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三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7&rec=47&run=13

〖东北三省〗〖劳务输出〗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曾发生过齐国人为逃避战乱,乘帆船逃至辽东半岛栖居
避难的事情。金、元时期,山东人民移往东北开垦荒地人数逐渐增多,为此,金朝
曾在中都路的平州设迁民县(今河北喜峰口南兴城),管理垦荒移民。1644年清王朝
定都北京后,奖励汉族人民移居辽河流域,大量山东移民流入东北三省。后虽设立
封禁制度,但山东移民仍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流入东北地区。清朝后期,由于大批满
族人入关,当地农业劳动力减少,加上沙俄蚕食北部边境,清朝统治者又采取鼓励
汉族人迁居东北的政策。移居东北的山东人大量增加。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山东
居民被迫迁徙东北谋求生路,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以后,为掠夺中国的物
产资源,在东北开矿筑路,兴办重工业,需要大批劳动力,使得山东劳动力流入东
北的数目骤增。据有关资料记载,1887~1891年流入东北的移民150万人,1908 年
达570万人,1914年增至800万人,1919年为900万人,到1925年即高达1030 万人,
其中70~80%为山东人。
据1928年12月伪满洲铁路临时经济调查委员会编著的《山东避难民纪实》披露,
仅在大连港登陆的山东“苦力”,1925年有298717人,1926年猛增至 596545 人,
1927年1~3月份即达250757人,呈逐年剧增趋势。“除大连外,尚有从营口、安东
等港以及内陆入满的均不计在内。”
青岛海关统计,1929年经青岛流入东北三省的达50万人之多。日本南满洲铁道
株式会社1930年对大连市一家公司常备华工籍贯进行调查,该公司共有华人9182人,
其中山东籍8374人,占91.2%。1934年,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经调会编著的《
满洲的苦力》一书载:“关东厅在昭和六年六月一日,曾对在满洲国以内和满洲铁
路附属地区以内,满洲人开办的工场里做工的劳动者籍贯调查”,结果表明,工场
劳动者中山东人占57.4%,矿山劳动者中山东人占52.7%。该书对大连福昌华工会
社装卸工籍贯调查的情况是:在15663人中,山东人为13991人,占89.1%。1982年,
南满铁路各地段使用约10万名“华工”,其中3万名为长期雇用,“其85%为山东、
河北两省的劳工”。该书又说:“山东流入东北的劳工,当时以登州、莱州二府为
最多,青州、沂州及胶州次之,西部山东之各地较少。每年出雇苦力之略数如下:
登州地方15万人,莱州地方6万人,胶州地方2万人,青州地方6万人,沂州地方3万
人,山东西部各县3万人。”“西部山东之苦力,多属于兖州、泰安、 济南等地,
惟其人数不多”。
20年代后,山东西部劳力流入东北的逐年增加,大大超过了东部地区。《山东
避难民纪实》中记载:“从龙口、芝罘入满的一般是登州府和莱州府的一部分地方,
这些人大部属于往年的入满干苦力的人的部类。经由青岛入满的一般是山东西部和
西南部的曹州府、兖州府和山东东部的青州府、莱州府等地,特别是曹州府、兖州
府和沂州府这三个地方,由于连年兵祸、匪祸以及苛捐暴征等原因,人民不得不离
开自已的故乡到其他地方去谋生。……西部这三府已达四百余万人。1927年多来自
曹州、兖州,1928年多来自沂州府。”
20世纪以来,山东劳力流入东北,除了与东北有着悠久的社会渊源,山东半岛
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海路和内陆交通方便外,山东劳力过剩而东北人口稀少,且
发展较快,劳力需求潜力很大,加之有关当局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和宽松的政策,
也是很重要原因。但社会的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1926年南开大学对山东省1149户
去东北的农民离乡原因做了调查,其结果是:因经济原因(包括生活困难、 粮食不
足、无地耕种、欠债、没有恒产、营业亏损等)离乡的793户,占69%;因天灾人祸
(包括匪患、兵灾、旱灾、水灾等)离乡的314户,占27.3%;其他原因离乡的42户,
占3.7%。这些流入东北的人主要是农民,1938 年伪满洲国《满洲劳动年鉴》中,
对2000名劳动者调查,原农民1287名,占64.3%;个体劳动者563名,占28.2 %;
商人11名,占0.6%。
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劳动力大量外流的情况基本结束。但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
初,仍有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入东北三省,政府也曾组织过几次有计划的劳务输出。
1953年7月,山东协同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两次招雇6509名壮工, 赴该局
黑龙江省伊春工地修筑铁路,后将4000名工人转归沈阳第12工程局,其余回省。
1958年,动员18~45岁男性公民6.2万名,充当临时合同工, 赴黑龙江省参加
基本建设,其中分配在黑龙江省林业厅森林工业局3.9万名,哈尔滨铁路局9500名,
黑龙江煤矿系统2000名,牡丹江铁路局3500名,其他工业企业8000名。1959年8 月
合同期满,绝大部分工人留当地,转为正式职工。
1959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动员14万青壮年和2万整户(约10万人)共24 万人
赴东北三省参加工农业生产。是年6月开始至10月结束,共输送青壮年135413 人,
其中共产党员占5.5%,共青团员占17.1%,女性占26.1%;迁送整户19939户,计
104816人,其中妇女占47.8%
1960年,山东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中,有28个大、中型水库区需移民7.4万户,
经与东北三省协商,以动员整户为主,计划全年动员46.25万人,其中整户37.5 万
人、单身青壮年8.75万人,折合整劳力20万人,赴东北三省参加当地工农业生产。
是年4月下旬至7月共迁送整户78388户、389302人, 单身青壮年 14000 人, 共计
403302人。年底,有部分整户返回山东作了妥善安置。
1962年,抽调277名机械维修工人赴黑龙江省林业部门工作。1963年初, 经省
政府同意,铁道部东北铁路工程局从山东招收18~35岁的男性公民4032名为正式工
人,除93人因不适合重体力劳动外,全部留在东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