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者队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5&rec=78&run=13

1951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建立初期,作者主要是省级机关的宣传干部和
报刊编辑人员。当时的作者工作,由编辑室负责,既搞编辑,又搞通联。19
54年建立通联科,统一管理作者工作,编辑室按照分工的门类予以协助。通
联科的主要
山东出版单位编辑人数统计表
表1—7

山东出版单位编辑人数统计表 表1-7
┌──────────┬──┬───┬────┬───────────┐
│单位 │年份│职工 │其中编辑│备注 │
│ │ │总人数│人员数 │ │
├──────────┼──┼───┼────┼───────────┤
│山东人民出版社时期 │1951│96 │33 │ │
│ │1953│115 │49 │ │
│ │1956│127 │53 │ │
│ │1957│139 │76 │ │
├──────────┼──┼───┼────┼───────────┤
│ │1958│123 │55 │反右派斗争错误处理了 │
├──────────┼──┼───┼────┼───────────┤
│ │ │ │ │一些编辑人员。 │
├──────────┼──┼───┼────┼───────────┤
│ │ │ │ │ │
├──────────┼──┼───┼────┼───────────┤
│山东省出版事业管理 │ │ │ │ │
├──────────┼──┼───┼────┼───────────┤
│局及山东人民出版社 │1962│109 │60 │ │
├──────────┼──┼───┼────┼───────────┤
│时期 │1965│126 │62 │这是下放前的人数,下放│
├──────────┼──┼───┼────┼───────────┤
│ │ │ │ │后只留下20多名职工, │
├──────────┼──┼───┼────┼───────────┤
│ │ │ │ │编辑人员全部改行。 │
├──────────┼──┼───┼────┼───────────┤
│ │1969│26 │ │ │
├──────────┼──┼───┼────┼───────────┤
│山东省革委出版局及 │1971│205 │ │ │
├──────────┼──┼───┼────┼───────────┤
│山东人民出版社时期 │1972│224 │56 │ │
├──────────┼──┼───┼────┼───────────┤
│(局社合一) │1975│269 │63 │ │
├──────────┼──┼───┼────┼───────────┤
│ │1977│243 │112 │ │
├──────────┼──┼───┼────┼───────────┤
│山东省出版局、山东 │1980│256 │127 │ │
├──────────┼──┼───┼────┼───────────┤
│人民出版社、山东省 │1983│338 │161 │ │
├──────────┼──┼───┼────┼───────────┤
│出版总社时期 │1985│381 │195 │ │
├──────────┼──┼───┼────┼───────────┤
│ │1987│476 │271 │包括离退休被返聘的 │
│ │ │ │ │编辑25人。 │
├──────────┼──┼───┼────┼───────────┤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7│46 │26 │ │
├──────────┼──┼───┼────┼───────────┤
│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1987│122 │18 │ │
├──────────┼──┼───┼────┼───────────┤
│华东石油学院出版社 │1987│43 │24 │ │
├──────────┼──┼───┼────┼───────────┤
│青岛出版社 │1987│52 │28 │ │
├──────────┼──┼───┼────┼───────────┤
│市地出版分社、出版科│1987│116 │66 │ │
└──────────┴──┴───┴────┴───────────┘

说明:①本表仅列入17个有代表性年份的数字,未列入年份与前后相差
不大;②计算人数除注明者外,均以年末数为准。
任务是调查社会著作力量,发展作者,配合编辑室组稿,定期与作者保持
通讯联系,处理作者的来信、来访和来稿。编辑室的工作重点是组稿、审处稿
件、制定选题计划、物色和发展作者。
1955年为了改变作者过于集中在济南、青岛的状况,出版社开始向其
他市、地、县发展作者,使作者队伍由原来的275人发展到416人。有1
07名作者稿件质量较好,稍加编辑就可出版,约占25。7%;有219名
作者的稿件,要作较大修改才可出版,约占52。6%;有90名作者的稿件
质量较差,需经退修才能编用,约占21。6%。
195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出书范围日益扩大,中高级读物有所增加,
作者发展到655人。1957年“整风反右”之后,作者数量有所下降。1
958年“大跃进”浮夸风刮进出版界,作者数量猛增至949人。三年经济
困难时期,经过整顿,作者数量下降为554人。1963年作者数量虽然回
升到748人,但是由于强调纯洁队伍,以后又有所减少,徘徊在五六百人之
间。
建国后的17年,山东人民出版社的作者队伍,基本上是以工人、农民和
宣传干部为主体,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占的比重很小。
“文化大革命”前4年,出版工作陷入停顿状态。后期虽然恢复了编辑出
版工作,但要求作者“纯而又纯”,知识分子无人写稿,即使有人著书,也都
以集体名义出版,因此,“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作者人数难以统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地方出版社为了发展出版事业,适应新的形势
,依靠广大知识分子,团结学有专长的著译力量,建立了一支素质较强的作者
队伍。各专业出版社改革旧的工作制度,创立新的工作方法,既联系过去的老
作者,又发展了一批新作者。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为了开
创山东出版工作的新局面,各专业出版社走出去,请进来,大刀阔斧地发展和
培养作者。从1979年至1987年,省出版总社所属各专业出版社的作者
队伍已发展到2687人。这支队伍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相当于讲师以上的专
家、学者比重增大,年龄以中青年作者居多。有独到之处的书稿,大多出自他
们之手。作者队伍分布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各个领域,为出版社
提供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稿件,相应地提高了图书质量。
建国38年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1。广开才路,发现新秀,不断发展、壮大作者队伍。山东人民出版社建
社初期,发展作者队伍的方式是:领导机关推荐,有目标、有选择地遴选一批
作者,落实撰稿任务。另一种方式是老作者介绍新作者,用“滚雪球”的办法
发展作者。再一种方式是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编辑人员下乡下厂,参加社会
调查或各类学术活动,了解社会著作力量,把发展作者作为经常的任务。
为了补救编辑力量不足和专业知识薄弱的困难,出版社在发展作者的同时
,有目标地聘请特约审稿人或特约编辑,协助编辑部门解决疑难稿件的审查、
鉴定和编纂等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者有四个来源:一是继续联系、团结原来的
老作者,为出版社写稿。二是在全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宣传、文教机关物
色专家、教授撰稿。三是联系、约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为出版社供稿、审
稿或充当顾问,著名的有匡亚明、刘海粟、王力、刘开渠、杨向奎等。齐鲁书
社先后聘请全国著名学者36人为顾问,对书社出版工作的发展,起了极为重
要的作用。四是从作者自投稿件中发现新秀。
2。培养作者,提高其著作水平。山东人民出版社和后来成立的各专业出
版社,大体上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审阅著译者的写作提纲。作者动手写作前,拟订写作提纲,交编辑部门审
阅并提出意见,达成协议后,由作者着手写作。建国初期,出版社除协助作者
编好写作提纲外,还帮助他们熟悉通俗读物的写作要求,并尽可能提供参考资
料。80年代除审阅作者写作提纲外,还增加了对翻译书稿的试译和审阅。

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作者座谈会,帮助作者明确撰稿目的、读者对象、分
工专题和写作方法,并互相交流写作经验。建国初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19
78年以后,作者座谈会的形式有所发展,有征询意见的座谈会,作品讨论会
,书稿审改会,丛书、重点书编写会等。
举办学习班。山东美术出版社继承山东人民出版社美编室的做法,每年举
办两次年画创作学习班,培养了一支青年年画作者队伍,每年都有新年画作品
问世,并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新年画由1974年的25种,增加到1987
年的687种,印数由数百万张增至6千多万张。
建立读者基点,做好读者工作,实行读者、编者、作者三结合。从50年
代起,山东人民出版社发展通讯员569人,并且建立读者基点,把编好的稿
件拿到基点去试读,征求读者意见。出版社通过《读者来信汇编》等刊物及其
他方式,将通讯员和一般读者对图书的评论及时反映给作者,不断提高作者水
平。
3。团结作者,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各出版社领导以身作则,带头与作
者交朋友,同时还及时总结经验,建立规章制度,认真做好与作者联系的各项
工作。
编辑人员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及时而慎重地处理稿件。50年代山东人
民出版社规定:一般稿件,在当月或本季度内提出处理意见,函告作者;重要
稿件一般不超过半年,至迟在一年内处理完毕。处理稿件,发扬作者的优点和
长处,尊重作者的原意和风格。对于已确定采用又需作大的修改的稿件,尽量
请作者自己修改。编辑修改稿件,事先征得作者同意,修改后请作者过目。

为鼓励作者,增强友谊,出版社赠送作者样本、图书、学习本和挂历,已
形成制度。对作者的合法权益,都有明文规定,约稿合同、版权合同、稿酬办
法等几经修改、订正,内容已较为完备。
准确及时地为错误处理过的图书平反,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1979年
5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复审了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停售报废的图书,为13
7种图书平了反,为作者恢复了名誉,挽回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