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摄影记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4&rec=309&run=13

清末民初,山东报纸除德、日、英国人办的报纸刊登少量照片外,其它报
纸基本不登照片。有时出现一张半张照片,也是由照相馆代摄、私人制版商加
工后用来印报的。20年代末,军阀、国民党报纸和少数民报照片日渐增多,
而共产党办的报纸,则因大部处于秘密状态,无法刊登照片。“七七”事变以
后,抗日根据地报纸也因不具备照相制版见报的技术条件,较长时间摄影报道
是个空白。直到1944年夏天,《大众日报》从上海购进一套制铜版用的器
材,请来三名制版技术工人,才于1944年底制出了第一幅铜版毛泽东主席
像,刊登在《山东画报》上。从此,报纸上陆续刊登少量新闻照片。不过,这
些新闻照片大都是由与编辑部一起活动的《山东画报》、《华东画报》社供应
的,《大众日报》文字记者有时也兼作一些新闻摄影工作,但见报照片不多。

1948年《大众日报》与新华书店分离,铜锌版照相设备器材等都划归
新华书店。因此,《大众日报》进城以后,既无专职摄影记者,也无制版车间
。当时报纸上所用的新闻图片,是由山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的摄影人员提供的
,制版是临时请私人制版社代制。1950年3月,为了宣传好山东省各界人
民代表会,大众日报社请求上海《解放日报》派两名摄影记者携带全套设备,
参加大会的新闻摄影宣传。
1952年以后,《大众日报》成立摄影组,逐步建立起一套包括摄影、
暗房、照相制版的新闻摄影体制,开始独立进行新闻摄影宣传报道和有关外事
活动接待任务。1958年以后,从国外进口一批比较先进的设备,报纸摄影
宣传工作有了较大发展,新闻图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从摄影组建立至1985年底,已在报纸上发表新闻照片3.5万多幅,
其中包括画刊400多期。这些新闻图片配合各个时期报纸宣传报道任务,生
动形象地反映了全省各地各条战线的建设成就,宣传了各地涌现的先进单位和
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充实和丰富了报纸宣传的内容,发挥了文字报道不能起
的特殊作用。此外,《大众日报》摄影组还拍摄积累了全省各个时期的珍贵历
史图片资料5万多幅。其中包括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在山东各地的视察活动,一些国家元首和重要外宾到山东的访问
,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负责人的重要活动,大型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工
程的兴建,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各行各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
的活动等的真实记录。
新闻图片中不乏佳作。1961年,王瑞华、王今甫合作拍摄的《巧绣大
地》,参加华沙第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并荣获银质奖。1962年,原一
萍拍摄的《雪涛》,参加了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大众日报》摄影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摄影记者钱捍拍摄的《来中国
举行婚礼》和《招工市场的“热”与“冷”》两幅照片,分获第四届和第七届
全国新闻摄影展览铜牌奖;1987年钱捍荣获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举办
的全国摄影记者评比“十佳”称号。
50年代后期,山东各市地党委机关报、专业报,也陆续配备了专职摄影
记者,有的成立了摄影组(2至6人不等),把摄影报道当作报纸宣传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日报》创刊后,已发表新闻图片5万多幅,其中在全国
、华东地区和省市以上新闻摄影展览中展出的照片有400多幅,摄影记者张
秉山拍摄的《站台新风》,荣获1983年全国摄影年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