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3&rec=1&run=13

 概述山东的无线广播事业始于30年代。1931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
开始在济南建立无线广播电台,1933年5月建成播音,定名为山东省会广
播电台。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山东共有官办无线广播电台3座,
民办无线广播电台4座,总功率为840瓦。这些电台集中在济南、青岛两个
大城市。民办电台有的以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为主,有的以播送广告和文娱节目
为主。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山东省会广播电台、青岛广播电台陷入日
本侵略者之手,日本侵略者将山东省会广播电台改名为济南广播电台,并在烟
台市建立了烟台广播电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接收日伪济南广播
电台、青岛广播电台,并将日伪济南广播电台改称为山东广播电台。1948
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在临朐县程家庄建立华东新华广播电台。19
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国民党政府的山东广播电台,经
整顿改建为济南特别市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6月2日,又接管国民党政
府的青岛广播电台,建立了青岛人民广播电台。
 新中国的建立,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50年1
0月27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向全省播音,但发射功率只有1千瓦。山
东地域辽阔,山川纵横,由于发射功率小,离济南远的地区听不到山东人民广
播电台的广播。为改变这种状况,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从1952年开始,多次
扩大发射功率,由1千瓦扩大为200千瓦。从1962年起,相继在淄博、
潍坊、烟台、临沂、济宁、聊城、泰安、枣庄、菏泽等地(市)和几个沿海山
区县建立了中波发射台。1966年开始,又在泰山、大泽山、昆嵛山、蒙山
、沂山、济南、德州等地陆续建起调频台,从而使全省大部分地区都能听到山
东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1955年,一些县市开始建立有线广播站,到19
58年底全省所有的县市都建起了广播站。1960年,山东电视台的前身济
南电视台建成,后因经济困难停办,1969年恢复播出,随后改称山东电视
台。1979年起,为改善山东广播电视传输手段,开始建设微波线路。19
83年贯彻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
合覆盖”的方针,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山东的广播电视事
业迅猛发展。到1990年底,全省有无线广播电台16座,中波发射台和转
播台26座,总功率770.5千瓦;调频转播台和发射台74座,总功率1
26.6千瓦,广播覆盖全省人口86%;电视台34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
台377座,总功率344.079千瓦,电视覆盖全省人口82%;建成微
波线路长4058公里,微波站68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010座;县有线
广播站的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改造,提高了传输质量;全省拥有收音机、收录
机2700万部,电视机1422.51万台,农村有线广播喇叭1200.
1万只。一个中央和地方、无线和有线相结合,广播和电视、城市和农村、对
内和对外并重的全省广播电视宣传网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成。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全省广播电视管理机构日臻完善,加强了对广
播电视宣传、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领导。广播电视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建国初
期,全省广播系统仅有职工200多人 ,至1990年底,全省广播电视系统
共有职工19079人,获得各种专业技术职务的有8218人。其中,高级
专业技术职务276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527人。
 广播电视一进入人类社会生活,就从属于一定阶级,成为阶级和政党的舆
论工具。在旧中国,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利用广播大肆进行欺骗人民的反共宣传
,日本侵略者则利用广播竭力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建立东亚新秩序”以
欺骗和麻痹人民。人民广播一诞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喉舌,人民政府的喉
舌,人民的喉舌。在解放战争时期,它坚定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揭露国
民党反动派的反动面目,对于鼓舞人民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山东各广播台、站为完成好肩负的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社会教育、
文化娱乐三项任务,设置了新闻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文艺类节目、服务类节
目。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恢复国民经济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及时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
道了城乡恢复生产的典型,系统地向干部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同时
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政治热
情。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广播大力宣传了山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
取得的成就和涌现出的典型人物。50年代末期的广播宣传,由于受“左”的
错误影响,也播了一些违背事实的报道,助长了瞎指挥风和浮夸风。“文化大
革命”期间,山东的广播电视宣传受到严重破坏,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受
到批判,文艺广播除几个样板戏和少数歌曲外其他一律禁播,甚至连“按照广
播特点办节目”和“丰富多彩办广播”等多年积累起来的好经验、好做法也被
诬蔑为修正主义的东西,致使广播电视节目单调枯燥,严重损害了广播电视在
群众中的声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广播电视宣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山东各台、站坚持无产阶级新闻的党
性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宣传改革开放方针、城乡建设成就、农村联
产承包、发展商品经济的典型,宣传山东“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和“东部开
放、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和决策,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批判资产阶
级自由化思潮,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在宣传指导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稳定”、“鼓劲”为基调,强调准确、
全面,避免片面性,注意抓住一些大的事件或典型进行连续报道,以反映中国
共产党的政策的连续性。因而,各台、站的宣传,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促进
了全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这一时期,山东的广播电视工作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按照“真、短、快、活、强”的要求,认真地对新闻
进行改革。各台、站都在新闻节目里增加了评论,开展了批评,强化了舆论引
导和监督;新闻短了,新闻的次数增多了,信息量加大了;新闻的时效性增强
了,各台、站都增加了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事件的报道,做到当天本地发生的
大事件当天报;新闻内容,也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回答了
听众观众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提高了新闻的可听性、可视性。为了丰富广播
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许多台、站还坚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
指导思想,加强横向联系,汇集传播全国各地信息,使新闻节目成了要闻总汇

 新闻改革,带动了整个宣传改革。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山东的一些
广播电视台、站都调整了节目,实行节目精办,停办了一些收听收视率低的节
目,开办了一些能够反映民意、双向交流的节目,节目设置、布局更加合理,
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编排与组合和谐统一,发挥了整体优势。这一时期,各台
、站的教育类节目、服务类节目,都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他们结合群众
的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需要,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文化和生活知识
,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给群众提供信息和服务。这些节目,紧密联系实际
,通俗易懂,拥有广泛的听众观众。广播电视文艺宣传认真贯彻“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听众观
众提供了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1979年以来,全省各广播电视台、站,录
制了大批的文艺节目,经过认真挑选,使许多被禁锢的中外优秀文艺作品重新
和听众观众见面,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风格更加多样,吸引了广大听众观
众。广播剧、电视剧的创作,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从1982年到
1990年,全省电台、电视台共制作广播剧207部331集,电视剧29
7部788集。这些广播剧、电视剧各具特色,从不同侧面讴歌了时代精神,
颂扬了社会主义新人,弘扬了民族文化。
 至1990年底,山东的广播已走过58年的历程,电视也经历了30个
春秋。人民广播电视建立以来,山东的广播电视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
了自己的优良传统:
 一、广播电视部门的职能尽快转向以宣传为中心的轨道,是社会主义广播
电视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1983年以前,山东多数市(地)没有电台、电
视台,广播电视机构只具有单一的事业管理职能。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市(地)、县级电台、电视台的相继建立,1983年中共中央对广播电视机
构的职能作了新的明确规定:“各级广播电视机构,既是新闻宣传机关,又是
事业管理机关,中心工作是宣传。”转变广播电视的职能,是广播电视体制、
思想观念、职权责任的一次变革和更新。通过贯彻这一精神,山东的广播电视
管理机构比较牢固地树立了以宣传工作为中心,技术工作、行政工作和思想政
治工作为宣传服务的思想,促进了全省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
 二、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是做好人民广播电视工作的生命和灵魂。广
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
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这一根本任务,决定了广播电视必须在中国共产
党的指挥下,忠诚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在宣传上必须和中共中央
保持一致,绝不允许发出政治杂音,不允许对社会舆论进行错误的引导。要无
条件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的决
策和意图,不能有丝毫的随意性。“文化大革命”以前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山东的广播电视所以能赢得听众观众,就是因为在宣传工作中坚持了党
性原则。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之所以出现错误的舆论导向,造成思想战线
上的混乱,就是因为宣传工作背离了党性原则。
 三、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整个宣传工作的改革,是提高广播电视宣
传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改
革,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改革,要以新闻改革为突
破口,这是由新闻在宣传中的骨干地位和社会作用所决定的。山东的广播电视
台、站,在新闻改革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新闻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新闻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经
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坚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使新闻改革积极稳妥;坚持
在新闻改革的同时,进行各类节目的改革,从而保证了广播电视宣传质量的不
断提高。
 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才能使广
播电视文艺宣传生动活泼。以“七·五”计划期间山东的广播电视文艺创作为
例,全省生产的400多部广播剧、电视剧,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占了2/3
以上。制作的其它文艺节目,包括广播、电视文艺晚会、各种文艺大赛、文艺
专栏,也都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题。就是那些历史题材的广播剧、
电视剧,也是着眼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它对人们的思想、道德、
情操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调整事业建设方针,走“四级办广播电视”的路子,是调动各方面积
极性,迅速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正确途径。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到198
3年,是中央和省两级办无线广播电台、电视台,市(地)、县主要建设有线
广播,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
播电视工作会议,调整了事业建设方针,提出了中央、省、市(地)、县“四
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全省上下办广
播、办电视的积极性,到1990年底,全省共投资10764.92万元,
是前33年的1.51倍。事实证明,这个方针是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正
确途径。
 六、建设一支坚强的队伍,是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保证。山东现有1.9
万多人的广播电视队伍,是一支忠于人民广播电视事业、有战斗力、关键时刻
能够经得住考验的队伍。在加强队伍建设中,山东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坚持进行
党性和“党的喉舌”观念教育,强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一切言论、行动都必
须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利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和社会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严格的纪律、
严谨的作风。这样做的结果,有效地提高了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素质。
 时代的发展,给广播电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山东的广播电视工作者
,正在继承和发扬人民广播电视的优良传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广播电视事业而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