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节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3&rec=15&run=13

  新闻节目是电台广播宣传的主体。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从一开办即设有新闻
节目。40多年来,广播新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记录新闻》,是建国初期创办的一个新闻节目,每天8时30分到9时
30分,以记录速度播发新闻、传达政令,让地、市、县收音站的收音员抄收
,再传播到干部群众中去。据1951年4月到1952年4月统计,全省有
86个县出版《记录新闻》油印小报,出版发行较多的是胶东地区。建国初期
,在交通不便,收听工具甚少,报纸发行困难的情况下,《记录新闻》作为党
和政府部署工作、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广播事
业的发展和各种新闻传播手段的改善,1954年停办了《记录新闻》。
  《广播大会》,是50年代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常用的一种广播形式。它可
以把分散的听众通过电波传输联系起来,使几万甚至上百万人在不同地点同时
参加一个会议,形成空中大课堂。在广播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主
张可以直接同群众见面,群众创造的先进经验可以及时推广,起到了动员群众
、组织群众的作用。但是,这种宣传方法兴师动众,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不宜多用。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的需要,一年中开了28次广播
大会,助长了瞎指挥风和浮夸风。此后,这种形式很少采用。
  《现场实况转播》,是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在50年代和60年代,为搞好
重大节日宣传特别是国庆宣传采用的广播形式。这种形式现场感强,可以使听
众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后来,随着国家关于简化节日庆祝活动规定的下达,这
种宣传形式很少采用。1988年全国城市运动会在山东省举行,山东人民广
播电台对城市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进行了实况转播。
  《专题广播》或称《特别节目》,是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自创办以后就一直
采用的一种宣传形式,这种节目多数是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的。这样做费力小
,收效大。由于《专题广播》便于集中、突出地宣传某个典型,可以做一次宣
传,也可以做连续宣传,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这一宣传形式一直常盛不衰。
50年代举办的《发动全省人民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专题广播》、《庆祝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国一周年专题广播》,60年代的《向雷锋同志和南京路上好八连
学习专题广播》、《农业学大寨专题广播》,80年代的《向张海迪学什么?
》以及历年来在国庆、新年、春节期间安排的专题广播,各新闻性节目中围绕
重要事件或重大典型所设的专题栏目、所播发的系列报道等,都属这种形式。

  根据广播长于鼓动的特点,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还经常采用广播讲话的形式
,邀请党政机关领导人、英雄模范人物和各界有影响的人士,到电台讲话,使
电台成为人民的讲坛。
  《录音报道》,是使现场音响再现的一种广播新闻形式。山东人民广播电
台播出的第一个录音报道是1950年9月底,由该台记者采制的《山东省暨
济南市党、政、军领导在济南火车站热烈欢送华东英模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国英
模大会》,这次录音报道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是相当原始的日制胶片录音机,用
空白的留声机胶片录制的。由于设备笨重,活动不便,当时录下的声音只有军
乐声、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郭子化和英模代表、华东一
级战斗英雄魏来国的讲话。而且播出前又不能与文字稿复制合成,只好将文字
稿写成一式二份,上面注明何时插进录音,播出时播音员和机务员各持一稿,
需要播读就播读,需要录音就插录音,配合必须相当默契。
  1951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才有钢丝录音机,用钢丝录音机录制的第
一个录音报道是195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三十周年纪念大会”的录音通讯。
  由于受录音设备和电源缺乏的限制,1954年前,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
录音报道只能在城市和工矿区进行。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录音组研制成携
带式干电池录音机,使录音报道由城市拓展到农村。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
采制的农村录音报道是1954年到蓼兰县(现平度市南部)采访水利建设经
验。随着录音条件的逐步改善,录音报道越来越多,质量也逐步提高。
  建国初期,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比较重视突击性宣传任务和对象性专题节目
,对新闻节目并不太重视。从1950年到1953年,每天有三次新闻节目
,除一次《记录新闻》以外,早、晚两次新闻主要是选用报纸的稿件。
  1954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以中央台为基础,地方
台为补充”的办广播方针,要求地方台减少自办节目时间,增加转播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节目时间。根据这个方针,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由每天3次
45分钟,减为2次35分钟,1955年又减到30分钟,还不及转播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时间的一半。
  1956年10月,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编委会在检查宣传工作时,意识到
新闻节目比较薄弱,决定加强新闻节目,增加播出时间,扩大报道面,加强通
联和记者工作,深入社会各个方面挖掘新闻材料。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
目由每天2次增加到3次,由30分钟增加到45分钟,到1957年,每天
增加到4次55分钟。这4次新闻节目分工是:第一次仍以剪报为主,规定报
纸稿和广播稿比例为2∶1;第二次和第三次全是自编自采的本台消息,平均
每次用稿10件,每件320字,并且有了广播评论;第四次是简明新闻,是
全天播出重要稿件的缩编,每次10分钟,平均每次用稿10件,每件150
字。1959年春天,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增办《新闻和报纸摘要》与《全省联
播》节目,扩大了新闻的阵地。
  1962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总结建台13年的经验,制定了《山东人
民广播电台工作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新闻性广播的主体地位,并且用
条例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条例》指出:“新闻性广播是整个广播宣传最重
要的部分,它在广播宣传中占有首要的地位。”主张“省台新闻性广播必须依
靠自己的记者、通讯员采写,必须拿出主要领导力量来加强新闻节目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新闻节目的领导,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于1963年调整机构,建
立新闻部,统一组织领导新闻节目的采编和播出,新闻节目不断改进,从而确
立了新闻节目的主体地位。“文化大革命”前,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早《新闻
》和晚《全省联播》节目已经成为在全省很有影响的节目,成为人们获得新闻
信息的重要来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新时期宣传的需要,山东人民广播电台
于1979年3月重新组建新闻部,把新闻节目由1978年的每天1次增加
到3次,恢复了《全省联播》节目。在以后几年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按照真
、短、快、活、强的要求,对新闻的内容、形式、结构、编排等方面进行了改
革。
  新闻改革首先是内容的改革,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将宣传的重点逐步转向经
济建设,以经济宣传为中心,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据198
2年1月份的统计,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全省联播》节目,播出
的稿件中经济报道占60%以上,精神文明建设的报道占18.8%。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改革中,还注意增加典型报道,减少综合报道,
强调通过反映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城乡
经济改革的成果,宣传先进人物的共产主义思想风貌。1984年,山东人民
广播电台新闻节目采取连续报道的形式,对一批在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典型进行
了突出宣传。为推动城市改革,连续播发了山东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潍坊市进
行城市改革的记者述评,还连续报道了泰安地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典型和农
村改革涌现出的先进人物。1985年以后,加强了对青岛、烟台两个开放城
市的连续报道,比较系统地宣传了青岛、烟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新闻节
目对模范共青团员张海迪的宣传有规模、有声势,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在坚持事实准确的前提下,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快”的优势
,增强新闻时效。1982年以后,新闻节目一般可以做到:发生在省会济南
的新闻当日播出,发生在县以上的新闻次日播出。刚刚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事件
的报道明显增多。1983年7月13日上午,中共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开
幕,参加报道的采、编、播、录人员密切配合,使节目制作与会议同步进行。
中午12点会议结束,山东人民广播电台12时的新闻节目就播出了大会的录
音新闻。
  从1983年起,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提出“全台办新闻”的方针,又将晚
7点新闻由录音播出改为播音员直接播出,减少录音合成时间。同年第十一次
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根据这个精神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在早7时《新闻》节目里开辟了《今日省会报纸版面介绍
》专栏,在晚7时《新闻联播》节目里开办了《首都报纸刊登的山东新闻》专
栏。1985年下半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又通过与兄弟省、市电台建立新闻
协作关系,开辟了《来自兄弟省市新闻》节目。从1985年10月3日起,
又改革了沿袭多年的晚《新闻联播》重播早《新闻》的做法,使当天发生的重
要新闻能在当晚的《全省联播》中播出。
  为了增加新闻信息,扩大节目容量,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对新闻节目进行了
三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增加广播频率,增加新闻节目次数和播出时间。1978年,山东人
民广播电台每天只有4次新闻,1985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正式
播出,每天的新闻节目增加到12次(一套9次,二套3次)。播音时间也由
1978年的70分钟增加到160分钟。
  二是努力把新闻编得短些,再短些,以增加每次新闻的条数。以《全省联
播》为例,1978年每次节目30分钟,平均播出稿件5.6件;1980
年每次节目改为20分钟,平均每次播出稿件10.3件,1985年增加到
近20件。从平均每篇稿件的字数看,1978年为960字,1985年为
200字左右。
  三是增加栏目,拓宽报道面。从1985年起,每年春播之前,山东人民
广播电台都在早新闻节目报告天气情况,在晚《全省联播》中增报全省五厘米
处地温情况,还在《全省联播》节目中先后开辟了《经济简讯》、《科技简讯
》、《文体简讯》、《听众信箱》等专栏。这样不仅进一步开拓了新闻报道面
,而且使短消息、小评论有了固定的阵地。
  1987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发稿首次突破2万件,达到24
367件,比1986年增加1万多件。据山东省广播电视学会、山东省广播
电视厅新闻研究所1987年9月对12岁以上有视听能力的城乡居民的抽样
调查表明,全省约有4000万人收听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
  1988年,全国城市运动会在济南举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组成了50
多人的报道班子,除在5次新闻节目进行报道外,还在早上专门开辟了10分
钟的《城运会专题》节目,在晚上开辟了5分钟的《城运会新闻》节目。在城
运会10多天的时间里,共进行实况转播6场,发新闻、专题、各类报道和评
论351条,其中带音响的报道97条,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稿200条。
这次城运会的报道,面向全国,宣传了山东,既报道了城运会的活动,也宣传
了会外经济交流活动的盛况,促进了友谊,增强了团结,受到中共山东省委、
省政府和广大听众的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运动会组委会还授予奖旗一面

  1989年3月,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节目整体改革方案出台,新闻节目遵
循“扬长避短、创新搞活、精办节目、注重效益”的方针,充分运用早、中、
晚的黄金时间,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中心进行改革,压缩新闻节目的
重播时间,撤掉一些收听率低的栏目,增设《保险战线》、《财政与税务》、
《大家谈征文》、《老共产党员话今昔》、《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搞活大中型企业》、《重点工程在山东》、《齐鲁英豪》等新的栏目,使新
闻节目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1989~1990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采取系列报道和
开辟专题栏目等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报道全省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
经济秩序,推进东部开放、西部开发和农村实行第二步改革,进一步加强精神
文明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报道了《昌乐县政务公开
的经验》、《平度县发展农村教育的经验》、《五莲县艰苦创业的事迹》、《
寿光县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经验》、《诸城市组织商品经济大合唱的经验》、
《桓台县建成江北第一个吨粮县》、《莱西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介绍》、
《海阳县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新时代的楷模——严力宾》、《我省乡
镇企业异军突起》等。同时,为这些典型报道配发了编前、编后或广播评论。

  为了将新闻节目办活办好,1990年,还在早新闻中增设《热线电话》
栏目,让听众直接参与广播,进行双向交流。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也有选
择地作了批评性报道,如《菏泽市89张化肥票作废事件》、《千佛山毁林事
件》、《东滩煤矿抢煤事件》、《莘县棉花掺假事件》的报道等,既反映了群
众呼声,又增强了新闻宣传的战斗性,很受听众欢迎。
  与此同时,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的宣传也都有所加强。在北京举行第十
一届亚运会期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集中力量采用多种形式报道了亚运会的筹
备、组织、人民群众全力支持及运动会的赛事情况等各种活动,从1989年
10月到1990年10月,共发消息、通讯、特写、录音新闻、现场报道等
1000多件。对亚运会的宣传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突出了亚运会“团结、友
谊、进步”的宗旨,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10月10
日山东省亚运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作为亚运会做贡献成
绩突出的单位,受到嘉奖。
  1990年,该台新闻部在省级以上新闻评奖中,有31篇好新闻作品获
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