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2&rec=15&run=13

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下诏取消泰山神各种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
六月立碑岱庙,诏告天下。

洪武十年(1377年)八月,太祖遣曹国公李文忠、道士吴永舆、邓子方为特
使,至泰山致祭,并立祭祀碑于岱庙。

洪武十五年(1382年),泰安设道纪司和僧纲司,分别掌管本府道教、佛教

宣德三年(1428年),高丽(今朝鲜)僧满空禅师卓锡泰山,重建竹林寺,后
又住持普照寺。

宣德四年(1429年),明廷派遣太监采泰山天麻,“虐民妨农”。泰安州税
课局大使郝智上奏谏止。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二三月间,泰山多次发生强烈地震,“震声如雷,
泰山动摇”。四月,礼部上奏:“泰山为五岳之宗,一二月间摇动者四,灾尤
异常。”明廷遣使告祭。

弘治十二年(1499年),明廷发内帑银8000余两,命山东镇巡等官修葺岱庙
。弘治十六年(1503年)竣工。

弘治十五年(1502年)九月十七日,济南、兖州等府同日地震(泰山此时属济
南府),“有声如雷”。半月间连震3次,动摇泰山,远及千里。

正德六年(1511年),杨虎、赵燧起义军转战山东,历经泰山一带。杨虎过
泰安时题诗“纵横六合谁敢捕”。

正德十一年(1516年),官府下令在泰山征收香税,设总巡官一员,“专一
督理香税”。

嘉靖九年(1530年),明廷在泰山极顶建玉皇观。

嘉靖十一年(1532年),按察佥事卢问之在泰山上书院故址建仰德堂,祀孙
复、石介,后增祀胡瑗,称三贤祠。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山东学政黄叔
琳、泰安知州徐肇显重修。清道光九年(1829年),泰安知县徐宗干在三贤祠中
增祀宋焘、赵国麟,改称五贤祠。

嘉靖十二年(1533年),北京许某在岱顶榛莽中发现秦篆残刻,存29个字,
遂将其移置碧霞宫东庑。

嘉靖十六年(1537年)六月,泰山山洪暴发,漂流、溺死数百人。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宗室德王(封藩于济南)重建泰山斗母宫。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岱庙毁于大火,仅存寝宫及炳灵、延禧二殿。嘉
靖三十三年(1553年)重修,耗银万两。

嘉靖三十年(1551年),东平道士王三阳与其徒在凌汉峰下建道观隐居,后
德王府常侍捐资扩建。三阳死后,其弟子云山重修,名三阳观。万历元年(153
7年)内廷派太监修葺扩建。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泰山一带发生饥荒,社会大乱。翌年春,再次大
饥,“饿殍枕藉”。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汪子卿编《泰山志》刊行。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济南同知翟涛自山下至山顶建岱宗、天阶等石坊
8座。

隆庆六年(1572年),河道总督万恭以治河成功,恭祀泰山。见太清宫(玉帝
观)建在极顶石上,便命将其北移,露出极顶石,予以保护。并撰书《表泰山之
巅碑》,立石极顶。

是年,明宗室、胙城王府辅国将军朱睦 ,在泰山后石坞建元君庙

万历三年(1575年),李汝桂在泰山东麓崖下村创办育英书院,讲学授业,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停办。

万历七年(1579年),泰安知州袁 编《泰山搜玉集》刊行。

万历八年(1580年),巡抚何起鸣严禁到岱顶舍身崖舍身,并在崖侧筑墙,
更名爱身崖。

万历十二年(1584年),济南府推官郝大猷在岱顶创建孔子庙。

是年,山东左参政兴工修葺东岳庙。

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月十八日,岱顶碧霞宫进香者人满为患,发生骚乱
,自相践踏,亡61人。

万历十五年(1587年),山东转运盐使司同知查志隆等人所编《岱史》刊行

万历十七年(1589年),参政吕坤因见每逢节日、山会,十八盘一带香客、
游人拥塞不堪,往往发生危险,便在开山以北另辟新道,跨涧建渡天桥,并顺
大龙峪源头修新盘道,直达碧霞祠南神门。令登顶者上从东,下从西。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神宗下旨颁发给岱庙《道藏》一部,令道人朝夕
诵读。

万历三十年(1602年)六月,泰山大水毁盘道及五大夫松。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夏,雨水泛溢,山洪暴发,毁独立大夫松。有巨石
自山顶坠下,滚落在云步桥西北,后人题“飞来石”。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山东布政司参议张五典以其所设计的测量泰山高
度及里程的方法,委派盛州巡检张嘉彩进行试测,测得从岱宗坊至玉皇顶里程
为5120步(约合8192米),高度为368。35丈(合1178。72米)。张五典撰《泰山道里
记》记其事。

是年,拓建元君下庙,神宗赐额“灵应宫”。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重修岱顶碧霞宫并铸造“金阙”(铜亭)。后移山
下,今存岱庙。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周尧德、张计绪等聚义泰山,周尧德自称“平师
王”,抗拒官府,截杀官兵。后被山东巡抚李长庚镇压。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在红门宫北盘道处建万仙楼,又名望仙楼,祀王
母,配以群仙。

天启二年(1622年),巨野徐鸿儒发动白莲教起义,刘三才在泰山响应,泰
安知州侯应瑜派兵镇压。

崇祯十年(1637年),张延登获多福石于大汶口附近汶水中。这是泰山一带
首次发现燕子石(三叶虫化石)。

崇祯十四年(1641年),山东“旱荒大饥”,“千里白骨纵横”,泰山一带
“大乱”。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李自成部(大顺军)入泰城,“民伏道远迎”。
五月三日,士绅赵弘文、高桂等捕杀大顺官员于遥参亭前。不久,大顺将领郭
升率军再次攻入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