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1&rec=153&run=13

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
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年),终年82岁。

子思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幼年时期深受祖父思想的熏陶,
相传受业于曾参。《汉书·艺文志》曾著录《子思》23篇,已佚。现存《礼
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等篇,相传是他的著作。《中庸》阐
述了他对“中庸”学说的看法,是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把“
中庸”看成事物的本然之性,把“和”看成是事物运动的基本法则。他说:“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还明确提出了“时中”的
观点:“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即根据时代的发展、情况的变化来随
时确定合乎时代要求的处事准则,从而发展了孔子“中庸”思想。他把儒家道
德观念“诚”概括为世界的本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把孔子、曾子内省的修
养方法,发展为“慎独”。《表记》主要谈“仁”的表率问题;《坊记》主要
谈“礼”的消极防范作用。这些观点和主张构成了子思独立的思想体系。后来
孟轲又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其学说,形成了儒家学派中的思孟学派。

子思曾游说于鲁、宋、卫国之间。在鲁,曾告鲁穆公“毁不居之室以赐穷
民,夺嬖宠之禄以振困匮”。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谥为沂水侯,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追谥为沂国述圣公。