,12月生产羊皮革6万张,产值150万元,实现利税20
.4万元,职工发展到130人,并填补了山东省制革业的一项空白。1987年7月,建起
全省第一座100万张生产能力的高档羊皮制革厂,当年生产羊皮革36万张, 销售收
入900万元,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年内实现利润50多万元、固定资产365万元,上
缴利税85万元,职工发展到210人。同年, 该厂生产被列入山东省“七五”星火计
划。1988年3月,该厂发展成为拥有职工380人(回族100人,汉族280人)的皮革制品
联合公司,下设羊皮制革厂、高档羊皮服装厂、皮件厂和羊毛加工厂4个分厂。 当
年投资10万元帮助县内4个山乡的汉族群众建起了养羊基地, 帮助回民集中的筵宾
乡东集西村办起一座年创产值100万元、实现利税10万元的皮毛厂, 带动许多回、
汉族群众为公司代收羊皮获利致富,促进了全县乡村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团结。
刘元庆对各族职工采取了“一开、二急、三促进”的工作方法。“一开”即大
开回汉职工思想交流、互相了解各自民族活动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优良传统的窗
门。厂内许多汉族职工不了解回民的情况,担心与回民相处,刘元庆利用座谈会、
讲课等形式介绍回族风俗习惯,讲党的民族政策,鼓励汉族职工大胆工作,同时在
食堂采取分餐制,加强后勤管理,解除汉族职工的后顾之忧。“二急”就是企业领
导干部急职工所急、急企业发展所急。1987年秋,县里化肥紧缺,许多家在农村的
职工急需化肥秋种,刘元庆得知后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购进化肥发到职工手中。
一汉族临时工筹办婚事经济拮据,刘元庆立即帮助解决600元购置家具。 企业发展
速度较快,企业管理把民族团结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准备车间主任是回族,在加强
车间管理的同时,积极协助厂里搞好民族团结,职工无论回族汉族,谁有困难都亲
自过问并帮助解决。厂级干部均身兼数职,一年四季无星期日,时时为职工排扰解
难,在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三促进”就是促进回汉职工学技术、学文化,提
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人以厂为家,艰苦创业;促进企业横向联合,使回汉族同胞共
同走致富路。制革是当地回民传统工艺,回族职工对制革工艺学习进步较快,但文
化程度普遍较低。刘元庆在厂内办起职工业校,让回族技术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向汉
族职工传授技术,汉族职工也同样采取各种方式向回族职工传授文化知识。这种作
法使回汉族职工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风气,促进了民族团结和企业发
展。
任秀禄(汉族) 1962年夏分配到阳信县流坡坞南街任教,现任回民小学校长兼
学区组长、乡少先队总辅导员。任秀禄初到流坡坞南街时,该村没有学校和教室,
是全县教育工作空白点。任秀禄露宿在村饲养处附近的破车上,冒着连绵淫雨坚持
向村民做工作,终于感动了回族干部群众,腾出饲养处改作学校。为了长期在村中
扎根办学,任秀禄自觉尊重回民风俗习惯,20多年坚持不吃猪肉、不用猪油,外出
开会学习也到清真饭店用餐,同时还要求全家人自觉适应当地回民生活习惯,家中
锅碗瓢盆从不沾猪肉和猪油,孩子对母亲的称呼也随回民习惯。教学之余,任秀禄
利用自学的医药卫生知识和维修技术为回族群众服务,并带领学生义务将全村 200
多份报刊和几十封信件发送到村民家中,深得南街回民信任。回民遇到一些大事小
事常常找他帮忙,称之为“多斯提”(朋友)。“文化大革命”中,回族干部群众顶
住教师“还乡风”,留住任秀禄继续在南街执教,并将任秀禄妻子在外地户口迁来
本村,分给一份土地,使之全神贯注于民族教育。1983年5月,全村200多名学生搬
入了新校舍。1987年,流坡坞南街回民小学有6个教学班、1个学前班,学生250人,
教师8名(回族5名)。25年中,任秀禄培养了20多名回族民办教师。80年代南街回民
小学升学率、巩固率、普及率都名列全乡上游,在全乡统考中名列前茅。1986年被
国家教委授予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称号,在“创造杯”和“万枚四有小金星”活动
中获得省级最佳指导奖。任秀禄出席了山东省青少年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山东省
先进少儿工作者会议,多次受到党和政府表彰奖励以及大众报社和山东电台、电视
台的采访。1984年被评为山东省民族团结模范人物。1988年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
结进步先进个人。
黑建文(回族) 临清市杨桥乡黑庄村农民技术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先后承担省、地、市级科研项目100多个,引进鉴定粮、棉、果、 菜及园林花木良
种1000多个,选育出小麦良种3个、大豆良种4个、繁殖良种近百万斤,支援了山东、
河北等省的300多个单位和千余农户,据不完全统计,共增加社会效益500多万元,
在较大范围内带动了回汉族群众生产的发展。1985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
者。1984、1986年两次被评为全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88年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
结进步先进个人。
买立民(维吾尔族) 原济南市历下区正觉寺工业公司工业办公室主任,1986年
担任济南市民族社会福利化工厂厂长。该厂职工有回、维吾尔、满、蒙古族4 个少
数民族成份,残疾青年40多名。买立民到任后,以党的利益和民族团结为重,妥善
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成为残疾职工的良好知音。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残疾职工的
习俗和生活,在厂内设清真灶,建洗澡间,逢雨雪天派车接送职工,逢开斋节安排
好回族、维吾尔族职工放假过节。为生活艰难的少数民族残疾青年提供就业和学习
培训机会,实行退休制,保证职工晚年生活。秉公处理职工之间矛盾问题,教育各
族职工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彼此尊重,互相友爱。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增产创
收,该厂原为街道小厂,无象样厂房,被群众称为“马路仓库”。买立民多方筹集
资金,组织职工扩建厂房800平方米,扩大生产规模,新上艺术蜡烛、香烛等产品,
1986年完成产值85万元、利润15万元。
张广诗(回族) 现任菏泽地区鄄城县董口乡军屯村党支部书记。军屯村是回聚
居村,属于半滩区,1978年以前村民生产、生活水平较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以张广诗为首的村党支部发挥村民传统经营特长,1987年全村有屠宰、饲养、肉食、
皮毛、饮食等专业户155个,年加工出售羊毛500吨,生产羊内500吨, 制作裘皮和
皮毛玩具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和香港,全年各行各业总收入达200万元, 上缴
国家税金15.6万元,公共积累145.8万元,人均分配1200元,80%的村民成为万元户。
1984年军屯村建成全区第一座回民中学教学大楼,招收本村及周围6个乡镇53 个村
庄的适龄回汉族少年入学。张广诗定期为回民中学学生举办民族团结讲座。为加深
回汉族群众相互了解,村党支部主动引导汉族群众参观清真寺,介绍伊斯兰教常识
和回民生活习俗。近滩区杨马庄村是汉民村,曾长期贫困,张广诗等人主动帮助该
村上皮毛加工项目,传授技术,吸收该村60%的剩余劳动力到军屯村皮厂务工致富。
树立精神文明新村貌,1984-1986年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统一规划和建设新村, 彻底
改变贫穷村貌。在新村规划中,专门拨地设立“青年之家,”投资购置文体器材和
书报杂志,开办了图书馆、阅览室、游艺室、乒乓球室、电视电影放映室和广播室,
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全村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打架斗殴、聚众赌博,连年被评为
地、县两级“精神文明村”。张广诗于 1984 年被评为山东省民族团结模范人物,
1988年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金兰英(女,回族) 现任泰安市泰山区岱庙办事处市场街党支部书记。市场街
地处泰城老市场,回民占居民总人口的37%。70 年代该街道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低,社会秩序较乱,金兰英上任后率领党支部一班人振兴街道经济,整顿街风民风,
为各族群众办了大量实事。1978 年, 与省汽车配件公司联系成立了汽车修理厂。
1983年后陆续建起泰山茶庄、京泰联营进口汽车修理厂、五金机电建材化轻综合服
务楼、橡胶制品厂、油漆厂、蓬布厂、贸易货栈、房屋修缮队等14个厂店单位,安
排各族职工450人,年产值达1000万元,年人均收入超千元。 金兰英处处为各族群
众排忧解难,她注意收集并及时向政府反映街道各族群众的意见与要求,十几年间
调解各类民事纠纷50起。对街道上各族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烈军属五保户老人,
金兰英除逢年过节探望外,平时无论谁家有困难都及时登门帮助解决。金兰英一班
人为维护社会安定,从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入手整顿社会秩序:配合学校抓好对在校
学生的教育,奖励品学兼优学生,每逢儿童节、教师节和春节举办各种活动,宣传
尊师重教,促进教育事业;开办待业青年政治文化业余学校,聘请文化教员和公安
干警讲授文化、法律课,定期对业校学员进行社会公德教育。1980-1986 年共培训
280人,经业校培训的青年均得到妥善安置,有效消除了各种不安定因素。 市场街
自1980年连续被评为“文明街”,1983-1990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金兰英一班
人自1980年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金兰英连续两届当选泰山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是省、市、区“三八”红旗手和优秀共产党员,1983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
称号,1988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孙秀珍(女,藏族) 藏名拉姆草,原籍甘南藏族自治州。1957年毕业于兰州民
族学院,后随丈夫辗转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和大庆油田,1965年到胜利油田。1984年
10月,在驻地附近的中王屋村创办水泥花砖厂,自费联系业务,当年盈利8000余元。
次年自愿辞去厂长职务,将企业经营权转交中王屋村,又在村中联办“秀珍涂料厂”
,年底收回成本后将企业交集体经营并退出个人股份,为该村村民脱贫致富作出了
贡献。1985年下半年,倾家资7万元创办“黎明缝纫学校”, 又根据油田和东营市
群众需要,增添了彩扩、空调设备和家用电器维修,筹办高级毛料洗染店,承包油
田供应处各种手套加工业务。1987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捐资制作童装500 套赠
送油田儿童,深受群众称赞。1988年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许东禹(朝鲜族) 现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矿产研究室副主任,所
党委委员,副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此后一直从事海洋地质
调研工作,曾获得多项重要学校成果( 详见本志第二篇第四章第三节二目“学术研
究”),1965年被评为南京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先进工作者,1977-1978年被评为地
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和海洋地质调查局先进工作者,1976-1987 年多次被评
为青岛市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988年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
人。
马英升(回族) 1984年5月任济南市服装六厂厂长。 该厂原是严重亏损企业。
马英升到任后,推行定额计件、全额承包制度,整顿生产管理秩序,当年扭亏为盈,
实现利润25万元。次年筹资300万元购进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在济南舜井商
业街购置800平方米营业楼1座,扩建东西长40米的四层生产楼。借鉴国内外先进管
理经验,设立“企业策划部”和“政治工作部”,全面提高办事效率,每月安排合
同由过去2-3个增加到几十个。主要产品茄克衫、防寒服打入了国际市场。 济南市
二轻局原下设一处服装研究所,科研与生产长期脱节。经马英升争取,1986年12月
该研究所并入了服装六厂,马英升兼任所长,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
了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在1986年国内9省市服装设计评比中, 该所选送的新娘服、
女青年套装、人造鹿皮男女茄克获优秀制作奖。同年获准参加第52届巴黎博览会,
送北京参展样品18件,入选率达72%,得到嘉奖。1987年2月,创办济南、上海时装
联合公司,双方各投资130万元,上海70多个厂家产品与之联合销售。 服装六厂实
现了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由单纯生产型变为生产经营型,当年产值突破千万
元,完成利润60万元。1988年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