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满族、蒙古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6&rec=348&run=13

  汉族
  1840-1860年,由于清政府对黑龙江地区实行封禁政策,因此移入黑龙江地区
的汉族人口非常少。1860年取消了封禁,汉族人口开始大规模地迁入黑龙江地区,
出现了近代第一次移民高潮。1860-1905年,黑龙江地区的汉族人口由22万增加到
100余万人。
  1911-1930年,黑龙江地区出现了近代第二次移民高潮,共移入300余万人,其
中有近90%为汉族人口即约270万人。1931-1945年,黑龙江地区出现了近代第三次
移民高潮,共移入470余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汉族人口,约有400万人,汉族人口
已占黑龙江地区总人口的93%。

  满族
  1840年,黑龙江地区有满族1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双城、阿城、五常、呼兰、
齐齐哈尔、瑷珲等地。1847年,盛京(今辽宁)所属旗人纷纷赴双城堡投亲就食,
清政府以“逃旗”罪加以阻止。1853年,辽宁的金州、复州贫苦旗人纷纷前往双城
堡投亲就食。此后这种谋生式的迁移一直没有中断。清政府为了解决闲散和贫困的
满族旗人生计问题,曾有组织地将一些满族旗人迁入黑龙江地区,如双城堡一地陆
续迁入浮丁1764户。清末黑龙江地区的满族人口约有20万人。
  1911-1930年,黑龙江地区的满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松花江的上、中
游流域,其他地方也有少量分布。满族人口多是与其他民族杂居,大的满族聚居点
较少。这期间从辽宁和吉林两省又迁入许多满族人口。到20世纪20年代末,黑龙江
地区有满族人口约40万人。
  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洲国没有把满族做为独立的民族进行统计,据一些调查材
料估计,1935年前后黑龙江地区的满族人口约有40-45万人,到1945年约有50万人。

  蒙古族
  随着土地的放垦,蒙古族的游牧区域日渐缩小,清后期主要集居在杜尔伯特旗、
郭尔罗斯后旗、依克明安旗、齐齐哈尔、肇州、肇源和肇东等地,人口约有3万余
人。少部分蒙古族人口开始定居,从事农耕生产或半耕半牧,其余仍以游牧为生。
  民国时期,蒙古族大部分聚居,少部分散居,聚居区集中在嫩江中下游及乌裕
尔河流域的杜尔伯特、肇源、泰来、富裕、德都等旗、县。蒙古族的人口仅见零星
记载,如1910年统计,居杜尔伯特旗蒙古族3561人,郭尔罗斯后旗蒙古族6543人,
扎赉特旗蒙古族5465人,计15479人;1914年,海伦县蒙古族179户,1450人,其中
男893人,女557人;1915年巴彦县蒙古族47户、141人;1916年景星设治局蒙古族
82户;1918年拜泉县有满、蒙3万余人;1920年绥化县蒙古族67户、203人,其中男
106人、女97人。民国时期还有一部分蒙古族由内蒙古迁入黑龙江地区。到1930年
黑龙江地区约有蒙古族人口5.5万余人,其分布为杜尔伯特1.14万人,郭尔罗斯后
旗1.1万人,齐齐哈尔和龙江县1.9万人,依克明安旗0.32万人,讷河县0.7万人,
嫩江县0.18万人,其余散居其他各县。
  东北沦陷时期,黑龙江地区的蒙古族人口主要聚居在以龙江、富裕、讷河、嫩
江、泰来县与杜尔伯特、郭尔罗斯后旗、依克明安旗为中心的草原兼农业地带。
1937年有蒙古族人口7.7万人,其中93.39%的人口分布在上述地带。黑龙江西部地
区的其他大部分县也有少量蒙古族人口居住,而东部地区,仅在桦川、佳木斯、萝
北、穆棱、绥滨等市、县有少量蒙古族人口分布。1940年前蒙古族人口还保持较低
的增长速度,1937年黑龙江地区有蒙古族人口7.7万人,1939年增长到7.8万人,两
年仅增长1.41%。1940年后蒙古族人口出现下降,1941年黑龙江地区的蒙古族人口
为6.8万人,较1939年下降12.59%。1942年黑龙江地区的蒙古族人口为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