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人口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6&rec=557&run=13

  人口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当今的广西人口是历史人口的继续,它经历
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广西是我国古人类最早发源地之一。考古查明,距今约5
万年左右,广西已有古人类活动。建国后来宾县“麒麟山人”、柳江县“柳江人”
化石等的发现,就是远古时代广西古人类活动的有力证明。迄今发现遍布广西境内
的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充分说明,古人类活动遍布当今广西全境。
  进入封建社会后,在长达2000多年的漫长过程中,总的来说人口数量是发展的,
但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有增有减,甚至大起大落。一般表现为国家统
一、社会安定时,人口数量增加;在国家分裂、战乱频繁时,人口就减少,甚至大
量减少。一些重要年代人口增减的事实,反映了古代人口发展的这一重要特征。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从巩固统一局面和开发岭南需要出发,在今广西兴安县开
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的航运,对广西交通和农业开发起了很大作用,为北
方人口南迁广西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批移民带来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
对当时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及至汉代300多年的和
平发展,由于统治阶级采取薄税或不征税政策,促使广西境内的农业、手工业和文
化得到较快的发展,从而直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据史书记载,从西汉元始二年(
公元2年)到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的138年间,苍梧、合浦、零陵3郡在当今
广西境内的户、口分别增长4.05倍、2.75倍。年平均增长910户、3660口。到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的300多年间。由于封建割据,外部
入侵,战乱频繁,生产破坏,赋役过重,黎民死伤惨重,致使人口减少。晋太康三
年(公元282年)仅有30437户,南朝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仅有140502口,分
别为汉元始二年户、口数的70%和55%。唐代早、中期为封建社会全盛时期,广西
境内人口猛增,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增至208665户。到唐代晚期,由于动
乱频繁,朝政腐败,人民生活困苦,人口一减再减。封建社会进入宋代后,由于宋
朝奖励农耕,兴修水利,农业、手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广西地区人口有较大的增
长。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增至422576户、1056966口。直至元代中期,当今广
西境内人口仍继续增长。但到元朝末年,由于统治者残酷镇压人民起义,当时广西
境内战争连年不断,生产受到破坏,人口又明显减少。到明朝前期,提倡垦荒、奖
励农耕,使元朝末年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人口有所增
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有1482671口,到弘治四年(1491年)增至1676274
口,98年中增加了193603口,年均增加1976口。明朝中后期,由于官吏贪暴,剥削
畸重,各族人民的起义不断遭到镇压,人民惨遭屠杀,人口随之减少。明万历六年
(1578年)当时广西境内只有218712户、1186179口。进入清代,人口仍继续下降。
直至清朝中期,社会比较安定,人民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生产发展,人口有
较大增长。 乾隆十四年(1749年)广西境内有3687725口,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增至7622423口,71年中增加了3934698口,年均增加55418口。进入近代,自1840
年鸦片战争,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直至辛亥革命前夕,广西境内虽经
两次灾荒(1846年、1849年)以及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中法战争,人口有所减少,
但总的看,人口还是呈增长之势。到1910年辛亥革命前夕已增到11099089人(包括
当今钦州地区及北海市)。民国时期,广西人口继续增长。要到1949年,广西境内
人口(包括当今钦州地区及北海市)增加到1845.20万人,39年间增长了735.29万
人,平均年增加18.85万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广西各族人民政治上获得解放,随着国
民经济的恢复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生产、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人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1949年到1990年,广西总人口由1845.20万人增
加到4242万人, 41年增加2396.80万人,增长129.89%,年平均增加58.46万人。
综观建国后广西41年来的人口发展变化,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人口总量增加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建国后41年来,广西人口发展大体上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50年代到70年
代初,基本上处于无计划的自然生育状态。其间,曾出现二次人口出生高峰,年出
生率一般在25一30‰。之间,最高达到40‰,年自然增长率除三年国民经济暂时困
难时期外,都在20‰。左右。第二,从70年代中期到1990年,国家提倡晚婚,实行
计划生育。80年代初开始,普遍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
来,广西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成效比较显著,人口出生率和自
然增长率逐步下降,到1990年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是年人口出生率全国为21.06‰
,广西为20.20‰;人口死亡率全国为6.67‰,广西为6.60‰;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国为14.37‰,广西为13.60‰。从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可以看出,广西人口再
生产模式基本上开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转变。1990年广西人口占全国
总人口的比重从1949年的3.41%,上升到1990年3.73%,提高了0.32个百分点,
1990年人口总量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居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10位,是全国
五个省级自治区中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自治区。
  (二)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全国、全自治区人口平均增长
率。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广西少数民族人口共16508910人,占广西总人口
39·08%,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10%。其中壮族人口14154194人,占广西
总人口33.50%,是全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其他少数民族人口2354716人,占5
.57%。据历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占广西总人口的比重逐步增加,1964年占
37.71%,1982年占38·26%,1990年占39.08%。自1953年到1990年,广西汉族人
口增长111.90%,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22·65%,汉族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2.05%,
少数民族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2.19%。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快于汉族,主要是由于
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地区经济、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生育
政策的适当放宽,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此外,一部分群众
恢复了本来的民族成份,这也是少数民族人口增加的原因。
  (三)人口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长期担负着国际主义和保卫边疆任务,虽然建国后随着经
济的发展,城镇人口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原来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在广西的经济
建设投资少,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缓慢。
1982年,广西非农业人口为421.34万人,仅占广西总人口的11.43%,农业人口为
3262.77万人,占88.57%;城镇人口水平居全国第26位,比当年全国城镇人口平均
水平23.5%低12.07个百分点。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已上升为26.23%,广西城镇人口增加到6377721人,8年间增加2070760人,占广
西人口比重虽上升到15.10%,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1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
28位。农村人口比重为84.90%,大大高于全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4.77%的水
平,广西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人口结构。
  (四)人口密度增大,人口分布不平衡。
  广西土地总面积为236661平方公里。1949年,广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78人,
1990年已增至每平方公里为179人,比全国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18人高1/3多。
广西地形地貌态势是西北高,多为山地,东南低,中部和东南部多丘陵平地。地形
地貌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是影响人口密度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形成的人口密度桂
东南地区高于桂西北地区,平原丘陵地带高于山区的状况仍无多大改变。1990年桂
东南如玉林地区每平方公里已达309人,桂西北百色地区每平方公里为95人,河池
地区为107人,其中西林、田林、天峨县每平方公里不足50人。高于全自治区平均
人口密度的有29个县,低于全自治区平均人口密度的有54个县,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五)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但总体文化素质仍偏低。
  建国前,广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942年平均为47岁,1982年,全自治区人口
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0.09岁,比1942年提高了23岁左右。人口文化程度,建国后有
明显提高,但与兄弟省市比较,人口文化素质从总体上看仍然是较低的。1990年全
国每万人中有大学生142人,广西仅有79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5%,居全国第28
位;高中生全国每万人中有804人,广西为680人,为全国的84.57%;初中生全国
每万人有2334人,广西为1914人,为全国82%;文盲半文盲人口仍有450多万人,
占全区总人口10.61%。
  (六)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育龄妇女人数众多。
  1990年广西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表明,全自治区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占
全自治区总人口33.38%,15-64岁成年人口占61.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5.
42%。大量年轻人口的存在,形成广西人口年龄构成仍较年轻的特点。由于人口的
惯性作用,到2000年前后,人口增长趋势将继续存在。90年代广西每年将有1000万
名妇女处于育龄阶段,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妇女将达400万左右,控制人口出生的任
务仍是严峻的。
  上述情况表明,人口问题仍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专家们认为,为了控制人口
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广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继续采取以下对
策:
  (一)继续提高全民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增强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自觉性。
人口增长的规模,人口增长的速度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当
今广西人口现状的严峻性在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基数总量大,同有限的土地资源
不相适应。80年代末,全国人均拥有耕地为1.5亩,而广西仅为0.9亩,在桂东南一
带只有0.5亩,桂西北人口密度虽较小,但多为石山地区,可耕地少。人口众多,
人均耕地少这一重要区情,是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实践证明,
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成效大小,直接取决于人们对控制人口的认识水平和决心。
7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上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80年代初以后,人们对人口问题
严峻性的认识深化了一步,各级领导把这个难度很大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下
大决心,坚定不移地抓紧了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今后仍
要以宣传教育为主,以经常工作为主,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特
别是广大农民逐步转变生育观念,破除“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旧观念,使
计划生育政策逐步为广大群众接受。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服务网络,
扎扎实实地为广大育龄夫妇开展各种优生优育、节育技术服务工作,做到安全可靠。
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坚决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的计划生育
法规,即《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规范群众的生育行为,使计划生育工
作纳入依法管理的法制轨道。与此同时,各级党政领导要切实履行人口目标管理责
任制,实现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
  (二)积极发展各种教育事业,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
入发展,对人口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广西人口素质偏低的现状已在一定程度上制
约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速度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提高科技素质的基础。为此,应积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改善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农村文化技术学校,采取各种形式办
好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国家财政逐年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要继续鼓
励多渠道集资,发动社会力量办学,齐心协力地提高广西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和思
想道德素质,促进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和民族经济,当作实现广西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大事
来抓。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区,少数民族居住的土地面积占广西
总面积63.85%,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和革命老根
据地。由于交通欠发达,经济文化发展较慢,商品经济发育程度低,少数民族在校
学生数比重也较小,在一些边远山区妇女的文盲率高达40%。文化程度低,文盲人
口众多,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必须继续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发展
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与此同时,国家要继续积极扶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和交通事业的
发展,使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
各自的优势,加快发展速度,逐步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进而达至到共同富裕,
实现广西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目标。
  (四)调整经济结构,逐步实现劳动人口行业、职业构成合理化。广西地处亚
热带,是沿海省区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但由于历史上
的种种原因,基本建设投入少,工业基础薄弱,致使广西劳动人口从事第一产业比
重很大,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当年广西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占广西在业
人口的84.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6%)11.04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人
口仅占在业人口的7.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83%)8.63个百分点;从事第
三产业的在业人口仅为8.16%,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51%)2.35个百分点。
从事科学、文教等职业人口的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人口的行业、职业构
成是反映在业劳动者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是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和技术构成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应该在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前提下,本着经
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稳步地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在业劳动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合理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构
成,解决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以提高全广西的社会经济效益加快实现第二
步和第三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