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6&rec=349&run=13

  1821-1850年(清道光年间),关内移入黑龙江地区的回族人口增加较多,这
些迁入人口开荒设屯,居住集中,其中阿城、齐齐哈尔两地共有回族280余户。
1884年(清光绪十年),有少量回族迁居绥化,后又有吉林回族人口徙入,约100
户、800余人。1897年中东铁路通车后,山东、河北等地的回民相继来黑龙江谋生,
移入的回族多聚集城镇。农村回民由于不占有土地,也多转向铁路沿线的城镇,经
营小商业和牛、羊屠宰业等。这时期新兴城镇的回族人口增加较快,1904年宁安县
东京城内有回族40余户,清末阿城和齐齐哈尔两地回族达2000余户,黑龙江地区的
回族人口估计有2.5万余人。
  民国期间,又有一些回族陆续迁人黑龙江地区。据不完全记载,1913年嫩江县
有回民4户、26人;1914年海伦县有1085户、13726人,其中男7198人,女6528人;
1915年巴彦县有41户、525人;1920年绥化县有2024户、8087人,其中男4125人,
女3962人;1923年宁安县有200余户、1000余人;1924年阿城县有1800户、9000余
人。到1930年黑龙江地区约有回族人口8000余户、4万余人。
  东北沦陷时期,黑龙江地区的回族人口分布全省各地,但居住相对比较集中。
1937年,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4大城市共有回族人口7403人,占回
族总人口的18.35%;龙江、克山、拜泉、肇东、安达、海伦、绥化、阿城、呼兰,
宁安、依兰、勃利、桦川、富锦、瑷珲等靠近大城市、交通便利的县,是回族人口
较早聚居的县份,共有回族人口27626人,占回族总人口的68.49%。其余13.16%
的回族人口散居各县。到1941年回族人口的聚居区域和程度有所改变,哈尔滨,齐
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4市的回族人口比重上升到25.78%,上述回族聚居县份的
比重下降到45.88%,其余28.34%的回族人口散居各县。黑龙江地区的回族人口大
多聚居在城镇,从事小商业、饮食业、牛羊屠宰业和做零工。日军侵占东北后,对
粮食、肉类、皮革等实行垄断控制,实行所谓的“贩卖组合”、不允许民间商人经
营这类商品,禁止民用。以经商为业的回族因此断绝了生计来源,许多城镇回民被
迫移往农村,仅阿城就移住海沟150余户。留住城镇的回民主要以出卖日工维持生
计,迁往农村的回民因不占有土地,只得租佃土地,回族人口的生活变得日渐困难,
人口一度急速下降,1937年黑龙江地区有回族人口4万余人,到1939年骤降至2.4万
人,下降40.86%。1941年,黑龙江地区的回族人口略有回升达2.9万人,较1939年
增长22.91%。以后回族人口逐年有所增长,1942年黑龙江地区回族人口为3.1万人,
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黑龙江地区约有回族人口3.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