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节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3&rec=22&run=13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农村》节目,是从1953年2月15日开始举办
的。最初叫《农民》节目,后更名为《山东农村》、《农村广播站联播》、《
对农村社员广播》、《农村社员节目》、《对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广播》、《对
农村广播》等,1982年改称《农村》节目。开始每周播出1次,重播4次
,每次60分钟。1962年起改为每周播出6次,重播6次,每次20分钟
。先后设立过《啦政策》、《农村新闻》、《农业知识》、《农民服务台》、
《农村文化生活》、《县、市广播站提供的节目》、《啦时事》等10多个专
题栏目。在语言上强调通俗、口语,同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啦呱。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农村》节目,以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为宗旨,始终
把“抓住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把话说到农民心里和依靠农民办广播,多让农民
上广播”作为节目的基本要求。
  50年代初期,针对农民最关心的搞好互助合作,发展农业生产,争取提
前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国内外形势等问题,《山东农村》节目编发了
《怎样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谈谈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基本内容》、《中
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讨论和解决了些什么事?》以及《为什么要对粮食实
行统购统销?》等成套的宣传材料,并在节目中设置了《农业知识》和《啦时
事》两个专栏,定期向农民传播科学知识,讲解国内外大事。同时宣传了许多
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单位。这期间,还宣传了一大批农业劳动模范如全国农业劳
动模范吕鸿宾、张富贵、曾广福等的先进事迹。
  1959年1月,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编委会决定撤销《山东农村》节目,
改办《全省广播站联播》节目。1961年9月,又改为《农村广播站联播节
目》。
  60年代初期,全省农村对如何纠正瞎指挥、浮夸风,恢复发展生产,战
胜暂时困难十分关心。农村节目针对这一实际,编发了宣传以调整为主的“八
字方针”和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的成套讲话材料,采编播发了一
大批各级党政领导认真落实政策、关心社员生活,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以
及学焦裕禄、学王杰、学雷锋等各种典型的稿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
了使节目办得生动活泼,还举办了多次征文活动和专题讨论,主要有《干部参
加集体生产劳动》、《怎样为集体生产用心劲》、《学习临沂地区愚公移山的
革命精神,彻底改造自然》、《学习山区建设的好榜样——下丁家》等。这些
征文和专题讨论播出后,社会效果都比较好。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节目大都是播送中央一级报刊上的文章,成了
“读报节目”,有时还要为政治宣传停播让路。这期间也编发了一些好经验、
好典型。1972年,农村节目全年共播出稿件1226篇。其中,讲话《满
腔热情地爱护基层干部》,专稿《梁山县大路公社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
展的方针,全社五业兴旺》,通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介绍
益都进泮大队孙永朋的事迹》,来信《对社员正当家庭副业不要乱加干涉》、
《要尊重生产队的权限》等,都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后,还宣传了周
恩来总理表彰过的“棉区生产的一面红旗——滨县杨柳雪大队”等许多先进典
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省农民最关心的是如何拨乱反正、恢复发展
生产,特别是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搞好农村各项改革。根据农民的要求,《农
村》节目加强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宣传。一是编发成套的宣传材料,宣传中
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集中力量宣传以落实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生产责
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政策,既报道长期落后的鲁西北四区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
制后出现的新气象,也宣传其他地区的一些好典型、好经验,引导农民搞好联
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尽快走向富裕道路。二是连续五年认真宣传中共中央和国
务院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五个一号文件,大力宣传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1
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这个节目连续编发了《学习中央一号文件
,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15篇广播谈话,联系山东实际,就10项经济
政策逐条进行了讲解。与此同时,还派记者到德州地区,就调整粮、油、菜种
植比例,以《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为题,编发了7篇《农
村纪行》,以生动有力的事实说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好处很多,势在必行,帮
助人们解除思想顾虑。仅据上半年统计,这个节目编播的这类典型就有23个
。三是加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
农民群众对于拨乱反正、争取党风和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非常关心。针对
这种情况,《农村》节目编发了大量的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端正党风,“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
爱中国共产党)”,学雷锋树新风,学党章,学宪法,加强法制教育等方面的
文章和典型。如邹县制定乡规民约和开展文明村活动的经验,掖县建设卫生村
的经验等,从不同角度宣传了党的优良传统,宣传了新的道德风尚。为帮助农
村青年安心务农,1981年10月到1982年5月,还与共青团山东省委
共同开展了《热爱农村、建设家乡》专题讨论,共讨论了24次,收到8个省
市的来信来稿2400多件。牟平县有位青年来信说:“热爱农村,建设家乡
的讨论,象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们青年心灵深处的大门,为我们农村青年指
明了前进的方向。”
  进入80年代,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农村》节目在编排方式和宣传内容
上,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是将宣传重点转到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上来。
据1990年底统计,《农村》节目中经济宣传占发稿量的70%左右。
  二是突出服务性内容,设立《政策问答》专栏,加强政策服务。1980
年7月,针对有些人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理解的问题,用昌乐县一位大队
党支部书记的来信作开头,在节目中发起《先富带后富,同走幸福路》的专题
讨论,每周讨论一次,前后持续五个月,收到来信529件,讨论了“为什么
要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什么是正当的富?什么是不正当的富?”、
“怎样治穷致富?”等10多个问题。通过讨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引起了更多人的认真思考。
  1984年6月5日,《农村》节目以主持人的形式开辟了《农民服务台
》专栏,通过专栏及时向农民宣传党的政策,提供经济信息,传播科学知识,
回答听众提问,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服务。这个专栏举办近7年,每年都收到
上万封听众来信,许多听众与节目主持人成了知心朋友。
  三是增加了批评性稿件,提高了宣传的战斗力。1980年7月,《农村
》节目就泰安县崔兴安夫妇不堪儿女虐待、双双悬梁自尽的事件,播发调查报
告,开展专题讨论,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收到省内外听众来信来稿500多件。
这些来信来稿鞭挞了崔兴安儿女虐待老人的行为,同时对社会上一些虐待老人
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同年夏天,《农村》节目广播了齐河县一位听众批评
一个生产队的干部违反与社员签订的承包合同,拔掉社员的西瓜秧的信后,收
到300多封来信,称赞《农村》节目为农民伸张正义,批评了少数干部的官
僚主义作风。有的还联系他们那里发生的毁豆事件、毁棉事件,谈自己的感想
和意见,很自然地开展了一次讨论。
  四是在稿件形式和专题设置上有所创新。1980年以后,《农村》节目
除继续采用过去用过的农民喜爱的对话、问答、录音报道、快板、故事等广播
形式外,还增加了口头报道、说唱新闻、人物故事说唱、配乐科普童话、节目
主持人等10多种广播形式。1984年春节前夕,在《农村》节目里开展了
一次新春联征集活动,在较短时间内收到应征春联5.2万多幅。这些新春联
,热情歌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条战线特别是农村出现的大好形势,
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立志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心,《农村》节目从
中选播了240多幅。后来又根据听众要求,将其印成小册子,发往全省各地

  1985年5月至1986年12月,《农村》节目为配合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扶贫工作,特设了《来自沂蒙山区的报告》专题,历时一
年半,共发稿221篇,宣传了九间棚等山区脱贫致富的典型30多个,反映
问题、提供信息的稿件27件。通过这些报道,既颂扬了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
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作的巨大贡献,也反映了沂蒙山区在发展经济中存
在的实际问题,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受到老区人民的欢迎。
  1987~1989年,为配合“东部开放,西部开发”战略方针的贯彻
实施,《农村》节目又相继举办了《鲁西北经济开发》和《开放与开发》专栏
。每个专栏都发稿200多篇,着重宣传介绍了德州、惠民、聊城、菏泽等地
一些县、村走过的脱贫致富之路和取得的有益经验,报道了青岛、烟台、威海
等地对外开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990年5~10月,为配合国家关于黄淮海经济开发战略的贯彻实施
,《农村》节目组的8名编辑进行沿黄采访,先后跑了9个地、市,行程10
00多公里,深入到50多个市、县、区的123个村庄,采编了460分钟
的节目,推出了《齐鲁黄河行——山东沿黄农业开发纪实》专题广播,吸引了
许多听众。
  《农村》节目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受到农民欢迎。1981年以后,每
年都收到农民听众来信二三万件,有的来信赞扬《农村》节目话说到了农民心
上,服务到农民家里,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良师益友。全省有100多个市、县
广播电台和广播站转播这个节目。1985~1990年,这个节目有51件
作品在省以上的新闻评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