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单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8&rec=115&run=13

济南钢铁总厂 山东省著名大型联合企业,职工2.2万人,少数民族占2.3% 。
1987年有回、满、壮、苗、维吾尔族5个少数民族成份共521人,其中回族470 人,
满族34人;少数民族干部87人,其中科级11人,处级6人,中共党员53人。 全厂有
专、兼职民族工作干部261名,二级厂矿由宣传干事兼管,基层党支部由书记兼管。
厂党委把民族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每年专题研究2-3次,着重抓好4件事:充分尊重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回族和维吾尔族是禁猪民族。1986年,厂里拆除只有30多平方
米的清真食堂,新建了一座160多平方米的清真餐厅,并配备了大冰箱、 烤面包箱
和电、汽大蒸锅等,通了煤气,食堂实现了餐馆化。为改善少数民族职工生活,厂
领导批准每年调拨平价花生油0.4万斤, 生活服务公司有专门采购牛羊肉的任务。
每年开斋节,节前厂里召开座谈会,厂长亲自给清真食堂批拨补贴费,开斋节会餐
时回、维吾尔、汉族等各族干部群众同吃“油香”,厂领导向回、维吾尔族职工祝
贺节日;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厂里在入党、入团、招兵、招工、招干、提
干、评选先进、分房、入学方面都给少数民族职工以适当照顾。1984年试行厂长负
责制,进行干部制度改革,提拨了11名少数民族职工任科长,6名任处长, 聘工程
师7名,副总工程师、副总经济师各1名。厂职工代表会主席团成员37名,有2 名是
少数民族代表。厂各级职工代表会向区、市、省人大及政协推荐代表、委员候选人
时,都适当安排了少数民族名额;解决少数民族职工的实际问题,对少数民族职工
实行了6个“必访”,即婚、丧、灾、伤、喜、节必访,从上到下, 各单位都做到
入户走访。1987年8月,济南突降特大暴雨, 家住工人新村的本厂一名回族职工房
屋被淹,焦化分厂副厂长赵振昌立即带救济款和工会同志前去帮助,并在厂照顾其
生活习惯特殊优先安排了独门独户独家厨房,该职工在受灾次日就迁入了新房,赵
振昌却因劳累过度而病逝。;充分调动少数民族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该厂紧紧围
绕生产经营开展民族工作,引导少数民族职工特别是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管理干部
为全厂生产经营提合理化建议,至1987年9月底, 全厂少数民族职工提出各项建议
738条,落实双增双节目标,培养少数民族职工爱厂爱本职工作的主人翁精神, 收
到明显效果。
青岛清真食品厂 青岛市回民糕点生产专业集体厂家,担负全市少数民族和来
青旅游、观光的国内外穆斯林的糕点供应,素以精工制作清真风味的中、西糕点著
称。1987年有职工182人,回族职工占10%,回族厂级领导干部占50%。1985 年糕点
产量284万公斤,产值452万元,利润38万元。1986年各项指标比1985年又有新增长,
其中产量完成353万公斤,增长25.6%;产值完成558万元,增长23.5%;利润完成65
万元,增长72.27%;糕点品种增加到130多个。各类糕点质量赢得了各族人民信誉,
畅销本市6区6县,并远销到陕西、宁夏等省、区,为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枣庄市山亭区城头乡西城头村 属于回汉民杂居村, 回民约占全村总人口的
26%。80年代以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加强精神文明
建设,全村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团结互助,共建家园。1984年10月马连礼副省长视
察该村时,称赞村党支部:“便民为先,忧民为念”。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引导回民
发挥饲养业和加工业的传统优势,发展工副业项目对回民实行重点扶持和四个优先,
即优先提供场地、优先解决用电、优先帮助贷款、优先解决实际困难。1985年全村
工副业总产值1350万元,人均收入496元,其中回民人均收入500元,超过村民一般
水平,此后逐年上升。该村常年开办青年法制业余学校,开展以遵纪守法、文明家
庭为内容的评选活动,实行义务联防、联户责任制,1984年被评为省、市、区综合
治理先进单位。村党支部投资改善了村办学校教学条件,筹集资金开办敬老院、幼
儿园、青年之家、民兵之家、妇女之家和图书馆、放映室,购置文体器材和各种书
籍,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1986-1987年被评选为省级文明村庄。 村党支党注重培
养回族干部和发展回族党员,经常对村民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村党支
部和村委会每逢回族开斋节,都要到清真寺祝贺民族节日;每逢春节,召集村民代
表座谈会,畅谈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落实情况。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把增强民
族团结写入村规民约,定期对照检查和评比, 倡导彼此尊重、 团结互助新风气。
1988年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曲阜市曲阜镇西关居委会 所辖西关街属于回汉民杂居街道,回民占居民总人
口的31%。80年代,居委会带领居民兴办工副业和第三产业, 扶持回民恢复和发挥
牛羊屠宰加工、饮食业传统经营特长,脱贫致富。1984年开办清真食品厂,满足了
全市回民糕点供应。1987年西关街直接为回民服务的饭店、旅社、牛羊肉摊点有10
多处,回族专业户超过30个,人均收入800元,比1984年增加2.67倍。 居委会长期
坚持以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各族居民懂得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意
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尊重民族习俗,关系融洽,从未发生一起民族纠纷。
1988年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泰安市郊区省庄镇二十里埠村党支部、村委会 该村属于回汉民杂居村,回民
占村民总人口的69%。80年代,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村民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兴办
工副业。1987年全村拥有织布厂、铸造厂等企业12个,全年工农业总产值350万元,
村办企业笔里的利润,除部分用于扩大生产,均投入社会公益事业。1984-1987年,
陆续兴建各种集体福利设施,包括幼儿园、教学楼(达到省级六配套标准)、卫生室、
妇幼保健室、计划生育服务室、体育场、阅览室等,全面提高村民教育、文化生活
和医疗保健水平;全村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连续3年被评为市、区文明村。 该村
已接待了来自12个国家外宾的参观访问。回汉族群众和睦相处,安居乐业。1988年
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曹县侯集回族镇党委、镇人民政府 自1984年建立回族镇以来,带领群众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以畜产品加工业带动种植、畜牧、养殖业全面发展。1986年全镇工
农业总收入2500万元,比1983年增长92%。其中畜产品加工业收入260万元。比1983
年增长17.3倍;畜牧养殖业收入235万元,增长3.9倍;种植业收入1300万元,增长
18%。1986年全镇各类企业2253处,其中镇办企业10处、村办企业43处, 户及联户
办企业2200处,从事工副业生产的劳力9300多人,占全镇总劳力的60%。自1985 年
先后投资300万元,扩建交通、商业服务和文化设施,投资40万元建回民中学。 全
镇各村均建有民兵之家、青年之家和广播室,注重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各族群众思
想文化素质。1988年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禹城县十里望回族乡人民政府 1986年建乡后,根据本乡回民多并具有饲养、
屠宰传统习惯的特点,在农业生产基础上鼓励回族群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屠宰
加工业。1987年全乡畜牧(包括屠宰加工)业总收入560万元,占工农业总收入的21%,
比1978年增长4倍;全乡回民人均收入689元,比1978年增长10倍。同时加大回族文
化教育事业投资,1987年对乡回民中学一次性投入8万元。机关食堂、 乡里召开各
种会议和组织农田水利工程等各种大型活动,一律安排清真伙食,充分尊重回族风
俗习惯。评选文明村、五好家庭,把尊重少数民族列为重要条件经常向各族群众宣
传党的民族政策,发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问题及时处理。全乡开成了各民族相互尊
重、相互学习和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风气。1988年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
进集体。
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回族镇金南居委会 1979-1984年,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齐鲁
30万吨乙烯工程陆续征用金南村土地4000亩,1984年金南村回族农民全部转为非农
业户口,原大队改为居民委员会。至1987年,约有700 名回族青年到齐鲁石化系统
就业。该居委会党支部对就业回族青年规定了“约法三章”:遵纪守法,凡事要按
厂规厂纪办,有事一定要在厂里解决,不能因小事而影响民族关系;搞好民族关系,
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一句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一件不干;以厂为家,各族工
人为兄弟,互相尊重团结建厂。在乙烯工程建设中,金南居党支部组织回族党团员
帮助丈量土地,组成联防队保卫国家财产,克服困难如期完成了厂方交给的各项任
务,被称为敢打硬仗的“回民支队”;多次妥善处理了因民族生活差异引发的各种
问题,维护了厂区民族团结,受到工程指挥部嘉奖。1988年被评为全国暨省民族团
结进行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