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性节育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6&rec=415&run=13

早在1931年,黑龙江地区在临床医学上就已能开展结扎男性输精管外科手术。
1956年,省内各大城市和医疗条件较好的工矿、企业医院已能普及输精管结扎绝育
术。在开始阶段,术式为阴囊中位双侧切口,损伤较大,且需缝合拆线等。进入60
年代,输精管结扎手术量激增。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等积极开展
研究工作,术式逐渐改进到切口小,出血少,不需缝合且减少了并发症,技术日臻
成熟。为了提高节育效果,还采取了术中向尿道端输精管断端腔内注入抑制或杀灭
精子药物的方法。每侧2-4毫升,注入的药物有5%维生素C或0.01 %的醋酸苯汞。
同时,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研究用组织钳改制成输精管固定钳—“钳A”; 用蚊式止
血钳改制成输精管剥离钳—“钳B”(该钳亦称为环型输精管固定钳), 用此钳进
行手术时,可将输精管挤至皮下最表浅处,固定可靠,便于输精管的分离,因切口
小、损伤组织少,可防止术后血肿,缩短手术时间。1979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吕
德滨医师提出了《输精管结扎术后远期临床与睾丸组织学观察》的论文,对10例输
精管结扎10年以上者,从临床与睾丸活检组织进行了观察,得出结扎10年以上者,
睾丸组织形态与对照组无差异的结论。
睾丸活组织检查用于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不仅能确定不育症的原因,还为判断
预后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在计划生育科研工作中,观察各种抗生育方法对睾
丸生精功能有何影响,对阐述作用部位、作用机制与原理以及对间质细胞分泌男性
激素有无影响等,也有赖于睾丸活组织检查。过去应用的穿刺吸取活组织方法往往
难以成功,故多用手术切取的方法,但组织损伤较大,群众不愿接受,因而影响男
性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此,吕德滨医师研制出睾丸活组织钳穿刺取材法。并在
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不用手术刀切开阴襄皮肤而改用输精管剥离钳直接插入法,
可减少出血,有利于早期愈合。
据调查,在一些产棉区发现了长期食用生棉籽油的人极易出现男子不育情况。
经动物实验,证实粗制生棉籽油中导致男子不育的成分是棉酚。随后对棉酚抗生育
效果、作用的部位和机理、药理、毒性等进行研究,并开始了全国性的临床协作。
1978年,全国14个省市共试服节育棉酚8806例,其中黑龙江省试服133例, 发现有
引起持久性不孕的可能。对此,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吕德滨和哈尔滨
医科大学电镜室副教授于天文进行了研究,于1983年共同发表了《22例服节育量棉
酚的睾丸形态学观察》的论文,在国内外首次指明停服棉酚后部分人的精子长期回
升的机理是精原细胞受损。并阐述了它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分类,明确提出口服节
育量的棉酚可引起少精症,从而引起不可逆性的药物性绝育。这个与上海第二医科
大学等单位协作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同时受到国家“六五”期间科技攻关表彰,获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六五”期间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