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残疾人口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6&rec=460&run=13

  1.成立协会组织
  盲人聋哑人协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工作,于1958年9
月成立了黑龙江省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委会和哈尔滨市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委会,部分
地、市、县相继成立了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委会组织,到1961年底,全省各市、县均
成立了盲人聋哑人协会或筹委会。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和动员盲人聋哑人参加社会主
义建设,向党和政府反映盲聋哑人意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安排好盲聋哑人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开展盲聋预防等等。黑龙江省于1980年和1984年召开了第二届、第三
届盲人聋哑人代表大会,选举了新的协会委员会。1984年,全省已有哈尔滨、齐齐
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黑河、安达、北安、讷河、
海伦、肇东、勃利、依兰、密山、呼兰、宝清等19个市、县建立了协会,并建立了
92个基层分会。
  残疾人协会。1985年,全省共有盲人2.16万人,聋哑人4.34万,合计约占全省
残疾人口的10%。为了满足更多的残疾人的愿望,经省政府批准,决定将省盲人聋
哑人协会扩大,成立黑龙江省残疾人协会。1985年10月15日到16日,召开了省盲人
聋哑人协会三届二次扩大会议暨省残疾人协会成立大会。会议修改并通过了黑龙江
省残疾人协会章程,选举并产生了黑龙江省残疾人协会,会议邀请何首伦副省长为
协会名誉主席,选举省民政厅厅长孙中国为协会主席。到1985年底,全省又有七台
河、绥化、鸡东、宁安、海林、密山等市、县成立了残疾人协会或盲人聋哑人协会,
标志着全省残疾人口的管理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2.安置残疾人就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很重视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1958年,城镇普遍组织
社会福利生产,安置盲、聋哑人就业。1959年,全省安置盲、聋哑人生产的单位有
22处,就业人员1250人。1962年,全省盲、聋哑人集中生产单位有13处,参加生产
劳动的有317人,与健全人联合生产的单位有43处,参加生产劳动的残疾人有1260
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多种渠道安置了16200多名盲、聋哑人就业,
较1963年增长了10倍多。到1983年底,全省有32个市、县对有劳动能力的盲、聋哑
人均安置了就业;有25个市、县安置了70%左右的残疾人就业;其余市、县有50%
左右的残疾人被安置就业。为了给残疾人创造就业条件,民政部门还举办了按摩、
家电修理、裁剪缝纫、钟表刻字等7个职业培训班,培训盲、聋哑人300余人。1984
年,有29名盲人、410名聋哑人得到就业安置。1985年,又安置了城镇中有劳动能
力的残疾人2095人就业。据10个地级市调查统计,到1985年底已有85%以上的有劳
动能力的残疾人得到了就业安置。

      1985年黑龙江省城市残疾人就业状况
表7-9
┌─────┬─────┬────┬───┬───────┐
│市别   │残疾人总数│有劳动能│安置就│占有劳动能力 │
│     │     │力人数 │业人数│人数比重(%)│
├─────┼─────┼────┼───┼───────┤
│合计   │21354   │15584  │13375 │85.8     │
│哈尔滨市 │5679   │4673  │4262 │91.2     │
│齐齐哈尔市│3666   │2340  │2125 │90.8     │
│牡丹江市 │1586   │1470  │1403 │95.4     │
│佳木斯市 │1885   │1493  │1398 │93.6     │
│大庆市  │1565   │1161  │1039 │89.5      │
│鸡西市  │1897   │1229  │699  │56.8     │
│鹤岗市  │1434   │1030  │894  │86.7     │
│双鸭山市 │1012   │391   │222  │56.7     │
│七台河市 │274    │117   │64  │54.7      │
│伊春市  │2356   │1680  │1269 │75.5     │
└─────┴─────┴────┴───┴───────┘
  注:资料来源于《黑龙江省民政年鉴》(1986)。
  3.治残防残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残疾人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卫生部门统
计,从1950年到1960年全省共为17万多盲人、重眼病人做了手术,其中有11万多人
恢复和提高了视力。1982年和1983年,省盲人聋哑人协会组织了防盲、治盲小组,
先后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龙江、北安、逊克、安达、黑河、宁安
等市、县对眼病患者、盲人进行普查和防治,为1000多名眼病患者作了手术或施行
药物治疗。
  4.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残疾人口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1957年,全省仅有3处聋
哑学校,在校生420名。1958年,省民政厅抽调干部参加国家举办的盲文、哑语师
资训练班。1963年,共有盲人聋哑人学校58所,在校学生2099名,教职员工348名,
与解放前相比,学校增加了57倍,在校学生增加了41倍,教职工人数增加了68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残疾人教育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1980年,全省共有残疾
人学校60所,在校学生4580人,教职员工1130名。1985年,全省共有盲聋哑学校62
所,在校学生5542人,教职员工1572人。从1981年到1985年累计毕业生2106人。
  残疾人口管理部门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残疾人参加文化、
技术学习,建立扫盲学习小组,成立盲人聋哑人俱乐部,组织标准语手势比赛活动,
参加国家组织的残疾人职业技术能手选拔赛。1985年,齐齐哈尔市肢体残疾人王永
胜在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选拔赛中获修表第二名,还被选拔出席1985年10月在哥伦
比亚举行的世界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荣获修表比赛银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5.开展文体活动
  从1958年起,残疾人集中的生产单位和学校广泛开展了打篮球、乒乓球、太极
拳、下象棋等文体活动,节假日组织文艺演出。1959年,牡丹江市盲聋哑工厂组成
30多人的曲艺队,演出自编的快板、大鼓、相声、诗朗颂、民乐、歌舞等,活跃了
残疾人的生活。1958年与1963年,举办了两次全省聋哑人运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残疾人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开展。1981年,举办了全省
聋哑人美术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作品500多件,并在省美术馆展出,其中3幅优秀
作品被国家选送到南斯拉夫展出。1981年到1983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联合
举办了三次聋哑人男子蓝球邀请赛,推动了东三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1984年
8月11日至17日,大庆市受省盲聋哑协会委托,举办了聋哑人乒乓球邀请赛,推动
了全省球类运动的发展,同年10月,黑龙江省选派由4名盲人、4名聋哑人、7名肢
体残疾人组成的残疾人体育代表队参加了在合肥举行的全国残疾人体育运动会,获
5枚金牌、1枚铜牌和聋哑乒乓球男子团体第4名,为黑龙江省残疾人争得了荣誉。
1985年8月13日,黑龙江省在哈尔滨市举行了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来自全省13个
地、市代表队的5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加了大会。1985年10月,黑龙
江省选派由12名残疾人运动员和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黑龙江省代表队,参加了国家
在杭州举办的全国伤残人乒乓球锦标赛,哈尔滨市赵守义获得小儿麻痹男子个人单
打第三名。同年10月,哈尔滨市的两名盲人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盲人歌咏比赛,一
人获特等奖,一名获第二名,为黑龙江省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