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缺调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7&rec=75&run=13

〖调配〗=〖调动〗〖劳动力〗〖职工调剂〗

山东省统一管理与调配劳动力是从建筑业开始的。1951年9月, 省劳动局会同
省总工会成立“山东省建筑工作委员会”,消灭建筑业中遗留的封建把头制度。同
年11月,省人民政府公布《山东省建筑业劳动力调配试行办法》,要求各地成立建
筑业劳动力调配所。1952年春,济南、青岛、徐州、烟台、济宁、潍坊、泰安、淄
博、胶州、滕县等10个市、专署成立了建筑业劳动力调配所,初步实行了建筑业的
劳动力调配。下半年,又在莱阳、文登、昌潍、德州、惠民、临沂、湖西( 今分属
菏泽、济宁)7个专区和威海、临清2市成立建筑业劳动力调配所办事处, 以适应经
济建设的需要。这一年,省劳动局为各施工单位调配建筑工人1.5万余人次。
1953年2月,召开全省第一次建筑业劳动力调配工作会议, 修订公布了《山东
省建筑业劳动力调配试行办法实施细则(草案)》,规定凡从事建筑业的零散工人,
应到所在地调配所登记领证。经过整顿和审查登记,将近10万名建筑工人缩减为6
.8万余人,相对提高了建筑队伍的素质。1954年,经劳动部门调剂的固定技术工人
2054人,其他工人113351人,从零散技术工人中介绍到省内外各建筑单位1862人。
1955年,劳动力调配扩大到工业、交通运输、农林、水利及商业等系统。1955
年6月,省人民委员会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控制各企业、 事业单位人员增长和加强劳
动力管理的指示,规定国务院部委属驻鲁企事业增加人员由省劳动局统一调配;省、
地、市属企事业增加人员由所在地劳动部门统一调配。至年底,各企业间共调配劳
动力4832人。
1956年,私营工商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后,有些企业新建、扩建,有些企业合并、
转产等,劳动力余缺现象比较突出。各市、地区采取组织工人代表先行参观,自愿
报各,领导批准,干部带头等方法,进行余缺调剂。1957年,全省共调配5096人,
其中技术工人3527人。1958年,全省新建、扩建企业急需增人,上半年从商业、服
务业和政府机关等非生产部门抽调7.5万人支援工业,从手工业系统动员25.5 万人
转到工业系统。1959年,全省共调剂调配劳动力4.5万人;年底, 下达《企业劳动
力平衡调剂、协作支援临时办法》,要求各地抽调2~4%的职工支援新建、扩建企
业,并规定先企业内部、后产业之间进行调剂,调剂的人员为固定工、合同工和学
徒工,技术工人、学徒工可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一般工人就地平衡余缺。
1960年,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劳动厅协作支援、调剂使用劳动力具体计划,从各
企业抽调16~20万人支援新建、扩建企业,其中从工业、基本建设的安装部门抽调
其职工的10~15%,交通运输系统抽调8~10%,其他系统抽调2~5%。 至年底,
全省共抽调18.6万人支援了钢铁、煤炭生产。同时,中共山东省委决定组织3 万人
的专业装卸、搬运队伍,支援重要港口、码头、车站的生产救灾物资的运输任务,
省劳动、商业、交通部门确定从基建、工业等部门抽调。
1961年,从“关、停、并、转”的企业人员中抽调19.3万人支援新建、扩建企
业。1962年调配99182人。1963年,部分企业精减职工后出现某些工种缺员, 山东
省强化了劳动力的平衡调剂。按先产业、地区内,后产业、地区间,对口调剂的原
则,下达调剂分配方案;采取促使有多余人员单位外调,需增加人员的单位接受,
检查精减指标的完成和调出人员的身体状况等措施,全省调配职工5.73万人,其中
跨地、市调配1.61万人,市、地区内调配4.12万人。1964年,全省调配4.7 万人,
其中跨市、地调配13万人,市、地内调配2.87万人。
1965年4月,省人员委员会对省内职工调动,规定尽量不从设在农村的企、 事
业调往济南、青岛等城市,必须调入时,一次调入50人以上的,须经省劳动厅批准,
对编制定员已满的单位不准调入;对省内跨地区临时性调配不迁户口。
1970年,将济南第七机床厂、山东机械工业学校实习厂合并,组建莱芜钢铁厂
机修厂,搬迁到莱芜钢铁基地。从省机械、电力系统抽调178 名技术工人和管理干
部,从济南、青岛两市抽调技术工人250名,从山东工学院抽调技术人员13名, 充
实“莱钢”机修厂。另外,从全省各地抽调655名技术工人支援莱芜钢铁厂的建设。
1970年7月,又从各老企业中抽调110名技工充实抢建沂源红旗机械厂的技术力量。
1972年4月,省下达《关于严格控制增加职工节约使用劳动力的通知》, 要求
各地充分挖掘劳动潜力,积极做好劳动力调剂平衡工作。1974年,根据国家计划,
全省需减少7万名职工。在清理私招人员、精减压缩临时工的同时,对新建、 扩建
企业急需增补的劳动力,进行了余缺调剂。
1979年,省劳动局从济南、青岛、烟台市抽调180名3级以上技工支援烟台合成
革厂的建设。1981年,又从鲁南化肥厂等单位抽调103 名技术工人支援烟台合成革
厂,为确保该厂按期投产,又从省内外调剂、 抽调 148 名技术工人到该厂工作。
1982年,根据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加强职工调剂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企业多余人
员进行了平衡调剂,解决了新建、扩建企业和国家重点企业所必需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