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技术革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3&rec=278&run=13

  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有线广播围绕着“大办人民公社广播站”
这一目标,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冠县广播站首先利用变压器线圈抽出幻
线开放广播,对电话、广播同时开放做了初次尝试,试播效果良好。同年,莱
阳县广播站在大夼公社用一部干电池收音机改装成1瓦的广播机,在75里的
线路上带35个自然村的41只喇叭,每只喇叭电压都在15伏以上,同时每
只喇叭都可以向公社回话。他们又连续奋战了35天,建成全县32个公社的
小型广播站。中央广播事业局在给山东省广播管理局的贺信中称赞莱阳县的做
法是“发展农村广播网的一个多快好省的范例……对我国其它县份有线广播工
作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意义”。莱阳县的这一成果迅速推广到福建、浙江、
陕西、甘肃、四川等省。
   1959年2月,省广播管理局在长清县归德公社试验远距离送电,供公
社站广播机直流高压电源和远距离送电向公社广播站的电池充电。到1960
年,全省有51处公社采用这一成果。
  1960年,省广播管理局先后试制成50瓦干电池广播机和远距离供电
安全自动控制、单路广播载波发送机、放大器接收机、携带式小型广播机等。
这些项目由于技术上不够成熟,加之正逢经济困难时期,未能全面推广。
  1963年,省广播管理局协助昌潍地区广播管理站设计制造阻抗表,用
于测试广播线路负载的交流阻抗,给线路匹配带来方便。
  1964年初,省广播管理局在邹县无电源的社、队试验半导体放大器,
用以放大县站节目,在长线路上可代替放大站。香城公社离县城45里,通过
放大器可把36只喇叭的电压由一二伏提高到10伏以上,放大器上的监听喇
叭可当话筒,供公社、大队会议播音或流动宣传。
  1965年,长清县试验成功县至公社用载波传输信号,解决了广播、电
话同时开放这一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广播播音由原来的3小时增至7小时,
比架设广播专线节约资金8万多元。
  1972年,省广播事业局广播网处在泰安县广播站试验安装调频载波。
调频传输信号比调幅载波抗干扰性强,全县各公社站都用调频接收县站信号。
以后临沂等地的几个县也发展了调频载波传输。
  1974年开始,全省广泛开展以有线广播设备自动化为重点的技术革新
和技术改造。昌乐县广播站试制成功调频载波数控广播机。这种广播机采用国
内先进数控电路,可在一条广播线路上输送多种控制信号,在县站向公社站送
广播信号的同时,还可在县、社之间通话或开一定范围的电话会,通过县站设
备遥控公社广播机开关,可监听公社站播出情况,公社站广播机加装了保安设
备后,遇有故障,可自动向县站发送报警信号。昌乐县的这一成果获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5年,省广播事业局、临沂地区广播局和费县广播站共同在费县进
行县广播站对各公社站实行遥控自动化的实验。功能是:县站广播机定时自动
开机,对公社站广播机遥控开关和监听、监视,公社站广播机过负荷自动恢复
及选测遥控回送信号,公社站对管理区广播、电话自动倒闸,公社站外线断路
,开路故障报警和记忆等。开展自动化试验并向全省介绍的还有,济宁市广播
站“遥控遥测公社放大站广播机”系统,寿光县、滕县广播站“自动控制开关
机”等。
  设备自动化虽是先进技术,给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但由于自动化结构复杂
,技术要求高,投资较大,而且遥控自动化必须在网路和站内设备、用户设备
比较巩固、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而这一技术项目未能推广。1978年
后,有线广播的技术革新主要是围绕整顿、提高广播网进行的。在提高用户收
听工具的音质、音量,提高线路的传输质量上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
造。1980年,省广播事业局广播网处在曲阜试验成功桥分器汇接技术,在
广播专线上开通对讲。桥分器式对讲机容量大,汇接方便,在同一时间任何一
个用户都可以回话,任何一个用户都可做中心会场,向其余用户送信号。这一
试验为有线广播的“一线多用”作了有益尝试。1981年,省广播事业局在
曲阜县召开全省广播对讲技术现场会。当年,有10个县安装广播对讲机。1
984年起,山东省的农村有线广播开始向多功能方向发展,有线广播技术水
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