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曲艺节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3&rec=40&run=13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戏曲、曲艺广播约占整个文艺广播时间的40%。
  戏曲广播大量播出的剧种是京剧、吕剧、评剧、河南梆子、河北梆子、黄
梅戏等。对那些由于语言隔阂,风俗习惯有异,听众不易接受的剧种,只作有
选择的少量播出。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经常派出文艺编辑广采戏曲、曲艺节目。50年代初,
派出文艺编辑到京、津实况采录和复制了马连良的《十老安刘》,张君秋的《
凤还巢》,奚啸伯的《杨家将》,言慧珠的《洛神》、《西施》,郭兰英的《
白毛女》以及天津曲艺团小彩舞的京韵大鼓和京津曲艺演员的相声、单弦、快
板书等。
  山东有20多种地方戏曲,各自拥有自己的热心听众。山东人民广播电台
历来坚持文艺广播的地方特色,花大力气扶持、宣传地方戏曲,采录播放地方
戏曲。吕剧,是具有代表性的山东地方戏,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一开始播音,
就热情关注、大力扶持这朵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之花,把吕剧介绍给广大
听众,还通过与兄弟台交流节目,把吕剧推向全国。当时,经常播出的吕剧有
《小姑贤》、《王定保借当》及现代题材的新吕剧《李二嫂改嫁》等。195
4年,该台举办了《教唱吕剧》专题节目。
  除吕剧外,对山东其他地方戏,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也广为采录,推荐播放
。1954年春节期间,派编辑深入菏泽地区发掘、搜集、整理地方戏曲资料
,采集、采录了许多接近失传的地方戏曲节目。该台文艺部还编印了五音戏、
大弦子戏、柳琴戏、莱芜梆子等一整套很有价值的山东地方戏曲资料(剧种产
生源流、代表剧目、板式曲牌、著名艺人等)汇编。
  “文化大革命”期间,反复播放8个“样板戏”,其他戏曲基本禁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曾播出了许多的传统戏,如
《姊妹易嫁》、《逼婚记》、《将相和》、《穆桂英挂帅》、《秦香莲》、《
群英会》、《七品芝麻官》等。反映现实题材的戏曲,更是放在戏曲广播的首
位。及时收录广播了山东的优秀戏曲新作《相女婿》、《红柳绿柳》、《谁当
家》、《谢媒人》等数十个剧目,有的还是专门请剧团排练演唱而录制的,如
反映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吕剧《一墙之隔》等。1983年,编录了反映农村
改革、颂扬个体经营新风尚的戏曲广播剧《清水店》。1984年夏,抢录了
全国著名京剧花脸演员、裘派传人方荣翔的15个代表剧目的整出戏。这不仅
是经常播出的优秀戏曲广播节目,而且是一份珍贵的录音资料。1988年编
录的戏曲专题《三杰评新秀》,荣获全国第八届戏曲评比优秀金鹰奖。198
5年以后,在《本省地方戏曲欣赏》等专题节目中,介绍播放过的省内地方戏
剧种类有吕剧、五音戏、山东梆子、莱芜梆子、两夹弦、四平调、柳琴戏、章
丘梆子、柳腔、茂腔、弦子戏、四根弦、大平调、哈哈腔等,此外还举办了《
戏曲新蕾》、《看词听唱》等节目。
  曲艺方面,播出的主要内容有《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
》。济南解放时,山东大鼓已濒临失传,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文艺部记者一起遍访知情人,终于找到山东大鼓著名演员谢大玉,把她请到
电台,抢录下她的代表曲目《古城会》、《走马荐诸葛》等名段。
  山东琴书,流派很多,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对不同流派著名演员的演唱节目
都组织了录制,如东路琴书商业兴的《换亲》,北路琴书邓九如、冯玉凤的《
借年》,南路琴书李若亮的《鸿鸾禧》,新派邹环生、耿群的《梁祝下山》等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历来把山东快书作为曲艺广播中的重点保留节目进行采
录。早在50年代,就请山东快书演员周同斌、傅永昌等到电台连续演播,而
后又专请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到电台,录制了他演播的全部《武松传》
和一些新段子。60年代,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帮助整理并录制了山东快书其他
流派著名演员杨立德等人的拿手段子《闹南监》、《快活林》等。80年代,
帮助山东快书后起之秀孙镇业整理录制了《鲁智深》全部,计16回。
  相声节目拥有众多的听众,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每年都有计划地采录,不断
地把新的相声节目奉献给听众。50~60年代,经常播放的相声节目有著名
相声演员侯宝林、刘宝瑞、郭全保、马三立、张庆森等说的段子《戏剧与方言
》、《改行》、《夜行记》、《绕口令》、《相面》、《买猴》等。1979
年以后,录制播放了姜昆、李文华、侯跃文、石富宽、高英培、范振钰等人的
一些相声新段,如《红色园丁》、《下棋》等。1985年,山东人民广播电
台还主办了《春季相声广播会》,邀请马季、赵炎、唐杰忠、郭全保、郝爱民
、牛群、赵福玉等著名相声演员到济南登台献演,丰富活跃了文艺广播,满足
了听众的要求。
  1987年10月,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笑声与歌声》专栏,以播
送相声、小品、曲艺书帽儿、中外民间笑话、幽默故事为主,辅以优美动听的
歌曲,并适当插播曲艺小知识、曲坛趣闻、名人轶事等。这个节目采用采、编
、播合一的主持人形式,融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炉,并力求办得通俗
、清新、幽默、活泼,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寓教于乐,不笑不播。
  1990年6月,《笑声与歌声》专栏在济南举行了各界听众代表参加的
播出百期座谈会,征求意见,总结经验。中国曲艺家协会专电祝贺,全国许多
著名艺术家及曲艺界知名人士为这个专栏题词、作画。在1990年山东人民
广播电台举办的“民天杯”听众最喜爱的节目评选中,《笑声与歌声》专栏荣
获10个“听众最喜爱的节目”第一名。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曲艺广播,还经常介绍播出单弦、评书、京韵大鼓、
西河大鼓、河南坠子、快板书等多种形式的曲艺节目,尤其是重点选播全国著
名曲艺演员演唱的新曲目,连续播出过山东著名评书老艺人傅太臣演播的新书
《铁道游击队》等。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文艺半点钟》节目于1987年1月开办。开始每
周播出3次,1989年3月,改为每周播出7次,每次30分钟,是一个综
合性文艺专栏节目。该节目设有《盒带新声》、《名人专访》、《听众点播》
、《常听常笑》4个主要栏目和《文艺信息》、《听众问答》、《来稿选播》
、《戏曲天地》、《文学窗口》等30多个辅助栏目。 其中的《听众问答》栏
目,每次都收到听众来信上千封。1989年开办的《名人日历》,通过生辰
祭日,介绍了290多位文化名人。1990年设立的《名人格言》、《来稿
选播》等,也受到听众赞扬。四年来,这个节目采访过的中外名家、新秀就有
400多位。
  1988年山东省广播电视学会、山东省广播电视厅新闻研究所组织的抽
样调查表明,此节目喜听率为62.03%,居该台专题节目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